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英++陳婷婷++楊宗瑜++許鳴++沈爭宇++楊芳
摘 要 目的:探討慢病管理團隊“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進行由國際糖尿病聯盟推出的“看圖對話”工具互動式教育,對照組采用大講堂及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進行糖尿病常規教育。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及遵醫行為的效果。結果: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糖尿病認知度高于對照組,遵醫行為顯著好于對照組(P=0.002)。結論:“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和遵醫行為。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看圖對話 互動式教育 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4-0058-02
長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1年對12例門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起的“糖尿病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工具進行健康教育,反響良好。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轄區的社區健康小屋又對專病門診的1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進行同樣的健康教育,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
為在上海市普陀區長風街道長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健康小屋的糖尿病專病門診,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新確診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有嚴重糖尿病并發癥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表1)。
研究方法
“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
干預組由慢病管理團隊健康教育組護士應用“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進行互動式教育。共4幅圖,內容為:①與糖尿病同行對話;②什么是糖尿病對話;③健康飲食和運動對話;④與胰島素同在對話[1],及足部、高低血糖處理等指導。互動教育每次10例患者,每周1次,每次60~90 min。互動教育在主講護士的引導下圍繞圖片內容進行,并討論交流體會。糖尿病專科門診醫師解答疑問。健康教育時間為6個月。
對照組采用大課堂及發放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進行糖尿病常規教育,內容為糖尿病飲食和運動、藥物治療、自我檢測、胰島素的應用,以及足部、高低血糖處理等。糖尿病專科門診醫師解答疑問。
問卷調查和評估
自制調查問卷,干預結束后進行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及遵醫行為評估。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基本正確為知曉,不知道或答不全為不知曉。遵醫行為按醫生要求執行為遵醫、不完全按醫生要求執行為部分遵醫,隨心所欲為不遵醫。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識的認知度比較
兩組患者教育后糖尿病認知度干預組高于對照組(P <0.05,表2)。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遵醫行為比較
Willcoxon檢驗顯示遵醫行為比較完全按醫生要求執行的患者例數干預組高于對照組(表3)。
3 討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記憶力、理解力、視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響知識的接受效果。接受效果也受文化、疾病、體質和精神狀態的影響。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應當將普遍性、特殊性和有效性結合起來,以提高患者的知識、態度、行為模型中的位置,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自我保護意識和個人防護技能[1]。有調查顯示,患者與專業人員密切溝通后,無論使用何種教育方式,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水平都會有所提高[2]。“看圖對話”健康教育表達形象、生動,內容針對性強,強調互動,調動了患者的參與積極性,使患者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學習。采用“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了輕松、靈活,循序漸進的掌握糖尿病知識的組織形式[3]。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較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更具有優勢,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系列知識和健康信息,提高治療效果[4]。
本研究中干預組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高于對照組,兩組遵醫例數構成差異明顯,“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是有效的。中心“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方法也將用于其他慢性疾病的管理中,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許榕仙. 福州市某高校社區居民糖尿病知信行調查[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5, 13(2): 80-81.
鞠昌萍, 孫子林, 金暉, 等.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08, 23(23): 2139-2142.
楊惠珍, 孟作龍, 安思芹, 等.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小班式強化教育效果探討[J]. 護理學雜志: 綜合版, 2010, 25(11): 67-69.
郭錫明, 陳建榮. 社區干預對糖尿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的作用[J]. 實用全科醫學, 2006, 4(4): 469-470.
(收稿日期:2014-08-13)
摘 要 目的:探討慢病管理團隊“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進行由國際糖尿病聯盟推出的“看圖對話”工具互動式教育,對照組采用大講堂及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進行糖尿病常規教育。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及遵醫行為的效果。結果: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糖尿病認知度高于對照組,遵醫行為顯著好于對照組(P=0.002)。結論:“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和遵醫行為。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看圖對話 互動式教育 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4-0058-02
長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1年對12例門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起的“糖尿病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工具進行健康教育,反響良好。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轄區的社區健康小屋又對專病門診的1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進行同樣的健康教育,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
為在上海市普陀區長風街道長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健康小屋的糖尿病專病門診,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新確診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有嚴重糖尿病并發癥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表1)。
研究方法
“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
干預組由慢病管理團隊健康教育組護士應用“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進行互動式教育。共4幅圖,內容為:①與糖尿病同行對話;②什么是糖尿病對話;③健康飲食和運動對話;④與胰島素同在對話[1],及足部、高低血糖處理等指導。互動教育每次10例患者,每周1次,每次60~90 min。互動教育在主講護士的引導下圍繞圖片內容進行,并討論交流體會。糖尿病專科門診醫師解答疑問。健康教育時間為6個月。
對照組采用大課堂及發放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進行糖尿病常規教育,內容為糖尿病飲食和運動、藥物治療、自我檢測、胰島素的應用,以及足部、高低血糖處理等。糖尿病專科門診醫師解答疑問。
問卷調查和評估
自制調查問卷,干預結束后進行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及遵醫行為評估。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基本正確為知曉,不知道或答不全為不知曉。遵醫行為按醫生要求執行為遵醫、不完全按醫生要求執行為部分遵醫,隨心所欲為不遵醫。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識的認知度比較
兩組患者教育后糖尿病認知度干預組高于對照組(P <0.05,表2)。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遵醫行為比較
Willcoxon檢驗顯示遵醫行為比較完全按醫生要求執行的患者例數干預組高于對照組(表3)。
3 討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記憶力、理解力、視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響知識的接受效果。接受效果也受文化、疾病、體質和精神狀態的影響。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應當將普遍性、特殊性和有效性結合起來,以提高患者的知識、態度、行為模型中的位置,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自我保護意識和個人防護技能[1]。有調查顯示,患者與專業人員密切溝通后,無論使用何種教育方式,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水平都會有所提高[2]。“看圖對話”健康教育表達形象、生動,內容針對性強,強調互動,調動了患者的參與積極性,使患者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學習。采用“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了輕松、靈活,循序漸進的掌握糖尿病知識的組織形式[3]。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較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更具有優勢,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系列知識和健康信息,提高治療效果[4]。
本研究中干預組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高于對照組,兩組遵醫例數構成差異明顯,“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是有效的。中心“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方法也將用于其他慢性疾病的管理中,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許榕仙. 福州市某高校社區居民糖尿病知信行調查[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5, 13(2): 80-81.
鞠昌萍, 孫子林, 金暉, 等.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08, 23(23): 2139-2142.
楊惠珍, 孟作龍, 安思芹, 等.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小班式強化教育效果探討[J]. 護理學雜志: 綜合版, 2010, 25(11): 67-69.
郭錫明, 陳建榮. 社區干預對糖尿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的作用[J]. 實用全科醫學, 2006, 4(4): 469-470.
(收稿日期:2014-08-13)
摘 要 目的:探討慢病管理團隊“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進行由國際糖尿病聯盟推出的“看圖對話”工具互動式教育,對照組采用大講堂及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進行糖尿病常規教育。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及遵醫行為的效果。結果: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糖尿病認知度高于對照組,遵醫行為顯著好于對照組(P=0.002)。結論:“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和遵醫行為。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看圖對話 互動式教育 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24-0058-02
長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1年對12例門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起的“糖尿病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工具進行健康教育,反響良好。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轄區的社區健康小屋又對專病門診的1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進行同樣的健康教育,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
為在上海市普陀區長風街道長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健康小屋的糖尿病專病門診,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新確診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有嚴重糖尿病并發癥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表1)。
研究方法
“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
干預組由慢病管理團隊健康教育組護士應用“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進行互動式教育。共4幅圖,內容為:①與糖尿病同行對話;②什么是糖尿病對話;③健康飲食和運動對話;④與胰島素同在對話[1],及足部、高低血糖處理等指導。互動教育每次10例患者,每周1次,每次60~90 min。互動教育在主講護士的引導下圍繞圖片內容進行,并討論交流體會。糖尿病專科門診醫師解答疑問。健康教育時間為6個月。
對照組采用大課堂及發放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宣傳資料進行糖尿病常規教育,內容為糖尿病飲食和運動、藥物治療、自我檢測、胰島素的應用,以及足部、高低血糖處理等。糖尿病專科門診醫師解答疑問。
問卷調查和評估
自制調查問卷,干預結束后進行患者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及遵醫行為評估。糖尿病基本知識認知基本正確為知曉,不知道或答不全為不知曉。遵醫行為按醫生要求執行為遵醫、不完全按醫生要求執行為部分遵醫,隨心所欲為不遵醫。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識的認知度比較
兩組患者教育后糖尿病認知度干預組高于對照組(P <0.05,表2)。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遵醫行為比較
Willcoxon檢驗顯示遵醫行為比較完全按醫生要求執行的患者例數干預組高于對照組(表3)。
3 討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記憶力、理解力、視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響知識的接受效果。接受效果也受文化、疾病、體質和精神狀態的影響。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應當將普遍性、特殊性和有效性結合起來,以提高患者的知識、態度、行為模型中的位置,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自我保護意識和個人防護技能[1]。有調查顯示,患者與專業人員密切溝通后,無論使用何種教育方式,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水平都會有所提高[2]。“看圖對話”健康教育表達形象、生動,內容針對性強,強調互動,調動了患者的參與積極性,使患者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學習。采用“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了輕松、靈活,循序漸進的掌握糖尿病知識的組織形式[3]。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看圖對話”工具較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更具有優勢,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掌握糖尿病系列知識和健康信息,提高治療效果[4]。
本研究中干預組的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高于對照組,兩組遵醫例數構成差異明顯,“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是有效的。中心“看圖對話”互動式教育方法也將用于其他慢性疾病的管理中,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許榕仙. 福州市某高校社區居民糖尿病知信行調查[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5, 13(2): 80-81.
鞠昌萍, 孫子林, 金暉, 等.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08, 23(23): 2139-2142.
楊惠珍, 孟作龍, 安思芹, 等.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小班式強化教育效果探討[J]. 護理學雜志: 綜合版, 2010, 25(11): 67-69.
郭錫明, 陳建榮. 社區干預對糖尿病治療依從性和療效的作用[J]. 實用全科醫學, 2006, 4(4): 469-470.
(收稿日期: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