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暢
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沈陽 110003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細胞形態的異常與其合并微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
曹暢
遼寧省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檢驗科,遼寧沈陽 110003
目的通過對血細胞形態的異常的監測,探討其與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變之間的相關性。方法通過對2013年2月—2014年6月該院收治的對合并組、無合并組2組糖尿病患者,共71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對照組60例健康人的血細胞形態參數(血紅蛋白量H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以及平均血小板體積MPV)的對比,通過對比評價分析血細胞形態的異常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較,合并組紅細胞壓積(43.23±4.00)%、平均紅細胞體積(92.96±4.17)fl、平均血小板體積(9.13±4.56)fl都有所增加,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329.01±11.21)g/l則有所降低降低,各組的血紅蛋白量、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處于相近的水平。結論血液流變學障礙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的重要影響因子,控制血細胞處于一個穩態平衡,對于控制誘發糖尿病慢性并發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量具有正向的積極意義。
2型糖尿病;血細胞形態;微血管病變
現代研究中,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由于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逐漸進入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而不斷增加,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屬于糖尿病的一種特征性病變,主要表現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重者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質量,甚至嚴重者可致殘致死,同時給家人和社會也隨之帶來較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對于微血管病變進行預防和治療具有一定的意義。由于血液流變學障礙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1],該研究以該院2013年 2月—2014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1例為對象,探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循環中的血細胞形態異常情況,根據血細胞形態參數,進而分析為干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循環障礙提供實驗室基礎。
1.1 一般資料
在該項目研究中,嚴格按照實驗方案及其要求,選擇在該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這些患者應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關于確診為糖尿病應注意:具有典型癥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沒有典型癥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應再重復檢測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或者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實驗(OGTT)中2 h血糖≥11.1 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可排除糖尿病的患者應符合:糖耐量2 h血糖在7.8~11.1 mmol/L之間,為糖耐量減低(IGT);或者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同時糖耐量實驗2 h血糖<7.8 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IFG),均不診斷為糖尿病。所有參與該研究項目的患者的年齡范圍是在34~68歲之間,男女的比例為30:41,按有無微血管病變分為兩組:①合并組:該組中的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腎病,也可二者同時患有,總共39例,其中,9例同時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腎病。②無合并組:該組中的患者均未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腎病,總共42例。另外選取志愿者60例,均是經過體檢排除高血壓、糖尿病、腎病、高脂血癥等高發疾病的健康人,并已經簽署志愿同意書。經檢驗,各組之間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臨床資料的基礎上,均未有統計學差異性,構成可比性。

表1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人的血細胞形態參數
1.2 標本采集
對于該研究項目的每一位對象,取靜脈血2 mL,置于EDTA2k抗凝管中,混合均勻,放置20 min后,使用希森美康XT-1800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測。
1.3 測定方法及評價指標
采用血液分析儀檢測相關參數,并進行記錄:參數包括血紅蛋白量Hb、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以及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1.4 統計方法
應用統計學處理軟件SPSS17.0對觀察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 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使用t對計量資料進行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血細胞計數后,處理數據結果,各組患者及志愿者的評價指標數據如附表所示。與對照組和無合并組相比較,合并組的紅細胞壓積、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血小板體積都有所增加,并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降低,同樣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各組的血紅蛋白量、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處于相近的水平。
臨床研究中常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和腎病作為反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的主要代表。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受多種因素影響,多數專家及研究表明,其機制可能與機體代謝異常、凝血或者纖溶系統紊亂有關。在生理學上,糖尿病患者由于毛細血管基底膜產生增厚,微血管的管腔變窄、彈力減弱,血細胞的體積變大,血液粘度上升,造成血流淤結停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得修復緩慢,引起血管平滑肌加快增殖,同時血管內由于糖基化產生中間產物誘使血管細胞異常,進一步促使凝血等一系列微血管病變,嚴重者造成血栓[2]。
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血液流變學障礙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的重要影響因子。故在臨床工作中,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生物反應過程原理及作用機制,經常以血細胞形態參數,來反映整體的血細胞形態變異的情況[3-4],在血液學中,紅細胞體積最大限度的條件下,細胞內的水分增加,紅細胞容積增加,紅細胞表面積與容積之比逐漸減小,即說明,本項結果中顯示合并組HCT、MCV、MPV有上升趨勢,MCHC下降;紅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血流受阻,微循環灌注不足,進而影響供血供氧,進而誘發糖尿病的微血管退化改變及其并發癥。同時,在本項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有無合并微血管病變的兩組患者中,合并組的血小板平均體積明顯較高,驗證了糖尿病微血管病變與大體積血小板存在一定的聯系——在大體積血小板中α顆粒、致密顆粒多而大,線粒體富集,代謝活躍[5-6]。在實驗研究及實驗參數中,數據證明血糖跟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大的相關性,這也是具有巨大危害性的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連續危險因子[7]。
2型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 ,其主要標志為血糖升高,同時相應的慢性并發癥隨著病情的發展與病程的延長高發率逐漸升高,主要表現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病變。長期持續的高血糖水平是重要危險的導致因素之一,也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病變共同的一個發病原因[8],這一點臨床已得到肯定。長期的高血糖水平,導致增加的糖基化終末產物與其特異性受體結合,誘發氧化應激反應,導致細胞內一系列生理生化改變和血管功能障礙,從而產生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在張曉梅等[9]研究也指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可加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腎病病變的發生及其發展,高尿酸血癥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癥的危險性。如何維持穩定糖代謝的正常水平,如何維持血細胞的正常形態結構,對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及其慢性并發癥的控制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夏世念.血小板參數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的變化及意義[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1):94-95.
[2]雍軍光,阮萍,馮博華,等.2型糖尿病患者紅細胞形態及胞膜彈性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1):998-1001.
[3]毛江洪,汪青山,鈕心怡,等.臨床血液流變學的研究現狀[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5):148-151.
[4]魯礴,楊玉梅.2型糖尿病患者血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8-59.
[5]陳莉明.糖尿病血小板功能紊亂及其對策[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2(9):33-36.
[6]陳建鴻,張冬梅.代謝綜合征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內皮功能相關指標變化[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0(5):353-354.
[7]竇偉光,郭文,劉媛媛.血糖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1):351-352.
[8]劉克梅,韓曉芳,戴武,等.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11(4):381-382.
[9]張曉梅 ,李金姬,付春,等.2型糖尿病者微血管并發癥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13):72-73.
Type 2 diabetes(T2DM)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blood cell morphology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merge with microangiopathy
CAO Chang
Clinical Lab,Shenyang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Shenyang Liaoning,110003,China
Objective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monitoring of the forms on abnormal blood cells,and discusses its merger with type T2DM patient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 vascular lesion.MethodsThrough 2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2DM or not,a total of 71 patients with T2DM,named the merger group or no merger,and the normal group of 60 people of healthy blood cells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hemoglobin (Hb,HCT,MCV,MCH and MCHC,MPV)contrast,by comparing the evaluation analysis of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ResultsCompare with the normal group,in the merger group,HCT(43.23±4.00)%),MCV ((92.96±4.17)fl),MPV((9.13±4.56)fl)have increased,MCHC((329.01±11.21)g/l)have reduced,Hb and MCH lie on the similar level.ConclusionHemorheology dysfun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leading to diabetic micro vascular lesion,control of blood cells in a steady-state balance for chronic concurrency control induced diabetes disea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but also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family has positive active significance.
T2MD;The forms on blood cells;Microvascular lesion
R58
A
1674-0742(2015)02(c)-0173-02
2014-11-18)
曹暢(1977.6-),女,河北仁邱人,本科,主管檢驗師,主要研究方向:臨床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