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海秀
臨沂市沂水中心醫院,山東臨沂 276400
56例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對策
隋海秀
臨沂市沂水中心醫院,山東臨沂 276400
目的探究與分析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該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6例原發性肝癌行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基礎護理組與綜合護理組,每組各28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護理效果。結果綜合護理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基礎護理組,不良反生發生率明顯低于基礎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接受介入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全面系統的護理措施不僅可顯著提升療效,同時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促進患者康復上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臨床護理
原發性肝癌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具有難治愈,病死率較高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教導的危害,有不少患者在確診疾病時已屬于中晚期或合并了其他并發癥,喪失了手術治療機會。而通過導管介入技行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則可有效抑制癌體生長,同時可使得腫瘤明顯縮小從而獲取手術治療機會,在延長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為此,介入治療已成為目前為肝癌非開腹治療中的首選方案。該院現針對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間收治的5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介入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該院自收治的56例原發性肝癌行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全部患者均在我院接受CT、MRI、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并結合臨床表現后確診,且全部病例均未發生遠處轉移。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基礎護理組與綜合護理組,每組各28例,基礎護理組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在49~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7歲。肝癌組織大小范圍最小是3 cm×4 cm×4.5 cm,最大為5 cm×6.5 cm×6 cm。綜合護理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在51~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6歲。肝癌組織大小范圍最小是2.5 cm×3.5 cm×4.0 cm,最大為5.5 cm×6.0 cm×6.0 cm。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肝癌組織范圍及大小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介入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介入方法治療,治療方法如下:將全部患者的右股動脈作為穿刺點對手術視野行常規消毒處理,鋪無菌洞巾,采用2%的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處理后,使用穿刺針于皮刺入到股動脈中,送入導絲后將穿刺針退出。將套在擴張管上面的管鞘于擴張管的引導下將導絲送入至血管腔內,確保血管鞘固定,將擴張管與導絲一起全部拔出后,將導管插入到肝固有動脈或腫瘤供血動脈中,向其中注入化療藥物及栓塞劑。期間所使用的化療藥物包括800~1000 mg的5-氟尿嘧啶,60 mg的順鉑,10 mg的絲裂霉素,后加入碘化油20 mL,采用明膠海綿顆粒對其進行栓塞[2]。
1.3 護理方法
基礎護理組僅給予常規術前準備、術后教育指導及常規護理等對策,綜合護理組在其基礎上實施的護理方法如下。
1.3.1 術前護理 ①護理人員需配合好醫生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并完善相關檢測工作,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測、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心電圖等,同時為患者做好碘試敏試驗,備皮,術前6 h進食,術前2 h進水。另外,護理人員需準備好介入治療所需的各種藥物。②心理護理絕大多數患者在被確診為肝癌時,常存在焦慮、恐懼、緊張,甚至抵觸治療的情緒,具有較高的精神壓力[3]。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當發現患者存在心理問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向患者講解介入治療時的主要操作步驟以及在介入手術過程中及介入手術治療后的注意事項。
1.3.2 術中護理 ①手術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交流,主動關心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以此減輕其心理壓力,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對手術過程的順利進行造成影響。②護理人員將幫助患者松解領口和腰帶,有假牙的患者幫助其取下假牙。將手術過程中所需使用的消毒導絲、導管及穿刺針均使用肝素水沖洗2次,每隔一段時間即向導管內注入肝素水。按要求溶解所需要的抗癌藥物,以此保證藥物可按時、有序的順利完成灌注[4]。③在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情況,包括使用造影劑時出現的不良反應,均做好術中記錄。④可通過在術中行導管推注恩丹西酮以有效減少胃腸道反應,若患者主訴疼痛較為明顯,可于導管注入少量的利多卡因;若患者主訴疼痛反應較重甚至疼痛難以忍耐則需停止操作;若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情況,護理人員應則應密切關注其心電監護下指標[5]。
1.3.3 術后護理 ①護理人員對手術后患者出血情況給予密切觀察,囑患者在手術結束后的24 h保持絕對臥床,對患者血壓進行定時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②囑患者在手術后12 h保持手術側肢伸直,對穿刺點給予包扎、壓迫止血處理,同時觀察穿刺點額局部滲血情況。③當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出現惡心嘔吐、發熱等不良反應時,若反應程度較輕,則不必采取緊急處理措施,其不良反應可自行消失,若臨床癥狀較為顯著,則采用100 mL的杜冷丁行肌肉注射處理,及時報告給醫生,幫助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④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囑患者多飲水,以便盡早的將造影劑排除體外;對于食欲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需注意對患者的飲食給予適當調整,在手術12 h內避免進食油膩、辛辣,刺激性較大的食物,注意飲食清淡的同時保證機體所需熱量,以流質食物作為首選。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該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護理效果對比
基礎護理組22例患者的消化道癥狀及體溫恢復正常,占78.57%,其余6名患者的消化道癥狀與體溫仍存在異常現象,占21.43%,可見治愈率即為78.57%,有4例患者出現出血、皮下出血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綜合護理組實施綜合護理措施期間,通過嚴格的護理與觀察,全部患者的消化道癥狀及體溫恢復正常,治愈率為100.00%,無1例患者出現出血、皮下出血等現象。綜合護理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基礎護理組,不良反生發生率明顯低于基礎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對比[n(%)]
對于眾多肝癌患者來說,介入治療可作為一種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且安全性較高的手術方法,通過于患者股動脈處置入導管,直接進入到腹腔動脈與肝總動脈中,對腫瘤病灶中行制劑給藥治療,使得抗癌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腫瘤病灶處[6]。這就使得病灶處的藥物濃度明顯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藥物對腫瘤藥物的殺傷力,也從根本上提高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從而保證對患者起到更好的局部治療效果。此外,在對肝癌行介入治療時,需要通過導管向其中灌注栓塞劑,從而有效阻止腫瘤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對肝癌患者實施介入治療的同時,以往臨床上采用的基礎護理已無法滿足患者所需,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需加強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及心理護理工作,一方面確保手術過程的順利進行;一方面緩解患者出現的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以此完成相關的手術準備工作。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分散其注意力,使得手術操作工作的順利進行,待手術完成后,若患者出現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時,護理人員還需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此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該研究結果顯示,基礎護理組患者消化道癥狀及體溫恢復正常患者占78.57%,而綜合護理組患者消化道癥狀及體溫恢復正常者達100.00%,可見綜合護理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基礎護理組,與以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7]。另外,基礎護理組患者出現4例患者出現出血、皮下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4.29%,而綜合護理組患者則未出現1例不良反應,結果可見不良反生發生率明顯低于基礎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對肝癌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期間可獲得更高的安全性,這與蒙創燕[8]于2011年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綜上所述,針對接受介入治療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實施全面系統的護理措施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值得推廣。
[1]肖述萍,正桂蘭.介入治療與護理[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231-232.
[2]李玉梅.介入治療在外科臨床應用中的護理體會 [J].中華新醫學,2004,5(3):259-260.
[3]來鳴,周云仙,張艷陽.治療性觸摸應用于肝癌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疼痛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198-200.
[4]周惠霞,曹麗萍.肝癌介入治療前后的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7):1079-1080.
[5]王春梅,劉平,石麗欣,等.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護理[J].黑龍江醫學,2011,35(3):328-329.
[6]候曉燕.原發性肝癌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甘肅中醫,2011,24(2):56-57.
[7]王成英,路常昊.13例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9):889-890.
[8]蒙創燕.56例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 [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6):456-457.
Clinical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for 56 Case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UI Haixiu
Linyi Yishui Central Hospital,Linyi,Shandong Province,2764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56 case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our hospital.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basic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with 28 cases 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nd the therapeutic and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basic nursing group,the cure rate of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y,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which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Primary liver cancer;Interventional therapy;Clinical nursing
R47
A
1674-0742(2015)03(a)-0149-02
2014-12-08)
隋海秀(1979.3-),女,山東臨沂人,研究方向:介入、風濕、疼痛、皮膚護理,本科,護理,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