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摘 要:該文主要從研究性教學的內涵、高中音樂課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以及如何在其授課中實施研究性教學、在高中音樂課中實施研究性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研究性教學在音樂教學當中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學生培養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并且讓他們成為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人才,而音樂對人類生活、社會變遷和性格塑造的影響已不言而喻。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全面展開和深入,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的高中音樂課程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緩解學生壓力,激發學生熱愛音樂,培養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音樂素養和個人素質,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并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成了音樂教學的首要目標。而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是目前高中音樂教學改革中致力實現的目標。高中音樂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養成以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 高中音樂 研究性教學 教學方式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0207-01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學生培養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并且讓他們成為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人才,而音樂對人類生活、社會變遷和性格塑造的影響已不言而喻。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全面展開和深入,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的高中音樂課程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緩解學生壓力,激發學生熱愛音樂,培養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音樂素養和個人素質,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并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成了音樂教學的首要目標。而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是目前高中音樂教學改革中致力實現的目標。高中音樂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養成以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1 研究性教學的含義和特點
培養創新性人才是音樂專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實施研究性教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和新方式。研究性教學主要關注以靈活多變的課題研究,引導和啟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正確理解藝術與其他學科課程的相關聯系,鋼琴基礎與藝術能力的關系,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能力,這是目前鋼琴教學改革中致力實現的目標。
研究性教學是指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來自實踐的真實問題為基礎,采取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選定課題后,在接近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培養學生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增強了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課堂內的講授與課外實踐有機結 合,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具有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重學習方法學習和掌握的特點,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由過去的繼承型向現代的創新型的根本轉變。
2 高中音樂教學中問題及研究性教學方式實施
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逐步音樂教育教學形成了一套教學理論、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對音樂教育教學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我國對音樂教學的研究,最初也只有例如:講授式、討論式、啟發式、談話式等教學模式。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人們開始對音樂教育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創新提出我們新的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模式。而這種模式很好的解決了目前高中音樂授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中音樂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1)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陳舊;比如:有教師喜歡把音樂的創作背景、創作者介紹、所用手法、所用樂器的知識以及作者的感情等“滿堂灌”或“填鴨式”很詳細的講解給學生。當學生心不在焉的聽教師講解完畢,會覺得如釋負重,長久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蕩然無存。若采用研究性教學方式則可先播放一邊音樂,讓學生交流音樂帶給學生的體會、意境和印象。此時,介紹此曲的作者感情或表達意思,并設問學生樂曲中如何表達此種感情,即利用什么表現手法或樂器去達到這種效果(這應該在開始過樂器和音樂手法表達課程之后開設)。然后再讓學生多次聆聽樂曲,并自己主動交流感受。
(2)音樂理解標準化,缺乏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如:中國好聲音中一個歌曲,四位導師有四位導師的看法,有的贊賞轉椅,有的否定批評。這說明音樂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聆聽著有不同的體會,而教師以自己的理解為標準答案,駁斥學生的理解,久之學生發散思維以及創新性就會磨滅。若允許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則形成有利于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的優點,缺點是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經驗,教師也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廣泛的音樂知識。
(3)教學模式化和淺層次。如有的教師采用的教導方式是“教唱旋律-樂器演繹”。只對樂曲做了一個表面分析、淺層次講解,學生無法獲得樂曲里的音樂知識,無法了解音樂內涵,更無法建立一種清晰的音樂表達思維,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無法得到全面培養。而如果采用“說樂-教唱-旋律講解-樂器演繹-知識小結”,具體每一步來講,“說樂”即對所要講授的音樂表達的內涵進行講授,讓學生理解曲子音樂思維和意圖;“教唱”則是教師示范教學生學會演唱;“旋律講解”則是對曲子的旋律的表達以及旋律的轉變做個詳細講解;“樂器演繹”則是在掌握旋律的整體和分段含義后,通過樂器表達出來,加深音樂表達思維和表達手法的理解和使用;“知識小結”則是讓學生自主總結樂曲學習中各種知識點,如:音樂意圖、表達手法、旋律表現和整體部分關系的構建等進行分析歸納。這樣做的優點是有利于學生自我總結知識點,深層次分析樂曲的音樂知識。缺點是占用時間較多,切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先行經驗,多種才能,教師也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3 在高中音樂課中實施研究性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高中音樂課中實施研究性教學需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過于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研究性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但高中生因為學業壓力大或興趣愛好小,往往會捷徑得減少自我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的次數,而片面的注重將知識和技能的表達強化,這將使學生對音樂表達能力要求降低,并導致其表現水平下降。
(2)避免過程與方法的單調;研究性教學模式是新鮮事物,還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去積極探索其運行方法。
4 結語
研究性教學在高中音樂課程中的應 用,不僅大幅度轉變了教師的教學和行為觀念方式,也很大程度地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這種音樂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的特 點,這種特點導致教師注重自身的發展,學生獲得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足夠時間和空間。目前,研究性教學仍是將來音樂教育行業的教師需要繼續努力和研究的方向,創建更多的研究性教學方法和考核體系則是各位教師具體努力和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祁樵之.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J].中國科技投資,2014(A2):550.
[2] 魏霞.研究性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J].文藝生活,2014(1):245.
[3] 吳健.淺析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6).
[4] 王偉.物理光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