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上的權威,主導著整個課堂的教學秩序。教師在講臺上盡情地講述知識,學生們認真聽講,完成課堂筆記。這種教學通常被稱為“填鴨式教學”。教師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講解,通過布置大量的習題、作業,使學生對學習的知識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成為解題高手,但一旦題目稍有變化,學生就不知道要怎么應對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變成了學習的工具,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應著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著重分析如何轉變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探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
一、結合生活,活化課堂教學內容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學習初中物理知識的時候,傳統刻板的教學使得學生忽略了知識是源自于生活的本質。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壓抑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不能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所以,課堂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按課本進行講解的方式,在備課時就將生活知識與物理課上的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根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對能力、技能的具體要求,教師可以科學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中,讓學生從生活中取材,進行物理實驗。例如,課本上用鉛皮和鉛盒來演示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驗,若改為邊學邊實驗,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開)和一只玻璃杯。實驗時,先讓學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將牙膏管鼓起來,再放入水中,它就浮在水中。學生自己動手,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材料進行物理實驗,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手能力,讓課堂與學生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結合生活中出現過的物理現象,使得書本上的知識更加具體、形象。
二、以趣味實驗為引導,增加初中物理課堂的吸引力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趣味實驗為引導,增加物理課堂吸引力,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馬德堡半球”實驗時,教師首先將兩個直徑30多厘米的空心銅半球緊貼在一起,然后用抽氣機將兩個半球內的空氣逐漸抽取出,直到形成密封的球形,再繼續抽一段時間的空氣后,由兩位學生多次拉扯,并由另外幾個學生記錄數據,直到將兩個銅質半球拉開。通過數據與現象,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課本上的小實驗和一些實驗習題改為實驗內容,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例如,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小實驗,可以配合“力的測量”邊學邊實驗。再如,用紙盒將水燒開的小實驗,反復彎折鐵絲后彎折處會發燙等實驗習題,都可以作為學生邊學邊實驗的內容。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現象的驗證,這種教學方式與枯燥的書本講解相比更加生動有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三、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在進行物理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實驗過程需要較多的時間,會拖延教學進度。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有效彌補了物理教學中出現的這一難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通過課前制作實驗課件,進行知識的匯總,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有效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電路》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制作相關電路的flash視頻,然后針對視頻對電路的短路及通路進行演示分析,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電路部分比較抽象,往往在了解其構造的時候很難抓住重點,教師用多媒體演示之后,就可以將并聯串聯電路的要點展示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重點,學好電路知識。
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將會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而發展。多媒體技術通過豐富的素材,流暢的教學流程,廣泛的知識,使物理課堂教學更加活潑、生動。
參考文獻
[1]柴爭義,李亞倫.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2]胡彬,徐珂.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3(10).
[3]曹正軍.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特約編輯 南 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