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地處黃浦區老城廂,下設2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核定床位352張。中心組建有4支全科服務團隊,全面覆蓋轄區1.19 km2內的19個居委,共同為6.1萬常住人口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以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服務。
作為一家連續八屆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的醫療機構,中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為上,社區為家,誠信為民”的服務宗旨,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溫馨、便捷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數十年來,憑借優良的醫療技術和優質的服務水平,中心先后獲得并保持了黃浦區文明單位、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上海市文明單位的榮譽稱號,并相繼成為上海市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社區基地、上海市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社區實踐基地、上海市社區中醫藥達標單位、上海市政府實事舒緩療護試點單位、上海市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社區教學基地等。
以全科團隊為支撐,推行家庭醫師制服務。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更好地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六位一體”服務功能,中心結合實際,在原有團隊建設的基礎上,于2012年7月全面啟動了全科醫師“3+2”服務,即3 d看門診、2 d下社區。通過這種工作模式的開展,全科醫師全部歸入團隊管理,與轄區居委建立“一對一”服務網絡。醫師們走進了居委,貼近了居民,服務形式從原來的被動轉為主動,服務崗位從門診擴展到社區,服務人群從患者擴展到居民,服務內容也從單純醫療擴展到健康管理,為下一步開展家庭醫師制服務奠定了基礎。
經過半年多的實踐,中心的“3+2”服務模式得到了全體醫師和社區居民的認可。中心隨即以丹馬居委為試點,探索開展了家庭醫師制服務,由居委責任醫師與居民進行簽約后提供集門診、家庭病床、慢病管理、特殊人群保健、健康體檢評估、健康教育等為一體的健康管理服務。在不斷積累經驗、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后,中心于2014年5月正式拉開了家庭醫師制服務的序幕。每個居委結對的責任醫師以門診患者及長期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的人群為主要對象進行簽約,完成健康評估檔案,并為簽約家庭的每位成員提供連續性、協調性、可及性、個性化的醫療保健綜合服務。截止至2014年底,中心共簽約18 411人,覆蓋轄區常住人口的30.16%。
2014年,中心家庭醫師制服務的工作重點從簽約轉向了服務,著力于為簽約對象及家庭成員提供預約門診、放寬慢性病配藥、優先轉診、優先建立家庭病床以及健康評估體檢等惠民服務,使家庭醫師真正成為社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以內部評選為基礎,推送魏黎參加十佳評選
2013年5月,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上海市醫藥衛生發展基金會、上海市醫務工會和有關新聞媒體共同舉辦了首屆“市民身邊的好醫師—上海市十佳家庭醫師”評選活動。中心積極參與,組織全體家庭醫師進行競評演講,讓他們結合自己開展家庭醫師制服務的經歷,暢談對醫改、對家庭醫師制服務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經過激烈的評比,最終魏黎醫師憑借著良好的醫患關系和真實的工作案例在中心評選中脫穎而出。
作為三牌樓路站點的負責人和家庭醫師團隊的隊長,魏黎醫師用實際行動默默踐行著自己的工作格言: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運用自己所掌握的醫療知識,認真做好老城廂居民的“健康守衛士”。每周3 d的門診,他的診室門口總是排滿了前來就診的患者,接診臺上也永遠摞滿了病歷卡,患者一個接一個不停歇,魏醫師的手和嘴巴也一刻不停。量血壓、聽心臟、查看檢查報告、叮囑注意事項、指導用藥休息等,有時忙起來連喝水、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1 d下來常常感覺口干舌燥,門診也總是不能按時結束。2 d的下社區服務,魏醫師的工作也同樣忙碌,他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熟悉地穿行在彎曲的弄堂里,敲開一戶又一戶簽約居民的家門,準時幫他們整理家庭藥箱、進行體格檢查、提供家庭健康指導及為有需要的居民建立家庭病床等。居民們把他當成“自家人”,他也對每位簽約居民的情況了如指掌,在進行健康管理的同時,開展人文關懷,了解居民困難及需求,盡力予以幫助和解決,有時甚至連帶把一些家庭矛盾也一并化解。
此外,魏黎醫師還在社區開設了“魏醫師健康講堂”,結合社區疾病譜、居民需求及季節特點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課程,為居民傳授健康知識和防病知識,引導居民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就醫習慣,成為社區居民健康教育的好老師。街道也為此專門為魏醫師開設了健康講座微博專欄,幫助更多的居民獲取健康知識,從而少生病、不生病。3年多來,魏醫師用心的服務贏得了居民的信賴和贊譽,被他們親切地叫做“阿拉小魏頭”。
在成功入圍20強后,魏醫師的工作點滴得到了報刊、網絡等多家媒體的宣傳報道。社區居民們在慶幸身邊有位好家庭醫師的同時,也開始擔憂“小魏頭”會由此而被挖走或升遷?!拔以敢庖恢弊隼铣菐锉疾ǖ男乱淮嗄_醫師”,魏醫師用這句樸實無華的話語打消了居民的顧慮,仍然一如既往地開展著“3+2”的服務。正是這份堅持,讓魏黎醫師順利通過了一輪又一輪的市民投票和專家評審,最終獲得了上海市首屆“十佳家庭醫師”的光榮稱號。
以魏黎團隊為標桿,提升家庭醫師隊伍服務水平
為更好地下沉社區開展健康管理工作,中心對轄區19個居委進行了區域劃分,組建了光啟、佳日、露香和三牌4個全科服務團隊。每個團隊都配備有家庭醫師、公衛醫師和團隊護士,實行團隊長負責制,完成團隊成員的管理和考核。
三牌團隊作為中心的標桿團隊,共有5名家庭醫師、7名公衛醫師和1名團隊護士,主要承擔著四新、泰瑞、果育、廣福、學院等5個居委、2萬余名常住居民的健康任務。作為團隊長,魏黎醫師在團隊建設上下足了功夫,充分利用團隊中家庭醫師和公衛醫師在臨床和預防保健方面的優勢,經常組織團隊進行業務學習,促進團隊成員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形成合力,使團隊的“六位一體”服務能力不斷得以提升。同時,他以身作則,帶領團隊家庭醫師主動深入社區居民,發放服務名片,公開聯系電話,24 h為居民提供健康咨詢、上門服務、預約就診及轉診等服務,真正成為居民的“健康管家”。此外,他還善于利用社區資源,充分發揮各居委衛生干部、計生干部、助殘員及健康志愿者的力量,定期組織團隊成員開展健康培訓,幫助衛生干部們掌握健康知識,獲取衛生政策,逐漸形成了“以家庭醫師為核心、全科團隊為支撐、社區資源為補充”的健康管理團隊工作機制。在他的帶領下,轄區居民的簽約率達到31.21%,居民對家庭醫師制服務的知曉率和滿意率均超過90.00%。
全科服務團隊模式下的家庭醫師制服務,是立足中心實際,堅持以人為本,以維護和促進居民健康為目標的全程健康管理。在前期的探索實踐過程中,中心以穩步推進試點的方法,及時總結經驗和亮點,為全面開展家庭醫師制服務提供了指導和優化。同時,中心以“十佳家庭醫師”評選為契機,充分發揮先進引領作用,營造學先進、趕先進、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不斷提升家庭醫師隊伍的整體服務水平,涌現出了一批居民信任和認可的“小魏頭”們。
(收稿日期: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