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帆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金融機構受托于機構、企業和個人的貨幣資產,利用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手段來管理資產,使之保值增值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面對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資本監管等挑戰,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推動傳統銀行經營業務轉型,資產管理業務獲得快速發展,并成為銀行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掌握當前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情況,人民銀行郴州市中支對轄內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專項調查。
一、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我國的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各商業銀行加快經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開發了大量的創新產品,資產管理業務種類及范圍不斷拓展。目前郴州市轄內銀行機構開展的資產管理業務主要涉及了委托業務(委托理財、委托貸款、委托投資等)、代銷業務(國債、基金、貴金屬、保險等)、托管業務(基金、保險、證券、信托等)、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企業資產)、信貸資產轉讓等方面,其中委托理財業務占主導。
(一)資產管理業務規模迅速膨脹,但增速逐步回落。近幾年郴州市銀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快速膨脹,2011年-2013年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分別為20002億元、2717億元、358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65%、3583%、3189%,增速呈現總體回落趨勢。分結構看,一是委托理財業務成為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主導,近4年間委托理財業務總量占資產管理業務總量的比例平均為889%。2009年來理財業務出現爆發式增長,帶動了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但隨著監管部門不斷加大規范整頓力度,理財業務增速有所減緩,并帶動了資產管理業務總體增幅下降,2011-2013年全市累計銷售理財產品同比增幅分別為10663%、3906%、3183%。二是其他資產管理業務發展速度總體較快。2011-2013年全市銀行機構代銷業務規模同比分別增長4842%、4645%、3289%;受信托業快速發展影響,銀行業資產托管業務獲得較快發展,近3年資產托管業務同比增幅分別為44066%、12988%、4391%;2012年以來,由于經濟增速放緩,企業資金鏈趨緊,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受到一定影響,推動了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發展,2012年和2013年信貸資產轉讓業務分別為119億元、158億元。
二、銀行業資產管理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統計制度不健全,影響金融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有效性。一是缺乏專項統計制度。調查顯示,郴州轄內只有部分銀行對相應的資產管理業務開發了專門的系統,但不同銀行對于同一類業務使用的系統存在差異,無法匯總。同時,人民銀行也沒有建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統計制度。二是現行分業統計制度弊端顯現。例如,銀信合作理財產品能夠在央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統計系統中有所反映,但隨著券商環節的加入,銀證信合作模式可能導致重復統計。
(二)削弱了貨幣政策調控效果,加大宏觀調控難度。比如理財業務雖然創造派生存款,但被計入銀行表外業務,不在存款準備金政策管理范圍內,也沒有統計在M2中,使得M2被低估,組合投資類理財產品的資金以信貸的形式投資給實體經濟,并被統計在表外,導致信貸數據被低估,同時由于對資產管理業務的資金流向缺乏全面有效統計,一些資金進入到房地產、融資平臺、“兩高一低”等受限制的行業,影響宏觀調控的效果,加大了宏觀調控的難度。
(三)加劇銀行間競爭,影響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一是造成銀行存款大幅波動。銀行為應對存貸比和資本充足率等監管考核,普遍將委托理財產品的銷售日設置在月初和季初,將到期日設置在月末和季末,以使得理財產品到期后資金轉化為存款。這導致存款在月初或季初大量減少,月末或季末明顯增加,存款出現大幅波動。二是加劇銀行間競爭。目前商業銀行一般通過以理財業務為主導的資產管理業務爭奪存款,提高市場份額,資產管理業務演變為高息攬存的工具。
(四)風險管理能力有待加強,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增加。
一是部分銀行風險管理能力不足,開展了不規范的“資金池”理財業務,存在非獨立會計核算、資金來源與運用不對稱、期限結構錯配、收益水平難以核算等問題。二是大部分金融消費者將理財產品視為一種變相的保本高息存款,由于一些銀行銷售行為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充分、風險提示不到位,部分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遠低于預期收益率引發大量社會糾紛事件。三是資產管理業務的資金橫跨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幾乎所有的金融市場,一旦發生巨大風險,極易使風險在各金融市場間傳染,從
而引發系統性風險。
三、相關建議
(一)完善資產管理業務金融統計制度,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盡快將各項資產管理業務納入金融統計范疇,特別是將各類理財業務、委托貸款、委托投資、資產托管、代銷等業務納入日常統計工作中,統一制定統計分類標準,規范信息反饋渠道,注重統計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全面反映銀行機構資產管理業務開展情況,為宏觀調控和監管提供更多的決策信息。
(二)加快建立金融業綜合統計制度,不斷提高金融宏觀調控水平。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及各行業交叉環節的金融信息進行全面、系統的收集和整理,準確把握金融運行狀況。通過構建金融業綜合統計協調工作機制,研究制定金融業綜合統計框架,做到口徑統一,避免跨部門流動資金統計數據的重復計算。
(三)加強資產管理業務監管,引導金融機構合規開展相關業務。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要加強對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監管,適時出臺金融產品設計、信息披露、營銷等方面的監管規定和法規,引導金融機構合規開展金融產品創新,讓銀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健康有序開展。
(四)加強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促進金融市場穩定發展。人民銀行要增強跨市場、跨行業的資金流動監測和風險監測,對整個資金鏈進行監測、監管,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商業銀行要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制度,尤其要規范募集資金投資行為,控制好資產管理業務設計、辦理的各個環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