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昆
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泌尿外科,河北任丘 062552
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杜昆
華北石油管理局總醫院泌尿外科,河北任丘 062552
目的探討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從該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接受并治療的腎腫瘤患者中選取104例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2例,對照組行傳統術式,觀察組行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腎缺血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62%,明顯低于對照組23.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腎腫瘤治療中,采取腎部分切除術,具有較好臨床效果,同時具有較高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腎腫瘤;省部分切除術;治療效果;安全性
腎腫瘤為臨床中較為常見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發病率與死亡率,近年來,隨著診斷技術進步以及體檢普及率提高,腎腫瘤檢出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腎腫瘤治療以手術為主,腎部分切除術因治療效果顯著,同時能保留腎功能,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但該術式熱缺血時間是否對腎功能產生損害存在較大爭議[2]。該研究對2012年3月—2014年6月該院收治的104例患者手術方式進行對比,探討了腎部分切除術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腎腫瘤患者104例為觀察對象,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1.6±3.2)歲,腫瘤直徑1.4~4.9 cm,平均直徑(2.8±0.5)cm,腫瘤位置:59例為左側,45例為右側。合并癥:18例合并高血壓,43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腎結石。所有患者均有腎表面突出、腎區鈍痛、低熱等癥狀,經B超檢查及IUV檢查后確診,排除腎血管及淋巴結受累患者、腫瘤局部或遠端轉移患者。將104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位置及其他情況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較好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傳統術式,即根治性腎切除術,行全麻取側臥位,顯示腎臟腫瘤部位,游離腎蒂部位,結扎腎蒂,采用腎楔形切除術切除腎臟腫瘤部位,吻合血管斷端。觀察組行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術前保持腸道清潔,并與麻醉前30 min,注射抗生素,麻醉后于腋中線上方2 cm處行3 cm切口,使用水囊建立后腹膜腔操作空間。用超聲刀打開Gerota靜膜,使腫瘤及腎組織充分暴露。同時行肌苷靜脈滴注。用電刀在距離瘤體邊緣0.5~1 cm正常腎組織處考試切除腫瘤。切除同時將腫物抬離創面,使腎內血管充分顯露,然后逐漸夾閉。將腫瘤完整切除后,采用可吸收線八字法間斷縫合創面,進行止血(噴灑生物蛋白膠)。止血后關閉創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腎缺血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同時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情況,作對比分析。
1.4 統計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腎缺血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組別 手術時間(min)腎缺血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觀察組(n=52)對照組(n=52)tP 143.2±43.2 112.5±41.7 4.124 7 0.000 0 30.4±9.5 19.8±6.8 6.963 4 0.000 0 86.1±24.5 141.7±38.7 7.151 9 0.000 0 9.6±1.5 15.8±4.1 9.646 0.000 0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31%,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n(%)]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62%,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3.0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n(%)]
腎腫瘤檢查率較高,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與診斷技術與健康體檢普及率相關),資料顯示[3],腎腫瘤體積相對較小,95%為惡性,部分為良性,由于腎腫瘤診斷難度較大,易出現誤診,傳統根治性腎切除對部分患者過度治療,不僅對患者腎功能造成影響,同時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不利于恢復。腎部分切除術在局限性及早期腎腫瘤中具有較好臨床效果,有學者對其與根治性腎切除術進行對比發現[4],兩者具有相同效果,但腎部分切除術能對腎組及腎功能進行最大程度保留,因此,在臨床中,該手術方法已被廣泛接受及應用。由于腎臟血運非常豐富,并且與大量血管密切聯系,腎部分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多,相關研究顯示[5],腎部分切除手術中,可以通過腎血流阻斷技術來減少術中出血量,臨床中使用較多的方法為腎動脈阻斷以及腎蒂全阻斷。有學者認為[6],腎血流阻斷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能清楚觀察腎實質,使腫瘤切除更加精確,同時有利于術后縫合。雖然腎部分切除術具有較好治療效果,但學界中對其安全性仍存在較大爭議,爭議主要集中于該術式對于腎功能影響程度以及熱缺血時間,相關研究認為[7],手術過程中,如熱缺血時間<30 min,腎功能不會受到損害,但近年來有學者研究將這一臨界點降至25 min。腎部分切除術不排除并發癥可能,相關資料顯示,該術式并發癥發生率為9%~19%,主要包括傷口感染、出血、腎功能不全及尿瘺等,降低發生率主要可通過采用新型止血技術及材料,嚴格遵循操作規范實現。臨床研究發現,同根治性切除術相比,腎部分切除術手術時間較長,主要與手術要求更高,手術過程更復雜有關,伴隨手術時間增加,出血量時間同樣增加,因此止血對于該術式至關重要。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及腎缺血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但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低,同時,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9.62%,明顯低于對照組23.08%,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同相關文獻報道一致[8]。綜上所述,在早期或局限性腎腫瘤治療中,采用腎部分切除術,能提高治療效果,保留患者腎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廣泛應用。
[1]馬潞林,肖博,張樹棟,等.術中超聲定位在經腹腹腔鏡腎部分切除中的應用[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3):203-205.
[2]鄭兵,朱華,潘曉東,等.后腹腔鏡下腎段動脈阻斷下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腎腫瘤9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11):1047-1048.
[3]尚吉文,張旭,馬鑫,等.倒刺縫合在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治療復雜性腎腫瘤中的應用[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4(12):929-932.
[4]謝燚,李漢忠,紀志剛,等.多房囊性腎瘤的臨床診治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4,34(4):541-543.
[5]王恒兵,孟峻嵩,徐宗源,等.腹膜后腹腔鏡與開放性分支腎動脈阻斷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比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12): 927,930.
[6]田溪泉,邢念增,張軍暉,等.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臟早期占位性病變的臨床研究:附47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6): 410-413.
[7]祁小龍,張琦,范小明,等.腔鏡超聲輔助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中央型腎腫瘤[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10):1049-1052.
[8]余閆宏,肖民輝,楊曉華,等.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7例報告[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16(6):560-561.
R737.11
A
1674-0742(2015)02(c)-0064-02
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