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 顏秉政 施展
高校大學生通訊家訪的思考
——以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為例
河北聯合大學冀唐學院 顏秉政 施展

通訊家訪,具有方便、快捷、耗時少、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點,可作為高校全班家訪的首選方式。是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進步的必然要求。本文著重探討了高校輔導員通訊家訪的形式、必要性、意義和后續工作。
高校;通訊家訪;意思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說過:“學校教育如果不與家庭、社會相結合,學校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1]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家長相結合的形式,可分為家長座談會和家訪。因學生家長工作、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前者已不適合高校學生。而后者又分為實地家訪和通訊家訪。實地家訪,即傳統意義的家訪。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耗時耗力,成本較高,因此只能在少數學生中進行。通訊家訪,具有方便、快捷、耗時少、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點,可作為高校全班家訪的首選方式。具體形式包括①傳統的郵政時代的產物——書信。即便在信息高度發達,很少寫信的今天,書信形式依然最為正式;②電信業高度發展后應運而生電話、短信。因其無需驗證的特點,適合于通訊家訪初期廣泛使用;③網絡普及后逐漸發展起來的即時通訊軟件(國內常用的有QQ、飛信、微信等)。適合用于與家長熟悉后隨時溝通。
作為大家訪活動的必要組成之一,通訊家訪是高校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進步的必然要求。首先,大學生看似已成年,但由于90后生活在物質條件及其豐富、信息通訊異常發達的時代,嬌生慣養,吃穿不愁。進入大學校園之前,因升學壓力被迫長時間學習,每天生活枯燥無味。缺乏自控能力。大學生活不再像高中那樣有老師的監督,生活上毫無規律、一盤散沙,成績也因高考壓力驟然釋放后的反跳性玩樂等原因而一塌糊涂。因此,通過通訊家訪與學生家長聯系,是提高學生自控能力、促其完成學業的重要途徑之一。其次,當今學生缺乏磨練,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除了書本,很難健全在心理、人格上的培養,較多同學進入大學校園后暴露出性格、人際交往上的問題。現代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極度自我,難以對輔導員這個“外人”敞開心扉,暴露自己的內心;同時,部分學生性格極其敏感,容不下不同的意見。少數心理脆弱的學生對于輔導員的批評難以接受或產生逆反心理。因此,通訊家訪又是輔導員深入探究其性格特點的必要手段。再次,學生不遠萬里來學校讀書,學生家長有權詳細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學校教學、政策等方面的問題。而高校輔導員直面學生和學生家長,是高校教育的窗口。因此,通訊家訪是以輔導員為橋梁,學生家長與學校良性互動的必經之路。
通訊家訪的意義:1、通過與家長交流,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個性,從而因材施教,實行個性化教育。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過往經歷和成長環境,避免教育學生時因不夠了解而說錯話。2、可以了解學生的在家表現,作為學生在校表現的參照,能反映出學生是否適應校園生活。部分學生在校與在家表現截然不同,比如在家性格開朗,而在校表現得十分內向,這可能是學生難以適應陌生的校園環境。3、進行通訊家訪,能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重視,增強學習動力與信心。輔導員與學生人數1:200的配比和輔導員繁忙的事務性工作決定了輔導員難以單獨面向每一個學生,除少數班委和特殊群體以外的普通同學可能會有被忽視感。長此以往,輔導效果難免下降。而通過通訊家訪將學生在校的點滴告知家長,可以傳遞給學生“老師一直在關注自己”的信息,從心理上得到慰藉。4、通過通訊家訪,與學生家長保持長期的聯系,可以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大學生離開家長的約束,輔導員又不能時刻看著學生,會有山高皇帝遠的思想。而不定期與家長溝通,是對學生惰性思想和僥幸心理的一個震懾,間接促使學生奮發向上。5、可以通過家長了解不方便當面問學生的信息。適用于一些比較敏感,容易使學生產生誤解或傷及學生自尊的心理輔導。6、輔導員作為學生家長與學校的橋梁,能夠從家長收集學生想不到或想到又不敢提的意見和建議,又能解答學生家長對學校師資力量、辦學水平、就業考研情況等的疑問和困惑。7、家長的期盼促使輔導員對學生更加負責。兒行千里母擔憂,無論學生年齡多大,走到哪里,他們始終也都是別人的孩子。家長把孩子托付給學校,將心比心,家長沉甸甸的希望壓在輔導員心頭,無形中促使輔導員更加認真負責,努力進步。
通訊家訪的后續工作:1.將通訊家訪的書信、電話錄音、短信記錄、聊天記錄以及心得體會等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匯總,組織各系部進行匯報,既能留作學生檔案以備查閱,又能為今后的教育、家訪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2.將通訊家訪活動工作進行考核,優秀者予以獎勵和榮譽,作為職稱評定、業績申報的必要條件之一。同時以鼓勵創新,將創新方法作為單項獎來評定。3.通訊家訪后及時與學生溝通,利用反饋的信息調整學生的輔導方案。4.將家長對學校的意見或建議反饋給學校領導并及時解決,讓學生和學校共同收獲通訊家訪的成果。5.加強宣傳,首先,加強對學生及學生家長的宣傳力度,為下次通訊家訪做鋪墊;其次,將走訪成果在學校官網上發布,加強對社會的宣傳力度,從而提高學校的形象。6.給予參與家訪的輔導員一定的財政補貼。
通訊家訪的思考:1.特殊群體需要受到關注,但不能使其感到差別對待。無論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習困難,還是心理問題嚴重或思想行為偏激,亦或孤兒、單親家庭學生,其獨特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他們受到更多的關注。但他們潛意識里卻不愿與眾不同。過分強調這種關注會對學生形成壓力,使他們感到不安甚至抗拒。2.身教重于言傳。與家長溝通中,一名學生家長跟我反映,他想讓孩子戒煙,但孩子跟他吵道:你能抽煙為什么我不能?希望老師能多勸勸他。過多言語的勸說只會讓人不耐煩甚至逆反,唯有榜樣才是最有力量的。3.與家長溝通要注意技巧,報喜要事無巨細,而報憂則應隱晦提出,點到為止。我們進行通訊家訪的目的是與家長形成合力教育學生,而將其缺點如實相告的“告狀”容易使家長著急,然后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效果會適得其反。4.通訊家訪的延伸:其一,家訪對象可以由只訪家長擴展到對學生本人。鑒于學生對被輔導員請來談話的緊張、抵觸心理,日常通過書信、電話、QQ等方式多溝通,能夠不經意間達到教育的目的。其二,走訪主體可以擴展到班委、舍友。學生與同學的家長溝通或問候、或聊天,能讓出門在外的學生本人感受到家的溫暖,也能讓學生家長更加放心。5.通訊家訪的局限:部分偏遠地區網絡信號匱乏,可能出現部分學生家長聯系不上的情況。因此,通訊家訪不能完全代替實地家訪。
[1]對高校輔導員家訪工作的思考,尹作發。
[2]新時期做好高校大家訪工作的思考。
[3]高校輔導員家訪時效性研究,鄭寧。
G645
:A
:1671-864X(2015)01-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