馮長東 蔣冰冰
摘要:高校理論性社團是大學生基于共同的政治理論興趣和愛好而自愿組成的學生組織,是凝聚學生正能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理論性和實踐性。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對高校理論性社團的建設也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尤其要注重思想建設、文化建設、活動建設和對外建設。
關鍵詞:高校理論性社團;建設;思考
共青團中央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指出: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大力推進高校理論性社團建設,對于大學生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為此筆者以南通各高校為例,試論高校理論性社團建設,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加強思想建設,完善組織結構
(一)健全思想建設,指導社團發展
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教育必須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而高校理論性社團由于其特殊性,不同于學校黨政機關,因此思想建設必須依賴于校院和社團兩個層面。南通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以下簡稱“青馬會”)自成立校、院兩級層面一直都支持社團發展,予以思想指導。而社團章程第一章第三條明確指出:本社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學習、研究、實踐和傳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宗旨。由此社團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明確,著眼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與社會實踐的結合,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思考,著眼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二)完善組織建設,成立黨團組織
共青團具有較強的政治和組織優勢,是進步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值得信賴的貼心人。“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在社團建立團支部,區別于傳統意義的班級團支部,形成團員身份多重覆蓋,加強思想引導,強化團支部作用,更好地輔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有助于高校理論性社團保持其鮮明的先進性、政治性和時代性。
在南通各高校社團中建立并完善黨小組或者團支部的社團并不多,部分社團雖有團支部,但職能異化,未起到思想引領作用,在對社團成員的思想教育方面顯得相當薄弱。因此,建立團支部并對社團建設發揮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青馬會在社團成立時就成立團支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團支部切實加強與同學交流,把同學冷暖掛在心上,利用多方資源,集思廣益為同學排憂解難,使組織成為廣大同學遇到困難時真正能依靠的力量。
二、創新文化建設,融合地方特色
高校社團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大學校園文化的形成和歷史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社團文化的形成對于社團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根本性的推動作用。作為理論性社團,其社團文化建設必須反映和體現時代特征,同時創新內涵,與社團所在地和高校文化精神相融合。
(一)創新文化建設,形成普遍共識
社團文化是從社團成立起歷屆社團成員在社團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是一個社團的精神和外在形象體現。也是社團區別于其他社團和組織的顯著點。由于理論性社團具有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因此理論性社團文化的形成發展是動態的,是不斷豐富的,體現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因此社團文化的建設和培育必須創新,在社團內部形成普遍共識,使得“社團人”成為每個社團成員心中印記。
(二)融合地方特色,豐富文化內涵
高校理論性社團大多是“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鄧小平理論研習社”、“時事政治學習研究會”等,研究內容多為馬列主義和時事政治等內容,研究內容有相似性,但就一地一校而言具有特殊性,在社團建設過程中如何與所在城市和所在高校的情況相融合,是理論性社團文化建設的新的著力點。筆者在對南通高校理論性社團調研中發現,南通特有的張謇文化和廉政文化在很多理論性社團文化中多有體現。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原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會在社團文化建設中依托學院歷史,融合張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形成自身特殊文化。南通大學江海廉潔學社作為全國最早一批建立的大學生廉潔社團,其成立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南通本地的廉潔文化,社團的發展很好地與高校所在地特色文化相融合,形成別具特色的社團文化。
三、加強社會實踐,打造品牌社團
(一)創新活動形式,開展特色活動
作為理論性社團,社團活動的吸引力較之興趣類社團相對不夠,因此社團必須打造具體特色的精品活動。以青馬會為例,社團每年都會舉辦時大型時政研討會,邀請南通各高校理論性社團參與,幫助同學自主學習和研討國內外大事件,在校內外已然形成一種青年關心國家發展的良好風氣。2014年“兩會”期間,社團積極組織會員學習“兩會”精神,在“兩會”結束后,聯合時事政治學習研究會、新農村建設促進會等六家理論性社團在南通大學校內開展“2014年‘兩會精神社團宣講活動”,區別于傳統教室研討的形式,此次把活動場地放在戶外,吸引大批師生駐足查閱單頁以及現場研討,此次活動得到全校師生一致好評。與此同時,社團還與共建社區開展“兩會”精神宣講活動,得到社區居民好評,相關媒體也報道了此次活動。可以說,青馬會舉辦的時政研討會已然成為南通大學理論性社團一張閃亮的名片。
(二)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社會實踐
高校理論性社團活動形式相對單一,在當下保持理論性特色的同時還要兼顧不同專業同學的興趣和同學的全面發展,但二者往往不可兼得,如何處理兩者關系已經成為理論性社團發展所面臨的迫切問題。為此在舉辦相關學術講座、研討會等活動的同時,還要多組織同學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馬會章程第一章第三條中明確提出: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的原則。社團在發展過程中也是這樣做到,與共建社區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幫助社區開展“非常周末學習吧”系列活動,推薦優秀會員到社區擔任主任助理等職務,很好地把在學校學習到的書本知識在社會實踐中加以運用,促進會員良好發展,此類社會實踐活動取得良好反響。
四、拓展對外建設,發揮網絡作用
(一)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鑒于高校理論性社團研究內容的時代性和先進性,社團必須注重學習交流,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切不可做井底之蛙,閉門造車。鼓勵社團成員利用多種方式加強對外交流,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引進來”作為自身建設的重要途徑,社團可以依靠掛靠學院、部門優勢,憑借相關平臺,積極主動,把先進理論、經驗帶給同學們。江蘇省哲學學會、江蘇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2012年學會在南通大學召開,青馬會依靠掛靠政治學院優勢,組織同學參與其中,完成相關接待任務,還聆聽眾多專家學者的現場報告,受益匪淺。
“走出去”是社團學習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加強與其他社團的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主動學習和借鑒他人成功經驗,從而找出自身不足,改進社團建設。南通大學江海廉潔學社連續多次參加全國大學生廉潔領袖夏令營活動,與清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廉潔社團展開交流,社團多人被評為“廉潔大使”。據悉,2015年全國大學生廉潔領袖夏令營活動將在南通大學舉辦,江海廉潔學社承辦。尋求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善于總結思考,才能使社團在“走出去”的同時“引進來”。
(二)利用新媒體資源
大數據時代,網絡等新媒體資源的運用已成為大勢所趨,作為理論性社團要突破傳統交流方式的約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對外交流,同時網絡等新媒體的資源具有很高的時效性。再者網絡平臺的運用可以賦予傳統理論性社團新的活力,創新溝通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對外交流建設,實現資源共享,使社團煥發新的活力。比如建立利用微信公共平臺,建立相關專題網站等,鼓勵在線留言、探討。
總之,高校理論性社團建設和發展是一項長期并具有創新性、挑戰性的工作。但高校理論性社團作為大學生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堅定信仰、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的有效渠道,必將在高校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團中央,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國教育報
[2]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日報.2011年11月9日
[3]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新華網. 2013年5月4日
[4]習近平.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新華網.2013年6月20日
[5]沈琪瑋.關于加強高校社團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2009
[6]李迪.淺談大學生社團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07
[7]李立夏.高校社團建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
[8]念金波.淺談高校社團建設[J].才智. 2009
[9]宋菊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社團建設——以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例[J].科教文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