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
就像牛市里不掙錢一樣,
你以為煲在營養里就無憂了嗎?
移動互聯網時代,顛覆與變革的節奏不斷加快,如何增強企業的吸引力,留住并將那些“最聰明的人”打造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醫療總監吳瑾的答案是:為他們提供最細致完備的健康保障,用快樂、健康去觸發他們的靈感,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十年探索終成體系
2003年,中國經歷了“非典”疫情洗禮后,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E中國”)意識到員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決定設立醫療總監職位,吳瑾成為GE大中華區首任醫療總監。當時,中國企業尚未踏足員工健康管理領域,只有為數不多的外資企業開展了這項工作。
GE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僅在中國就建立了五十多個獨資、合資企業以及研發中心等經營實體,員工2萬余名。GE一向視創新力量為最寶貴資源,而如何保障員工健康、快樂地創新,不斷為公司創造價值,這也成為吳瑾與GE大中華區醫療服務團隊的使命所在。
吳瑾作為醫療團隊的負責人,既要負責制訂醫療危機應對方案,又要建立公司在區域內所有機構的職業健康及員工醫療保健管理系統。十余年來,GE中國的健康管理工作始終緊跟國家醫療方針腳步,圍繞公司提出的“健康創想”戰略和業務發展需要,以預防為主,將工作前置下沉。經過十余年的實踐,如今,吳瑾可以非常自豪地說:“GE的健康管理已建立起符合地域特點的干預體系和管理架構,這是GE與其他企業員工健康管理工作最大的區別!”
GE中國公司的健康管理體系囊括公司職業健康風險控制(職業健康管理,旅行健康等)、健康生產力管理(醫療保險,診所早期預防,體檢疫苗,健康促進推廣等)、企業醫療應急管理(SARS,禽流感,自然災害等)、健康服務部門對業務部門的協助等四大塊,包羅了員工健康的方方面面。
實踐出真知
談到“健康管理”,人們常習慣性地聯想到體檢或者打疫苗之類的醫療活動。但作為健康管理的實踐者,吳瑾深知這項工作遠非那么簡單。黑格爾說:“熟知并非真知”,體檢、疫苗在GE中國公司的健康管理中,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且早已作為常態被固定下來。不同的是,吳瑾將其做得更精深——對于體檢有問題的員工,只要個人自愿,醫療團隊可以為其制訂相應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GE中國北京辦公室,前臺的桌子上放置著一只綠色急救箱,這個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小箱子,當員工遭遇心臟驟停等緊急情況時,可以在4分鐘內將生命從死神手中奪回。
4分鐘是國際化的標準——4分鐘之內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儀,可使病人存活率達到80%;超出4分鐘,則存活率下降至50%。在GE中國,這個時間標準是經過精確計算的。在考察了周邊醫院設施及救護車到達時間后,經過數據分析,最終由所有醫生的綜合評估確定。目前,這種心臟除顫設備已在GE大中華區
所有辦公區和工廠配備,并進行相應人員培訓。吳瑾表示,“醫療管理不是亂花錢,我們就是要在緊急醫療狀況下,讓員工可以在有效時間內用到這個設備。”
每年,GE中國的醫療部門都會將完善的數據呈現在健康管理的各個角落。就緊急救護來說,他們在訓練急救隊伍時也有嚴格的數據標準。GE的緊急救護隊是由各部門推選出的志愿者組成,每年一次的急救培訓包括出血、觸電、摔傷處理等等,公司還在防火演習時安排急救隊員參與。對于急救隊員的數量,公司要求其分布密度要符合急救處置“黃金3分鐘”原則,即3分鐘內到達現場。
“健康創想”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完善醫療保險和體檢制度,在中國區設立診所,為員工提供最直接、快捷的醫療服務,定期進行工作場所環境檢查,推行辦公場所全面禁煙舉措,為員工緩解工作壓力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等等。每一個項目的實施推進,都是吳瑾和團隊成員的心血結晶。
在GE中國上海公司,幾乎每位員工都能脫口說出“ 0 、5 、10、25”這組數字的特殊含義:0吸煙、每天食用至少5種蔬菜水果、每天走路1萬步、體重指數小于25。實際上,這是吳瑾團隊設計出的“健康數字”項目。GE中國公司的工程師居多,相對于其他宣傳形式,他們對數字更加敏感,通過這組簡單的數字,醫療團隊順利地向員工宣貫了健康生活方式及達成途徑。
只有理論的健康管理只能算是懸在空中,將其做深、做細一直是吳瑾追求的目標。在一些大型企事業單位食堂,人們通常能看到墻上張貼的健康飲食宣傳畫,但在GE中國公司的員工食堂里,你可以直觀地了解每道菜肴中脂肪、蛋白質的含量以及所含卡路里數。在公司總部制訂出的健康標準中,健康餐飲標準以漢堡包、三明治為參照。為了改造出一份適合中國員工的健康標準,吳瑾專程拜訪中國營養臨床學會的老師,請教各種中餐的營養成分,然后一一換算成卡路里。如此貼心的服務,就是為了從改變員工的飲食習慣上入手,使其逐漸形成健康的飲食理念。
健康管理的落地離不開活動宣傳和理念宣貫。更重要的是,公司舍得在軟硬件建設上為員工花錢。吳瑾堅信,讓員工處于健康狀態,能夠減少企業因為生產力降低而產生的巨大損失,“健康管理為公司節省的費用遠比投入更可觀”。
站在現在看未來
“當我們把職業健康做得很完善的時候,更高的層次自然就是員工的全方位健康。”吳瑾所講的“員工的全方位健康”,是指“健康工作場所認證計劃”,即應用平衡記分卡,對百人以上的分公司、工廠、辦公室進行數據化評估。經過嚴格的審計和認證流程后,通過認證的工作場所才能成為“健康工作場所”。在戒煙項目中,各辦公場所是否按標準嚴格執行、執行到哪種程度,都有具體的量化指標,最后依照分數做出健康管理指導,這為國家在健康促進層面提供了很好的量化管理范本。
把握時代脈搏、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應勢而變、以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是GE中國未來的發展基礎,也是吳瑾與她的團隊不斷前進的基石。伴隨快速城鎮化與國家人口老齡化,中國在可負擔的醫療、國民慢性病防治等領域有著巨大而又迫切的需求,GE中國的健康管理體系恰恰可以在這些領域提供有益的探索。 比如,GE中國各地的園區診所秉承著國家慢病預防為主、醫療資源前沉下移的醫改方針,合理選擇應用商業醫療保險達到多贏,成為強化一級預防治療機構功能、探索分級診療的企事業初級保健診所典范。
在GE公司上海園區診所,每天都有幾十名員工前來問診。那里無論環境還是服務,都比普通公立醫院舒適。尤其令吳瑾自豪的是,GE北京和上海園區診所的運營和部分小型設備是由保險公司出資。吳瑾將這種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方式稱為“三贏”——員工享受到快捷優質的健康服務,公司節省了成本,而保險公司也降低了成本。
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健康管理和醫療將成為市場上的“新藍海”。GE公司已嘗試將“互聯網+”理念注入日常工作中,推行智能手環、手機、手表等穿戴設備,GE美國公司已建立起健康類APP,員工只要通過智能健康設備,就可以記錄和觀測自己的健康數據,拓展出更多的健康管理方式。
GE中國的健康管理體系也凸顯了GE醫療中國“關愛先行”的市場戰略,體現了GE公司的健康文化、提升了企業社會公民責任形象。或許正如吳瑾所說,不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去看健康管理,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短視;只有把它放在國家醫療體系的大背景下去瞭望,才能見出格局,成其體系。 責編/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