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博
摘要:就現在我國經濟產業的發展情況而言,中小企業的未來前景顯然比較占有優勢,就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說,中小企業已然成為市場的主力軍,成為現在社會發展的主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一直以來很難發展成壟斷市場的巨頭產業,原因也是主要在于融資上。筆者主要針對融資難的現狀提出一些相關的意見,從多種角度來全面分析其中的深層原因,以便更好地幫助中小企業擴大未來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商業銀行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196-02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現實處境
(一)內源融資出現問題
市場本就是毫無規律可言的,要想做到更好地適應市場、把握市場,就要靈敏地把握住市場的變化動向,只有掌握了市場靈活性強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在資金上進行調整,使得整個公司的資金鏈條運行更加順暢。現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組織結構都是比較簡單的,主要還是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這也就會留下一定的后遺癥,例如:在分配的過程中對于利潤的把握不是很成熟、在計算計提折舊費率方面也不是很準確,往往都是偏離真實數據的。這些都會造成企業內部的融資狀況不佳,進一步致使中小企業不得不向商業銀行借貸或者向民間借貸,這種情況的出現頻率在中小企業中已經高達百分之七十。因此對于內源融資的調整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視。
(二)外源融資狀況
首先,直接融資。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融資手段相比較更為直接,包含兩大方面債券融資以及股權融資。中小型企業的經營規模比較小,一般都是從事一些副產品的加工和流通性很強的服務行業,這些工作性質就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未來發展,在資金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當然這也有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夠成熟的原因,盡管現在存在二板市場以及證券市場,但也不能為眾多中小企業帶來什么突破性的幫助,至少在目前為止不能很好的幫助中小企業順利發展成大型企業,成為它們的主要資金提供方。
其次,間接融資。其含義主要是以金融中介作為信用媒介來幫助中小型企業實現融資的方式。間接融資是一種短期的、可逆性很強的融資方式。政府在近幾年也針對中小型企業發布了一些相關的銀行貸款政策,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同時促進相關的股份制、大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機構的順式發展。政策的支持也讓民營金融機構得到很好的保護,擁有了很好的未來發展前景。
二、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的經營模式讓銀行也很難對其信用做出高等評價
首先,中小企業的生產模式小。中小企業的發展通常都是用低額的利潤配合低廉的勞動力、落后的技術產業來逐漸發展的,這種經營基礎本就是存在一定的競爭缺陷,在產業結構上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并且對于市場風險的抵抗力也是極其微弱的,在經營上也存在很大的風險,畢竟中小型產業是完全依賴市場需求而生存的,要有自己的市場需求以及商業口碑。針對中小型企業的貸款來說,他們對于資金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由于頻率高、數量少、風險大、管理成本高等,也直接影響了貸款過程中的成本價格。
其次,中小型企業的信譽度不高。要知道信譽度是銀行作為貸款額度評判的重要標準之一,因為中小型企業的管理體制以及經營方式的不科學都直接影響了信譽度的評判,一方面經營管理者并沒有專業的管理素養,在向銀行貸款的過程中往往會做出對自身信譽影響的行為,這也就是許多貸款合同違約狀況發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小型企業在形成后沒有足夠的資產作為擔保,在市場風險來臨的時候抵抗能力也十分薄弱,對于銀行的違約金所能承受的能力也是幾乎為零。據調查表明,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財務體系有將近一半是并未完善的,信譽等級更是很難達到銀行新增貸款的信譽等級要求,這些都是制約中小型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最后,中小型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不完善。一般來說中小型企業都是通過家族作為管理的主線,主要的管理者都是選擇有血緣關系的人員,讓企業成為家族產業,盡管在企業鏈條的掌控上更加集中,用人的可信度更高,但是這種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例如:財務信息方面的信息隱藏、公司信息的透明度差,這種不科學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人才資源的大量流失,這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是一種無可彌補的缺憾。另外,在資金的使用上也是很隨性,沒有具體科學的計劃,使得資金的利用率變低、安全性不夠,這些都是中小型企業的弊端所在,也是銀行不肯高額貸款的原因之一。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第一,金融管理體系的不健全。首先,因為金融體系的形成較晚也就導致了相關建設的不完善,現在的金融體系主要是針對國內的大型企業制訂的,所以并不是很適合中小型企業的金融鏈條,而且面向中小型企業的金融機構業務也十分有限,對于其幫助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大多商業銀行都選擇去競爭那些資金充足的大中型企業來作為業務的主要客戶。其次,要想在銀行貸到款,其中的手續也是十分復雜繁瑣的,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對資金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光是流動性強、周轉速度快這一條,就讓銀行在貸款金額上做出了限定。
第二,金融管理體系本身存在缺陷。一是管理層與基層之間的全職分散。作為管理層對于權限的過分管制,很大程度的壓制了基層的放貸發展,這種過分嚴苛的管理體系對于公司企業的發展是大大不利的,這種授信管理制度和絕對追求利率的現象也是十分惡劣的,而且因為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引,這種主觀商業概念不斷加強,最終也致使商業銀行質疑了中小企業的貸款能力。二是對于“權責”的分配不均等。這讓中小企業的金融部門不能很好的掌控公司的貸款能力,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恐貸”心理。由于現在商業銀行的貸款責任風險評估制度不斷加強,也使基層的銀行工作者形成一定的壓力,在貸款業務時所考慮的因素也更加多。
第三,中小企業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由于資本市場形成較晚,這也就直接影響了一些針對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也還沒有得到科學的完善。盡管國家在這方面也陸陸續續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如《中小企業促進法》,但是其中法規有些并不能在現實情況下得到很好的應用與實施,對于現實情況的靈活變動還有所欠缺,這也就導致了中小型企業的經濟發展效果不是很理想。其次,國家主要將重點放在大中企業的經濟發展上,畢竟國家經濟的增長主要是賴于這些“商業巨頭”的推動。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是十分重視的,在發達國家這些企業都能得到很好的政策保護,也建立了相關的融資機制,以進一步幫助中小企業的經濟順式發展。顯然,我國在對中小企業的幫助方面是十分不足的,應該將相關的金融機構與政策作為發展中小型企業的經濟基礎,這樣才能更好的逆轉中小型企業的經濟劣勢。
三、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具體做法
(一)開展區域性民間金融機構
對金融機構來說更是應該向中小型企業伸出援手,因為正是這些中小型企業才是最有潛力發展成大型客戶的存在,既避免了和其他同行的激烈競爭,也發掘了大部分的潛在客戶,開辟適合中小型企業的金融業務,提供小額零售。從防范風險上來看,中小型金融機構更應該將視角轉向與己對應的中小企業,在發達國家中也存在很多的中小金融機構,我國更是可以借鑒過來,用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中小金融機構。這樣也是為了更好地吸引民間資本,促進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相關的具體應對策略有扶持城市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作為主要的融資通道;建立中小型金融機構,簡化貸款手續,以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快的特點。開展地方性的民營金融服務機構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一步。
(二)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企業經濟的發展不能僅僅局限于外部的發展,對于企業內部的管理方式方法也需要得到科學的提升,只有做到內外結合才能更好的長久發展下去。在政府政策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相信中小型企業能夠得到很好的融資支持。國家的相關政策更是應該面向中小型企業制定融資法律法規,讓他們在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競爭,另外,一些基金、管理部門等保護項目的建立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也可以很好的保護中小企業在競爭過程中的利益安全。這種切合實際的優惠政策才是最需要我們從國外經驗中借鑒的。
(三)建立面向中小型企業的擔保機構
一般來說銀行在客戶的選擇上會比較傾向那些信用記錄良好、資金充足、擁有足夠資產作為抵押的客戶,而對于中小企業這些根本就不是所能完全擁有的條件,這也就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擔保體系,讓中小企業能夠很好地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由于中小企業的資金流速快,信用等級也一般是在3B或以下,這也就致使銀行無法相信其擁有足夠的貸款能力。因此,也就足以看出建立信用擔保體系的重要性了。
(四)拓展融資渠道
就中小型市場交易速率高的特點而言,其主要是針對中小型企業以及部分的高科技企業服務。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市場發展緩慢也是受到市場規則的影響,企業若是想通過市場的渠道來完成融資是十分困難的,反觀發達國家的中小型企業,發展是十分迅速而明顯的,這也與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相關市場的經濟建設有關。只有讓市場建設的門檻降低以保證中小型企業能夠接受,并且讓中小型企業在市場上能夠得到一定的肯定與支持,才能很好地保證中小企業成長成新一代的創業企業。資本市場的建立主要是依靠民間資本的發展,它是一種風險投資項目,資本市場的建立能夠有效地降低中小型企業在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性,為他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道很好的屏障。
(五)融資方式的多樣化
1.票據融資
所謂的票據融資也就是通過轉讓的方式來獲得短期融資。這種票據融資轉讓那些未到期的承兌匯票,這種方式已經在中小企業中很普及了。之所以普及也是因為票據融資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道路打開了一扇門。簡單來說,這種方式不僅實現了票據的本身作用即為匯兌、信用功能,而且通過票據的貼現完成了融資功能。
2.保理融資
通過銷售商獲得應收賬款從而轉讓給銀行。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優質的中小企業迅速獲得資金,以便彌補一時的資金中斷所造成的缺口。這種融資方式的費用會相對較高,但在速度上也是其他融資方式所不能比的。
3.融資租賃
這種方式是為應對中小企業出現長期資金短缺的狀況所提出的,可以很好的緩解資金短缺的現象。所謂的融資租賃是指以資產作為擔保實現資金的回轉。這種融資方式也是很特別的,相對第二種成本更加低風險性也小,但是在債券、股票方面的限制也是十分明顯的。
總而言之,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成為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中非常明顯的現象,在遇到如此發展瓶頸的時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商業銀行和企業的努力,中小企業的發展初期主要是依靠個人的融資能力,但是到發展后期就需要外力的推動來促進發展了,對于相關金融體制、法律法規的完善工作也需要盡快完成。在完成這些工作后,相信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可以再創新高,迎來又一個春天。
參考文獻:
[1] 葉 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對策[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4).
[2] 林吉雙,劉麗娟.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解析[J].黑龍江金融,2012(1).
[3] 高焰輝.中小企業融資的N條渠道[J].決策與信息,2013(11).
[4] 王鐵軍,胡 堅.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成功案例[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
[5] 劉 怡.創業板 中小企業融資新機[J].創新科技, 2012(3).
[6] 劉文娟.我國創業板市場的發展研究[J].管理科學文摘,2012(Z1).
[7] 孫俊波,杜信立.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監管環境策略探析[J].金融論壇,2013(2).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