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健,劉地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400010)
CBL 教學法對促進全科醫生水平提升的研究與實踐
吳 健,劉地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400010)
目的針對目前全科醫學學生及進修醫生學習和實踐醫學知識機會較少,無法真正理解與體會理論知識在臨床中運用的實際效果,提出CBL教學并在呼吸內科教學中進行的嘗試與探索。方法選擇來該科實習的全科醫學專業本科生共107人,隨機分為傳統帶教組(53人)和CBL教學組(54人),CBL教學組全科醫生在后半學期進行CBL教學,傳統帶教組全科醫生按照傳統教學方法學習。對比兩組教學前期中考試及教學后期末考試成績以及實際課堂教學情況(包括臨床實習醫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熱情、參與度、以及互相間的分工互助、共同進步等),最后依據考試成績以及問卷調查結果評價2種教學模式的不同效果。結果CBL教學組全科醫生在學習狀態、學習熱情、參與度、以及互相間的分工互助、共同進步等方面顯著提高率(59.3%)明顯高于對照組(3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BL教學組與傳統帶教組全科醫生期中考試平均分、及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全科醫生期末考試平均分、及格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CBL教學方法,臨床全科醫生可以自主地參與學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書本之外的知識,為臨床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參考模式。
病案; 教學方法; 醫院,教學; 醫師; 在職培訓; CBL教學法; 全科醫生
CBL教學法即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1],是根據臨床案例,讓全科實習醫生及進入醫院進修學習的全科醫生利用所學知識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診療思路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全科醫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CBL教學法不僅能讓學生在獲得知識和處理臨床問題上得到益處,而且能從互相討論中學會與醫生間及上級醫生的溝通、學習技巧,提高處理人際關系、互相學習幫助的能力[2];案例的素材取之于醫院真實病例能讓全科實習醫生及進入醫院進修學習的全科醫生將自己置于分析決策者或解決問題的地位,從而設身處地投入案例的思考、分析、學習中,找出最合理、最優化的臨床處理方式[3-4]。
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的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于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逐步提高,全科醫生在國民的健康保障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水平附屬醫院是新思想、新知識、新理論的搖籃,加強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整體健康的維護與促進為方向的長期負責式照顧,培養全科醫生的各方面綜合醫學能力,提高全科醫學人才質量[5-6]。本科長期擔任重慶醫科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培養任務,2012年本科將CBL教學法結合到本科生培養過程中。通過培訓使學生了解CBL教學法的方式、方法及特點,并事先學習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參與討論該患者診療計劃的制訂,跟蹤該患者的治療及疾病恢復情況。評估結果初步表明,CBL教學法在本科生教學培養中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臨床工作能力。但是,本科生授課階段尚未參與直接收治患者,故對患者的疾病恢復情況并不詳細。本科室擬立足于本研究論證CBL教學法在全科醫生培訓上的優越性從而改善社區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來本科實習的全科醫學專業本科生共107人。隨機分為CBL教學組(54人)和傳統教學組(53人)。CBL教學組中男23人,女31人;年齡24~27歲,平均(25.80±1.92)歲。傳統教學組中男22人,女31人;年齡24~28歲,平均(25.92±1.89)歲。兩組全科醫生在年齡、性別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兩組全科醫生進行相應的實習教學,并選擇兩組教學經驗相當的教師分別承擔臨床教學任務。
1.2.1 教學方法 在2013年第一學期的上半學期(期中,9~11月)CBL教學組和傳統教學組全科醫生都采用傳統接受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在下半學期(期末,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CBL教學組改用CBL教學法進行教學,傳統教學組授課方式不變。具體方法:(1)傳統教學法。實習醫生前期培訓—入科介紹—分配帶教老師—帶教老師按教學大綱完成帶教。(2)CBL教學法。實習醫生前期培訓—入科介紹—分配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嚴格按CBL教學法流程進行,按計劃逐項實施。
1.2.2 效果評價 對比兩組全科醫生期中考試成績及教學后期末考試成績(以百分制評分,<60分為不及格,60~85分為良好,>85分為優秀),以及實際課堂教學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法(包括臨床實習醫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熱情、參與度及互相間的分工互助、共同進步等),最后依據考試成績以及問卷調查結果評價2種教學模式的不同效果。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a=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全科醫生實際課堂教學問卷調查情況比較問卷反饋的信息顯示,CBL教學組全科醫生在學習狀態、學習熱情、參與度、以及互相間的分工互助、共同進步等方面顯著提高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14,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全科醫生實際課堂教學問卷調查情況比較[n(%)]
2.2 兩組全科醫生學習成績測試情況比較
2.2.1 兩組全科醫生期中考試成績比較 CBL教學組全科醫生期中考試成績[(74.85±9.30)分]與傳統教學組[(73.04±9.90)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19,P>0.05)。
2.2.2 兩組全科醫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CBL教學組全科醫生期末考試成績[(79.94±9.00)分]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74.11±8.5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15,P<0.05)。
近年來,全科醫學教育在我國越來越被重視。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全科醫學教育基礎仍薄弱,目前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缺乏規范的操作指南,缺乏足夠的教育投入,缺乏相關指導教材,教師隊伍水平不均等[7-8]。
將探究式學習引入全科醫生臨床教學課堂,使臨床帶教教師的授課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不再是之前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9]。從課堂教學的情況看,CBL教學組的學生在進行CBL教學前,上課積極性不高,由于帶教教師填壓式的授課方式,部分全科實習醫生上課時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表示經常有跟不上帶教教師的進度,并且也不能主動地參與進課堂的互相學習交流中。在實施CBL教學過程后,本組的學習氛圍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多數全科實習醫生都能主動參與到課堂的CBL案例互動討論中,學習態度更加積極,并且以案例形式的學習讓全科醫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更生動,并運用到臨床中。通過CBL教學法,全科醫生以案例為中心可以得到更多的互動機會,授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可以自主地參與學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書本之外的知識;因此可釋放出更多活力,用更充沛的經歷投身到臨床學習中。通過大家CBL病例討論中的踴躍發言,全科醫生不再被動地接受書本中的知識,而是主動地相互學習,形成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成為知識的主動學習者[10]。
通過本次CBL教研,初步探討了CBL教學法如何在全科醫生中開展,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由于時間比較短暫,本研究涉及的時間、精力不足,致使本研究仍有些不足之處,例如:如何繼續在全醫院推廣其他各學科的CBL教學法;如何系統規范地指引帶教教師等。全科醫學是臨床醫學中最具綜合性學科,相信以后在醫院及社會的大力扶持下,全科醫學CBL教學法必將能培養出更出色的全科醫學人才。
[1]和水祥,王淵,任牡丹,等.談消化內科學CBL教學病例庫的建立及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1):32-34.
[2]張曉靜,李靜.CBL教學法在婦產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3,(1):72-73.
[3]史琳,張安文,羅曉慶,等.在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法進行臨床病理討論的探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7):1020-1022.
[4]Lalonde F.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osteopathic education[J].Int J Osteopath Med,2013,16(4):216-219.
[5]景濤.場景式CBL教學模式在內科診斷學臨床教學的應用探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4):818-820.
[6]文凱,廖和和,袁泉,等.淺析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4):749-750.
[7]Williams B.Case-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J].Emerg Med J,2005,22(8):577-581.
[8]段玉印,張桂敏,何建超.心血管外科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的效果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111-112.
[9]徐秋玲,李麗,鄭學芝,等.鄉醫班生理學教學新概念CBL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9):901-902.
[10]姜友昭,陳兵.結合局部解剖學知識提高內分泌臨床帶教效果[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2):21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58
:B
:1009-5519(2015)06-0936-02
2014-10-08)
重慶市教學評估委員會2012年一般課題(YJPH2012042)。
吳健(1990-),男,安徽蕪湖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心肌能量代謝方面的研究;E-mail:wujiancq@126.com。
劉地川(E-mail:LDC6702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