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銳
摘要:聲樂教學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聲樂教學的根本,兩者在聲樂教學中的關系可謂是不相上下,如何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特定的時間以及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合理的傳授十分關鍵,需要教師清晰地認知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審視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從聲樂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兩者的關系出發,進行研究,并提出正確處理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把握得恰到好處,使學生真正在聲樂學習中做到事半功倍。
關鍵詞:聲樂理論 聲樂學習 實踐教學
我們通常所說的聲樂主要是通過人的聲音來傳遞和表達情感的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聲樂是人身體的一種樂器,它處于人體中的生殖器官中,只有經過訓練才能夠成為一種優良的樂器。所以,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循序漸進的聲樂訓練,將人的發聲器官訓練成適應各種風格、各種形式的表達情感的樂器,這種能力的形成不僅能夠感情真摯、深入人心,更能夠準確、形象的表達人們的思想。在聲樂教學中一定要將聲音技巧運用自如,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練習結合起來,只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夠扎實的進行實踐練習,所以在聲樂教學中兩者是一種缺一不可,互幫互助的關系。
一、聲樂學習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關系
聲樂學習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需要同步進行,理論知識對于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實踐累計的基礎,同樣的實踐又反作用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最終形成理論知識與實踐積累的統一。比較來說,理論與實踐在聲樂學習的各個階段具有不同的含義,其表達形式與難易程度也不盡相同,復雜的統一過程使得聲樂學習的“仰而思”具有理論意義,而“立而唱”又具有實踐意義,兩者關系默契,常常互為因果,因此,聲樂學習的各個階段中的理論與實踐不僅僅是一種哲學上的思辨關系,也是一種多元化的、多層次的學習過程。
(一)聲樂學習初級階段的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聲樂學習的初級階段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身體上的歌唱器官與發聲之間的原理關系,通常對于一般人來說,唱歌似乎是一種輕松歡快的娛樂活動,但是學習聲樂卻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因為聲樂學習的初級階段,都會對每個字、每個音進行無數次的重復練習,才能夠打好基礎,初級階段就是一個調解各肌肉器官的靈活度,養成很自然發音的過程,這一階段的學習只需要涉及到很淺顯的理論知識,演唱的音樂作品也是屬于簡單、音樂優美、旋律平穩的類型,這樣才能夠體系出聲音的柔和性與規范性,這是練習母音純正、呼吸平穩的基礎階段。
(二)聲樂學習中級階段的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聲樂學習的中級階段除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外,對于歌唱的方法應該把握準確,協調好肢體技能,能夠顯示出一定的唱歌水平,同時也是鍛煉歌唱者心理素質的開始階段。中級階段的聲樂學習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相對復雜的理論知識學習以及相對簡單的實踐學習相結合,理論難主要是對于音樂的理解程度,如何表現出來,所以,除了不斷加強音樂知識以及藝術修養之外,還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思維能力以及對于音樂的感悟性,一般來說,這與學習的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
(三)聲樂學習終級階段的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聲樂學習的終級階段所需要注意的就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進行鞏固,在實踐中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這樣才能夠更容易的歌唱出音樂中的情感,同時實踐也包含了對理論的了解,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實踐,能夠養成更好的學習聲樂的方法和習慣,能夠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這一階段的聲樂學習主要強調的是對藝術修養的提高,同時加強理論知識的鞏固,善于在實踐中學習,多讀一些聲樂教學以及演唱方面的文字資料,這對于早日學好聲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聲樂學習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幾種方法
(一)重視聲樂學科的學習
聲樂學習是一門藝術,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同時具有技藝性,通過靠思維以及感覺來設定和行程對復雜資料的理解的學科,重視聲樂學科的學習能夠有效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對人聲這一樂器的原理及結構具有明確的認識,從理論方面將發聲器官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當放聲高歌時,演唱者能夠在高級神經的支配下,配合發聲器官發出正確的音樂,這是音樂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只有重視聲樂學科的學習,才能夠在實踐中正確把握豐富多彩、美妙的音色。
(二)重視人身體這個聲樂器官
聲樂藝術的獨特就在于,它是以人體的器官為樂器,能夠按照人身體的結構形成不同的音色、音量以及音質,這是與其它音樂形式完全不同的獨特的表現力,而重視并認清發聲器官的結構以及原理能夠正確的把握發聲器官在聲樂中的地位以及運行形式,也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只有重視人身體這個聲樂器官,才能夠有意識地協調器官,發出更美妙的音色,同時探索出一套更自然、更豐富的聲音的方式。
(三)有意識的練習發聲器官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首先應該對歌唱知識有個全面的了解,因為歌唱理論本身就源于實踐,正確的理論才能衍生出正確的實踐,例如:在學習發聲時,有意識的認清發聲器官的構造、技能以及運行狀態,認清歌唱共鳴與聲區的關系,即從低音區到中音區,從胸聲區到混聲區,所謂的胸聲區就是以胸腔為主要的共鳴器官,配合口腔和咽腔、頭腔;而混聲區則是以口腔、咽腔為主,頭腔、胸腔為輔。
三、結語
總而言之,聲樂學習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學習密切相關,在聲樂教學中實踐對理論知識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實踐又是檢驗聲樂理論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聲樂理論知識的外在表現形式,也是理論知識的延續和完善。聲樂藝術中理論與實踐的密切關系,使得聲樂學習更能凸顯完整性。
參考文獻:
[1]董曉.聲樂理論課程建設探究[J].藝術教育,2009,(05).
[2]李萍.中國現代民族聲樂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