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國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中學數學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新型的學習方式,互動課堂成為新課改的主題、多元互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中學數學課堂多元互動使課堂真正活了起來,學生動了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體.在教師的精心引導及細心指導下、在任務型教學的驅動下、在情境教學的生活氛圍中,學生互學、互助、相互提高、相互促進.多元互動,還可以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思維能力等,促進數學有效課堂的創建、生態課堂的生成.
本文重點從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課內外的互動等幾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互動進行簡析和論述.
一、師生互動,融洽學習氛圍
1.小組的合理劃分是互動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是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學習小組的合理劃分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小組的劃分以4~5人一組為宜,每一小組要兼顧成績、興趣、能力.組長的任命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關鍵.小組長要有管理能力、分配任務、協調組員學習、檢查督促其他組員的能力等.要實現師生互動,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不容忽視,只有教師善于采用各種有效方式
,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學習分式的意義時,教師拋磚引玉:如果某市人口是a人,陸地面積為b平方米,那么這個城市人口人均面積為a/b,類似于a/b的就是分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說出日常生活中分式的用法的例子,學生會積極投入,類似于“某制衣廠a小時生產100套服裝,那么平均每小時生產 服裝”的分式題,出自學生的腦海,學生出題、學生答題的互動形式促使學生會學的轉變、樂學的實現.
2.教師動起來,導學生動起來
新課改形勢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與否,教師的導學行為很關鍵,應根據教材,依據學生實際,利用有效學習方式,精選合作學習材料,巧妙設疑,精心設計任務,促其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教師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層次性、難度適中,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探討,否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生生互動,注重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課堂成為優生的展示舞臺,多數學困生靜聽或靜坐,而事實上,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表看法,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有所獲,都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感受,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真諦所在.
教師可根據討論的問題,及學生互講、對講等形式的開展和使用,促進學生真正動起來.如學習二次根式的乘除運算時,給出觀察、計算、討論題:8×25=?32/8=?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8×25=22×5=102,或8×25=8×25=200=100×2=102.同樣32/8=?也不止一種運算方法,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求異思維,互相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體現“學、講、練”模式的有效開展.
三、課內外互動,實現課堂知識和課外實踐活動的整合
課內互動的形式很多,課前對復習、預習情況的交流,通過學生互相提問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以及對新課的預習心得的體會的探討和交流,對新知識進行預知,即課前交流起到“溫故而知新”之作用,也培養了學生會學的能力.
如,學習七年級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課前討論、交流預習提綱.
1.計算:(1)(-2)+(-3) (2)7×(-12) (3)-31+21 (4)17-(-32) (5)-100-27 (6)(-1)÷101.
2.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理數的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這樣的預習任務的設計,利于學生課前預習、上課討論、交流,預習學案的設計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除了課之伊始的預習交流外,教學各個環節的學習都開展互動活動,教師走出灌輸教學的套路.在精心設計問題、布置討論任務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課堂定會彰顯生態課堂、動態課堂的魅力.
另外,學生的課外作業的布置也應該凸顯學生的互動,設計實踐性強的課外任務.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實例.如人們結婚時,都要張貼的“”;孩子們玩的“飛車”玩具的設計等.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更使課內知識、課外實踐完美整合.
(責任編輯 黃桂堅)endprint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中學數學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新型的學習方式,互動課堂成為新課改的主題、多元互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中學數學課堂多元互動使課堂真正活了起來,學生動了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體.在教師的精心引導及細心指導下、在任務型教學的驅動下、在情境教學的生活氛圍中,學生互學、互助、相互提高、相互促進.多元互動,還可以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思維能力等,促進數學有效課堂的創建、生態課堂的生成.
本文重點從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課內外的互動等幾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互動進行簡析和論述.
一、師生互動,融洽學習氛圍
1.小組的合理劃分是互動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是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學習小組的合理劃分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小組的劃分以4~5人一組為宜,每一小組要兼顧成績、興趣、能力.組長的任命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關鍵.小組長要有管理能力、分配任務、協調組員學習、檢查督促其他組員的能力等.要實現師生互動,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不容忽視,只有教師善于采用各種有效方式
,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學習分式的意義時,教師拋磚引玉:如果某市人口是a人,陸地面積為b平方米,那么這個城市人口人均面積為a/b,類似于a/b的就是分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說出日常生活中分式的用法的例子,學生會積極投入,類似于“某制衣廠a小時生產100套服裝,那么平均每小時生產 服裝”的分式題,出自學生的腦海,學生出題、學生答題的互動形式促使學生會學的轉變、樂學的實現.
2.教師動起來,導學生動起來
新課改形勢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與否,教師的導學行為很關鍵,應根據教材,依據學生實際,利用有效學習方式,精選合作學習材料,巧妙設疑,精心設計任務,促其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教師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層次性、難度適中,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探討,否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生生互動,注重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課堂成為優生的展示舞臺,多數學困生靜聽或靜坐,而事實上,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表看法,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有所獲,都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感受,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真諦所在.
教師可根據討論的問題,及學生互講、對講等形式的開展和使用,促進學生真正動起來.如學習二次根式的乘除運算時,給出觀察、計算、討論題:8×25=?32/8=?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8×25=22×5=102,或8×25=8×25=200=100×2=102.同樣32/8=?也不止一種運算方法,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求異思維,互相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體現“學、講、練”模式的有效開展.
三、課內外互動,實現課堂知識和課外實踐活動的整合
課內互動的形式很多,課前對復習、預習情況的交流,通過學生互相提問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以及對新課的預習心得的體會的探討和交流,對新知識進行預知,即課前交流起到“溫故而知新”之作用,也培養了學生會學的能力.
如,學習七年級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課前討論、交流預習提綱.
1.計算:(1)(-2)+(-3) (2)7×(-12) (3)-31+21 (4)17-(-32) (5)-100-27 (6)(-1)÷101.
2.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理數的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這樣的預習任務的設計,利于學生課前預習、上課討論、交流,預習學案的設計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除了課之伊始的預習交流外,教學各個環節的學習都開展互動活動,教師走出灌輸教學的套路.在精心設計問題、布置討論任務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課堂定會彰顯生態課堂、動態課堂的魅力.
另外,學生的課外作業的布置也應該凸顯學生的互動,設計實踐性強的課外任務.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實例.如人們結婚時,都要張貼的“”;孩子們玩的“飛車”玩具的設計等.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更使課內知識、課外實踐完美整合.
(責任編輯 黃桂堅)endprint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中學數學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新型的學習方式,互動課堂成為新課改的主題、多元互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中學數學課堂多元互動使課堂真正活了起來,學生動了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體.在教師的精心引導及細心指導下、在任務型教學的驅動下、在情境教學的生活氛圍中,學生互學、互助、相互提高、相互促進.多元互動,還可以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思維能力等,促進數學有效課堂的創建、生態課堂的生成.
本文重點從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課內外的互動等幾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互動進行簡析和論述.
一、師生互動,融洽學習氛圍
1.小組的合理劃分是互動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是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學習小組的合理劃分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小組的劃分以4~5人一組為宜,每一小組要兼顧成績、興趣、能力.組長的任命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關鍵.小組長要有管理能力、分配任務、協調組員學習、檢查督促其他組員的能力等.要實現師生互動,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不容忽視,只有教師善于采用各種有效方式
,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學習分式的意義時,教師拋磚引玉:如果某市人口是a人,陸地面積為b平方米,那么這個城市人口人均面積為a/b,類似于a/b的就是分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說出日常生活中分式的用法的例子,學生會積極投入,類似于“某制衣廠a小時生產100套服裝,那么平均每小時生產 服裝”的分式題,出自學生的腦海,學生出題、學生答題的互動形式促使學生會學的轉變、樂學的實現.
2.教師動起來,導學生動起來
新課改形勢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與否,教師的導學行為很關鍵,應根據教材,依據學生實際,利用有效學習方式,精選合作學習材料,巧妙設疑,精心設計任務,促其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教師設計的問題應注意層次性、難度適中,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探討,否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生生互動,注重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課堂成為優生的展示舞臺,多數學困生靜聽或靜坐,而事實上,讓每一個學生都發表看法,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有所獲,都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感受,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真諦所在.
教師可根據討論的問題,及學生互講、對講等形式的開展和使用,促進學生真正動起來.如學習二次根式的乘除運算時,給出觀察、計算、討論題:8×25=?32/8=?讓學生說出不同的計算方法:8×25=22×5=102,或8×25=8×25=200=100×2=102.同樣32/8=?也不止一種運算方法,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求異思維,互相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體現“學、講、練”模式的有效開展.
三、課內外互動,實現課堂知識和課外實踐活動的整合
課內互動的形式很多,課前對復習、預習情況的交流,通過學生互相提問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以及對新課的預習心得的體會的探討和交流,對新知識進行預知,即課前交流起到“溫故而知新”之作用,也培養了學生會學的能力.
如,學習七年級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課前討論、交流預習提綱.
1.計算:(1)(-2)+(-3) (2)7×(-12) (3)-31+21 (4)17-(-32) (5)-100-27 (6)(-1)÷101.
2.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理數的運算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這樣的預習任務的設計,利于學生課前預習、上課討論、交流,預習學案的設計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
除了課之伊始的預習交流外,教學各個環節的學習都開展互動活動,教師走出灌輸教學的套路.在精心設計問題、布置討論任務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課堂定會彰顯生態課堂、動態課堂的魅力.
另外,學生的課外作業的布置也應該凸顯學生的互動,設計實踐性強的課外任務.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的實例.如人們結婚時,都要張貼的“”;孩子們玩的“飛車”玩具的設計等.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更使課內知識、課外實踐完美整合.
(責任編輯 黃桂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