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侯德文+楊柳文
摘 ?要:本文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介紹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崗位群的工作過程為主線,通過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行動領域、逐步設計與優化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框架的整個過程。希望能夠對從事本專業職業教育的同仁提供改革思路。
關鍵詞:城軌運營專業;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一、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發展背景。
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17個城市共擁有64條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2008公里,車站970座。2013年共有12個城市新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線路10條,總計新增運營里程約340.3公里,車站203座。依照規劃到2020年前將新增營業里程5千多公里,按照目前平均每公里需要員工60人的標準,未來10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將需要專業從業人員將近30余萬人。而保證線路開通運營后所需要的客運服務類和行車組織指揮類的運營一線技術應用型員工將至少達到10萬人左右。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目的與意義
市場對于人才的巨大需求促使很多高職院校特別是一些沒有軌道交通行業背景的學校也陸續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然而從很多用人單位的反映與評價來看,畢業生存在企業適應能力不足、實踐技能欠缺、發展潛力小的問題。總結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準確,教師缺乏現場經驗、實訓室建設滯后,盲目招生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軌道交通行業企業文化、半軍事化管理的特點沒有融入到校園文化導致的學生內在素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造成的。因此,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結合工學結合的要求達到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工作情景的緊密連接,共同構建和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城軌運營專業課程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設計與優化流程
(一)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調研確定高職層次城軌運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開設之初就組建了由城軌運營企業技術專家和專業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通過多次的現場調研、座談交流,明確了高職層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能熟練運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設備設施,掌握行車組織、客運組織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接發列車、票務管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技能并能夠嚴格遵章守紀、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全面分析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基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相關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總結出每個崗位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并依據各個運營企業制定的崗位職責、技能鑒定內容歸納出初始崗位、目標崗位、到職業生涯拓展崗位所必須的層次遞進型的職業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三)典型工作任務匯總分析,劃分行動領域,行成專業學習領域。行動領域是相關典型工作任務的集合,是某一類典型工作任務的集中體現,也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的基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匯總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工作對象相同、工作任務關聯的歸類依據來劃分行動領域。依此再將主要的行動領域歸納成適合教學組織實施的《城軌交通運輸設備運用》、《城軌客運組織》、《城軌票務管理》、《城軌車站行車工作》、《城軌運營調度指揮》等5個專業核心學習領域(如圖1所示),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
(四)為訂單企業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量身定制富有特色的課程。通過與訂單企業的座談交流,發現企業看重本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在課程體系設計時增設了人文素質類和通識類的相關課程如《城軌專業英語及口語訓練》、《普通話》、《服務禮儀及形體訓練》、《世界風土人情》、《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同時,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也相應的開設了《企業班組管理》、《職業素質拓展模塊》等課程。
(五)實現校企文化高度融合,提高企業實習、實踐課程的整體比例。為實現軌道交通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本專業新生入校第一學期寒假就需要參加為期四周的《春運社會實踐》課程,直接進入鐵路客運工作第一現場同企業員工一起服務春運旅客。此外,還通過課程教學的現場實踐環節設計,如分批在鐵路或地鐵車站現場實施《城軌交通運輸設備運用》課程里的FAS\BAS設備認知單元、《城軌票務管理》里的售票作業標準程序單元等,讓學生真正感受企業文化氛圍、了解管理制度與作業流程,為今后的適應企業的需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基于工作過程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優化與設計是一個循序漸進且動態調整的過程,課程框架的搭建只是開始,后期將重點圍繞教學情境或者教學項目的開發以及課堂教學組織實施來真正實現“企業現場和實訓室”、“工作過程與教學環節”、“現場師傅與學校教師”的相互銜接與融通。
參考文獻:
[1] 姚和芳,首珩,周虹等.基于工作過程數控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方案開發與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張瑩.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開發中人才培養規格的調研設計[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6):41-44.endprint
摘 ?要:本文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介紹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崗位群的工作過程為主線,通過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行動領域、逐步設計與優化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框架的整個過程。希望能夠對從事本專業職業教育的同仁提供改革思路。
關鍵詞:城軌運營專業;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一、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發展背景。
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17個城市共擁有64條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2008公里,車站970座。2013年共有12個城市新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線路10條,總計新增運營里程約340.3公里,車站203座。依照規劃到2020年前將新增營業里程5千多公里,按照目前平均每公里需要員工60人的標準,未來10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將需要專業從業人員將近30余萬人。而保證線路開通運營后所需要的客運服務類和行車組織指揮類的運營一線技術應用型員工將至少達到10萬人左右。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目的與意義
市場對于人才的巨大需求促使很多高職院校特別是一些沒有軌道交通行業背景的學校也陸續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然而從很多用人單位的反映與評價來看,畢業生存在企業適應能力不足、實踐技能欠缺、發展潛力小的問題。總結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準確,教師缺乏現場經驗、實訓室建設滯后,盲目招生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軌道交通行業企業文化、半軍事化管理的特點沒有融入到校園文化導致的學生內在素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造成的。因此,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結合工學結合的要求達到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工作情景的緊密連接,共同構建和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城軌運營專業課程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設計與優化流程
(一)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調研確定高職層次城軌運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開設之初就組建了由城軌運營企業技術專家和專業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通過多次的現場調研、座談交流,明確了高職層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能熟練運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設備設施,掌握行車組織、客運組織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接發列車、票務管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技能并能夠嚴格遵章守紀、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全面分析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基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相關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總結出每個崗位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并依據各個運營企業制定的崗位職責、技能鑒定內容歸納出初始崗位、目標崗位、到職業生涯拓展崗位所必須的層次遞進型的職業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三)典型工作任務匯總分析,劃分行動領域,行成專業學習領域。行動領域是相關典型工作任務的集合,是某一類典型工作任務的集中體現,也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的基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匯總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工作對象相同、工作任務關聯的歸類依據來劃分行動領域。依此再將主要的行動領域歸納成適合教學組織實施的《城軌交通運輸設備運用》、《城軌客運組織》、《城軌票務管理》、《城軌車站行車工作》、《城軌運營調度指揮》等5個專業核心學習領域(如圖1所示),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
(四)為訂單企業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量身定制富有特色的課程。通過與訂單企業的座談交流,發現企業看重本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在課程體系設計時增設了人文素質類和通識類的相關課程如《城軌專業英語及口語訓練》、《普通話》、《服務禮儀及形體訓練》、《世界風土人情》、《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同時,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也相應的開設了《企業班組管理》、《職業素質拓展模塊》等課程。
(五)實現校企文化高度融合,提高企業實習、實踐課程的整體比例。為實現軌道交通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本專業新生入校第一學期寒假就需要參加為期四周的《春運社會實踐》課程,直接進入鐵路客運工作第一現場同企業員工一起服務春運旅客。此外,還通過課程教學的現場實踐環節設計,如分批在鐵路或地鐵車站現場實施《城軌交通運輸設備運用》課程里的FAS\BAS設備認知單元、《城軌票務管理》里的售票作業標準程序單元等,讓學生真正感受企業文化氛圍、了解管理制度與作業流程,為今后的適應企業的需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基于工作過程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優化與設計是一個循序漸進且動態調整的過程,課程框架的搭建只是開始,后期將重點圍繞教學情境或者教學項目的開發以及課堂教學組織實施來真正實現“企業現場和實訓室”、“工作過程與教學環節”、“現場師傅與學校教師”的相互銜接與融通。
參考文獻:
[1] 姚和芳,首珩,周虹等.基于工作過程數控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方案開發與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張瑩.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開發中人才培養規格的調研設計[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6):41-44.endprint
摘 ?要:本文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介紹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崗位群的工作過程為主線,通過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行動領域、逐步設計與優化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框架的整個過程。希望能夠對從事本專業職業教育的同仁提供改革思路。
關鍵詞:城軌運營專業;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一、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發展背景。
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17個城市共擁有64條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2008公里,車站970座。2013年共有12個城市新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線路10條,總計新增運營里程約340.3公里,車站203座。依照規劃到2020年前將新增營業里程5千多公里,按照目前平均每公里需要員工60人的標準,未來10年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將需要專業從業人員將近30余萬人。而保證線路開通運營后所需要的客運服務類和行車組織指揮類的運營一線技術應用型員工將至少達到10萬人左右。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的目的與意義
市場對于人才的巨大需求促使很多高職院校特別是一些沒有軌道交通行業背景的學校也陸續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然而從很多用人單位的反映與評價來看,畢業生存在企業適應能力不足、實踐技能欠缺、發展潛力小的問題。總結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準確,教師缺乏現場經驗、實訓室建設滯后,盲目招生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軌道交通行業企業文化、半軍事化管理的特點沒有融入到校園文化導致的學生內在素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造成的。因此,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結合工學結合的要求達到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需求、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工作情景的緊密連接,共同構建和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城軌運營專業課程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設計與優化流程
(一)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調研確定高職層次城軌運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開設之初就組建了由城軌運營企業技術專家和專業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通過多次的現場調研、座談交流,明確了高職層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能熟練運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設備設施,掌握行車組織、客運組織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接發列車、票務管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技能并能夠嚴格遵章守紀、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全面分析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基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相關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總結出每個崗位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并依據各個運營企業制定的崗位職責、技能鑒定內容歸納出初始崗位、目標崗位、到職業生涯拓展崗位所必須的層次遞進型的職業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
(三)典型工作任務匯總分析,劃分行動領域,行成專業學習領域。行動領域是相關典型工作任務的集合,是某一類典型工作任務的集中體現,也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的基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匯總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工作對象相同、工作任務關聯的歸類依據來劃分行動領域。依此再將主要的行動領域歸納成適合教學組織實施的《城軌交通運輸設備運用》、《城軌客運組織》、《城軌票務管理》、《城軌車站行車工作》、《城軌運營調度指揮》等5個專業核心學習領域(如圖1所示),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
(四)為訂單企業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量身定制富有特色的課程。通過與訂單企業的座談交流,發現企業看重本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在課程體系設計時增設了人文素質類和通識類的相關課程如《城軌專業英語及口語訓練》、《普通話》、《服務禮儀及形體訓練》、《世界風土人情》、《應用文寫作》等課程。同時,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也相應的開設了《企業班組管理》、《職業素質拓展模塊》等課程。
(五)實現校企文化高度融合,提高企業實習、實踐課程的整體比例。為實現軌道交通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本專業新生入校第一學期寒假就需要參加為期四周的《春運社會實踐》課程,直接進入鐵路客運工作第一現場同企業員工一起服務春運旅客。此外,還通過課程教學的現場實踐環節設計,如分批在鐵路或地鐵車站現場實施《城軌交通運輸設備運用》課程里的FAS\BAS設備認知單元、《城軌票務管理》里的售票作業標準程序單元等,讓學生真正感受企業文化氛圍、了解管理制度與作業流程,為今后的適應企業的需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基于工作過程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的優化與設計是一個循序漸進且動態調整的過程,課程框架的搭建只是開始,后期將重點圍繞教學情境或者教學項目的開發以及課堂教學組織實施來真正實現“企業現場和實訓室”、“工作過程與教學環節”、“現場師傅與學校教師”的相互銜接與融通。
參考文獻:
[1] 姚和芳,首珩,周虹等.基于工作過程數控技術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方案開發與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張瑩.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開發中人才培養規格的調研設計[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6):4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