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艷敏
摘 要:企業會計電算化使得會計工作得到了創新與發展,大大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在會計電算化背景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對企業會計電算化背景下下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企業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4-0115-02
會計電算化,實際上就是依托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以會計信息化系統為平臺,借助網絡、數據分析等技術,對會計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以及核算和管理。
一、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內部控制問題分析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雖然企業會計電算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基礎非常薄弱
企業會計電算化發展過程中,雖然企業不斷增加電算化運維管理人員,但是崗位設置并不多,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職責分工是繼承原有的職責分工,難以有效適應電算化下的管理模式,容易出現職責的分工不明等問題。計算機操作過程中,大部分有密碼控制權,很多情況下可能因密碼外泄而出現一系列財務風險問題。由于員工管理不善,會計人員容易出現越權操作問題,甚至無權操作,頂替操作行為非常普遍。職責分工不明,很多情況下未指定控制措施,缺乏監督,容易出現各種越權行為,會計人員懈怠、不作為等。一旦出現了問題,不易追究責任,給企業造成嚴重的損失。
(二)會計化背景下的軟件管控不到位
第一,軟件安全性非常低。對于企業電算化背景下,相關軟件保密性比較差,很多企業只考慮自身利益,對用戶會計信息數據的安全性、保密性涉及較少,所以企業數據庫缺乏安全加密措施,外人可侵入數據庫,篡改或竊取企業信息,導致企業經濟利益嚴重損失。會計軟件程序管控乏力,軟件漏洞相對較多,很難確保會計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性。
第二,核算環節缺乏必要的交流。固定資產、總賬以及工資模塊數據信息傳遞不順利。雖然可以促進企業查詢、自助轉賬,但是核算環節可能會缺乏有效的交流,難以實現有效的無縫連接,計算機數據處理的先進性難以表現出來。由于會計電算化的信息系統無法完全實現會計數據的自動轉換,因此企業內控系統仍然建立在基礎數據應用上,企業無法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
(三)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企業內控審計監督乏力
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內部審計工作是企業內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具有監督和審核作用。對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而言,應當及時對電算化系統管控機制進行研究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改善意見和建議,從而使企業會計電算化管控水平得以提高。然而,實踐中卻并非如此,很多企業在這一環節中做得不夠理想,審計、監督落實乏力,會計電算化內控審計監督缺乏導致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
二、加強會計電算化企業內控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當前會計電算化背景下,企業內控不規范、不到位,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比如,2014年10月16日,法制網—法制日報資訊稱,2014年8月7日,上交所公告了五洲交通下屬子公司廣西五洲國通投資有限公司,于2012—2013年連續向其他對象拆借10.79億元卻無法收回,對此事件五洲交通卻沒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基于以上對當前時代背景下的企業內控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健全企業電算化內控體系
第一,加強企業信息系統管控。實踐中,為了能夠有效保證企業信息系統的有效運行,應當結合實際,認真做好信息系統管控工作。對于主管信息系統的管理人員而言,應當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組織工作。在此過程中,主要是籌集、分配實現目標所需的相關資源,其中包括軟硬件、人力資源、資金以及各種基礎設施等。企業高管應當嚴格按照信息系統管理方案,籌集充足的資金,然后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進行合理的分配。同時,還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機構,明確員工職責,對工作人員取得、培養以及辭退等進行嚴格管控,從而實現合理控制信息系統之目的。其次,加強控制。企業高管應當對信息系統的運行進行總體上的控制,不僅要確定好信息系統運維費用開支,全面分析信息系統的未來價值,而且還要通過建立、健全各項標準、規程,促進高管對信息系統運維人員的活動進行有效控制。
第二,加強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數據資源管控。首先,訪問控制。通過身份鑒別、密碼識別,對數據庫訪問人員加強管控和限制,只有經過授權或身份驗證的用戶才能對系統進行訪問;同時,通過設置權限加強數據庫數據訪問范圍的限制,即根據崗位、設計內容以及工作性質等,為數據庫用戶設置權限,其中主要包括不同用戶可存取數據信息范圍、用戶可更新數據以及只讀信息的確定。其次,建立數據備份與恢復機制。計算機硬件硬軟件故障問題、操作失誤以及人為破壞等,都會造成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信息失準,甚至導致數據庫中的部分、全部數據信息丟失。在當前會計電算化背景下,數據庫管理人員應當定義、實施后援與恢復策略,并且周期性地備份信息數據,做好日志文件的維護工作。
(二)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企業內控職責分離
在會計電算化背景下,企業系統內部控制過程中,很多職責是不相容的,因此要求相互分離,其中主要包括系統分析、編程、數據庫管理、操作以及信息系統庫和相關數據控制。對于數據監管人員而言,還應當有效防止未經授權的人接觸系統數據;庫管員不能接觸操作程序,更不能隨意更改數據。數控小組與計算機操作人員應當相互獨立,這樣可以確保處理數據信息的正確性,保證數據信息不丟失。同時,還要將會計職能與企業內控中的其他職能相互分離,首先企業交易由業務部門獨立執行,會計部門不干涉;其次,業務部門授權開發新的業務應用軟件,并且應當由業務部門進行書面授權。會計部門、信息系統部門所需的唯一資產是完成其工作所需資產,其他業務資產則由專門的業務部門進行保存。
(三)加強企業會計電算化監督和內部管理
第一,應當做好會計電算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審計監督管理工作。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內控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管的制度要求。基于此,實踐中應當經常對會計資料進行嚴格的審計、審查,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第二,運用計算機外審法進行監督管理。將計算機作為記賬工具,審計人員利用原始數據,通過計算機進行運算,并且將計算機最后的處理結果與數據處理系統輸出的信息數據進行比較,以此來檢驗該方法正確與否。第三,利用編程驗證法。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應當根據賬務處理基本流程,按照審計要求,編制適合本單位賬務處理的樣本數據磁盤,并且將樣本數據磁盤放入財務部門計算機進行檢測;同時,打印結果對比分析,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外面檢測機構帶來的各種風險問題,準確判斷計算機賬務處理程序的合法性。在此過程中,審計人員可通過合理化操作,對財務部門的計算機進行嚴格的檢測,及時對其進行審計,利用網絡傳輸進行檢測,不受時空限制,提高審計和內控效率。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電算化實現了企業會計數據處理的自動化和規范化,有效地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處理質量和效率,對企業內部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當不斷創新和改進企業內控模式,這樣才能提高企業內控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鴿.探討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0,(21).
[2] 陳功梅.淺談會計信息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控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24).
[3] 袁陽陽.會計電算化管理中的內部控制研究[J].現代營銷,2010,(12).
[4] 王瑞.企業會計電算化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存在問題與對策[J].現代信息經濟,2010,(22) .
[5] 高春麗.企業會計電算化管理中的內部控制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子商務,2010,(8).[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