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
摘要:著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金融交易的出現給傳統的商業銀行功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服務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隨著互聯網金融逐漸的深入人心,并且越來越方便快捷,服務模式越來越全面周到,互聯網金融的地位也相應的提高,所以商業銀行應該接受互聯網金融的存在,并且積極的與之合作,優勢互補,二者應該相依相存,共利共贏,這樣我國的經濟才能發展的越來越好。所以,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應該擺正自己的目光,迎接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挑戰
當今社會,已經有相當的一部分人離不開互聯網金融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出現已經具有及其強大的誘惑力。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并且逐漸成熟,相應的周邊產業也已經成型。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改變了傳統金融貨幣理論框架,新的互聯網融資模式配合強大的互聯網引擎以及互聯網交易軟件,已將逐漸成為主流的社會融資模式之一。
1互聯網金融興起的原因
互聯網從出現開始就立刻受到全社會的認同,互聯網的使用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并且應用廣泛全面,用戶群體龐大,可發展空間巨大,涉及的方向與行業全面。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原因眾多,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產生于龐大的金融交易以及金融供需之中。據統計直到2012年末,中國的互聯網使用人數已經突破56億,互聯網金融支付用戶已經達到22億,互聯網經融交易貿易額已近突破8萬億,并且上述數據還在持續增長中。并且一系列圍繞著互聯網金融交易已的周邊產業也在迅猛的發展與完善,新型產業還將帶動更大的就業市場,以及催生更多的互聯網金融用戶。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客戶群體在消費過程中的需求方向也在改變,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新的理財途徑,促進了更多人把目光頭像金融業,促進了民間金融業的發展。民間金融業的發展有助于幫助一些中小企業解決融資以及借貸問題。現在,網絡借貸非常流行,在一些企業的崛起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網絡借貸正在日益普及,并且投資門檻低,容易入行,可以更好地幫助廣大創業者。而且,網絡交易便捷,效率高,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工,同樣單位時間內,計算機遠遠超過人工工作的效率,更能夠節約成本,同時記錄客戶信用,能夠將不良貸款信息記入檔案,同時拓展客戶渠道。
2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商業銀行的沖擊
21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服務
互聯網金融交易方便快捷,優勢眾多,并能不斷推出新的商業模式與商業服務,資金交易匹配效率高,有許多整個商業銀行傳統服務項目體系都無法比擬的優勢,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出現是對整個商業銀行產業全面的、系統的、持續的沖擊。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互聯網金融所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與傳統銀行業務同等社會地位的支付平臺。在我國,僅2012年十一黃金周前后,僅支付寶這一交易平臺交易總額就超過190元大關,交易總量更是達到一億次,網絡金融交易由此可見一斑。并且,網絡金融業務平臺提出了“信用支付”業務,分流了銀行信用卡用戶,且成績遠超實體信用卡用戶。
22 互聯網中介,小型融資
隨著“大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范圍內社交網絡更是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廣告工具,以社交網站為依托代表以及網絡借貸平臺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并活躍著。小額資金投資與小額借貸者將直接匹配,融資更加直接簡潔,這就是互聯網直接融資模式的開端。在我國,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借貸者,已經開始提供“訂單貸款”和“信用貸款”,并直接向更多小微型企業信貸融資領域擴展。并且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集團正在視機而動。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31 商業銀行面臨金融中介角色的弱化
首先是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正在逐漸弱化商業銀行作為社會支付平臺的地位。其次層出不窮的社交網站,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傳遞方式以及途徑,傳統的廣告行業已經不足以滿足現代的宣傳戰爭了,并且這些社交軟件更是與借貸平臺進行合作,繞開銀行,直接滿足了小額資金投資理財,深受廣大網民的青睞。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改變了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獨霸地位。我國現在的互聯網支付業交易規模越來越大,2010-2012年度,已經突破了38000億元,其中,第三方支付平臺所占據的份額已經突破80%,隨著我國互聯網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更是日益激烈。
32 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被逐漸瓜分
隨著余額寶的誕生,傳統商業銀行的營業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了銀行活期存款利率過低,遠不及金融理財,這將直接導致存款下降,銀行客戶減少,理財行業以及網絡金融迅速壯大,網絡借貸的出現,直接滿足了大部分人的理財需要。在借貸中中廣大中小微型企業以及個人理財等領域的需求都充分得到了滿足,免除了銀行緩慢的受理過程,銀行將失去大量的中間業務收入,這將真正的危及到銀行的根本利益。第三方支付已經逐漸成為我國主流支付方式,嚴重的威脅著我國商業銀行的支付功能,并且第三方業務及其衍生行業經過發展已經正式取得牌照,覆蓋領域極廣。
33 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服務模式必須改變
“以客戶為中心”是我國服務業的主要服務理念,但在服務過程中卻并不完善。互聯網金融在運行過程中更加尊重客戶的主觀意識,平臺全面開放,運行過程主要為互聯網技術與金融運營理念相結合,讓客戶更加明了其中原理,具有透明性。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服務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能夠更加方便的為客戶服務,也能讓客戶更加清楚自己在接受什么樣的服務。其次,互聯網金融對于廣大的小微型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更加全面以及創新,這正是我國商業銀行所不具備的,通過各種網絡軟件,網絡金融機構擁有了大量的客戶信息,以及龐大的數據庫,并且通過計算機系統將這些數據應用到金融貸款中,這樣就能擁有完備的客戶信用檔案,能夠甄別客戶信用,降低風險。
所以,商業銀行現在正在面臨極大的挑戰,互聯網化進程必須要加快,應該積極與相應機構進行合作與溝通,這是一場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的變革。
4互聯網金融是時代的需要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是時代以及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必將取代傳統銀行業成為主流,所以在當今社會,傳統的商業銀行最大的競爭對手不再是本行業的其他銀行,而將是現代科技企業。
41 互聯網金融的自我不足
互聯網金融多用數據掌握自己的流向,但僅靠數據無法掌握資金的真實流向,這樣在進行信用甄別時就容易發生失誤,交易數據無法確切的支撐起金融信用。其次,互聯網信息本身就不是完全安全的,將核心訊息記錄在網絡終端,并不絕對安全。互聯網金融在崛起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網絡平臺脆弱性不言而喻,必須時常加強技術風險防范。并且由于互聯網金融發展過快,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法律法規,監督與管理無法全面的覆蓋,發生意外時無法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并且直到目前,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還時有發生,無法形成有效的事后處理辦法。
42 商業銀行的地位優勢
在我國,傳統的商業銀行具有特殊地位,銀行一直以來作為我國社會信用系統的中樞,銀行體系能夠調節市場經濟,在保證整個社會資金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互聯網金融即使發展成今天這樣的龐然大物依舊無法離開傳統的商業銀行體系,并且,商業銀行受到我國現行法律的認可與管制。公信力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服務經驗、實體經營模式具有互聯網金融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5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
51 積極與商業銀行進行合作,突破自身產業形勢限制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信息采集與分析有些過于偏重于交易過程,通過交易信息對企業進行評估,以及信用等級評定的卻具有可行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發生過大的意外。但企業如果不斷進行借貸發展,資金需求量持續增加,只靠之前積累的信用等級評定以及借貸交易分析,并不能對企業生產產品的市場前景與風險進行預估,容易造成風險評定失誤。
52 融合商業銀行服務模式,提高自身服務水平
假設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集團進行技術合作,商業銀行實現自身產業升級,而互聯網金融也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效率。這樣的合作下互聯網金融將能利用自己的數據信息庫幫助銀行擴展更多的客戶渠道,并降低銀行的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合作完全能夠給銀行帶來極大的便利,提高銀行客戶的認可度。并且,與商業銀行合作的同時,更能增加自己產品成功的可能性。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各取所需,相互彌補彼此的不足,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的數據,彌補自己中小微型企業的信貸覆蓋不足,讓銀行能夠用更少的人力來擁有更多的渠道。互聯網金融則借著商業銀行的成熟運營模式以及積累下來的信譽拓展自己的平臺。
6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61 確保互聯網金融的合理運行
首先,要保證互聯網金融進入監管當局的監督管理體系,并對現行的金融法體系進行完善,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準確的界定。實施監督,及時管理,確保監管力度能夠保障互聯網金融的合理發展。與此同時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全面的研究,確保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產業的影響在允許范圍內。
62 完善銀行的信息庫
首先商業銀行在當前必須完善自己的數據庫,與互聯網金融進行信息交流合作,充分借鑒對方的數據優勢,進行數據收集積累活動。二要積極更新自己的網絡技術應用,構建出銀行數據服務體系。利用好這樣的優勢,不斷摸索客戶的要求,更好的為客戶服務。
63 創新銀行業務
銀行的服務必須貼近生活,跟上生活節奏的變化,感知客戶的需求,不斷更新數據信息平臺,發揮銀行自身的優勢,變更傳統的經營模式,以此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適時適當的更新自己的業務流程,更加專業靈活的為客戶服務,及時高效的滿足客戶需求。
7結論
商業銀行在面臨互聯網金融沖擊過程中,一是要積極與互聯網金融合作,利用自己的優勢,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的掌
控與防范風險。二是并改變自己的服務模式,適時的改變服
務流程與業務鏈條,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三是要看到以往不曾重視的業務,開發新的客戶群,為廣大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依靠網絡信息處理模式進行服務。并且,要穩扎穩打,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收購或構件一個屬于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從而把不利變成自己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李國光強化資本約束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1(10)
[2] 周志丹,張瑩我國金融信息化發展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2)
[3] 譚潤沾銀行支付業務的戰略重要性:基于第三方支付發展的視角[J]南方金融2010(01)
[4] 葉雅卿把握機遇,加快發展商業銀行支付業務[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19)
[5] 李慈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及策略選擇[J]改革與戰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