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銳鋒

進入2014年以來,盡管主板市場一直萎靡不振,而創業板、中小板表現仍然強勢,價漲量升,非常活躍。但是筆者認為國金證券具有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值得重點關注,理由如下:
1、在不確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機會。2014年是中國經濟的改革之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年”。IPO重啟之后,新股發行制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注冊制積極推進,新三板擴容等,700多家公司等候上市。從股票供給來說,這將對A股的承受能力提出考驗。但是如果反過來想,如果這么多家公司要上市,要上新三板,那么,會對證券公司形成積極的利好,而國金證券就是最受益的證券公司之一。從相關的公開資料顯示,國金證券在已經過會的上市公司中就承擔了14家的保薦工作,通過保薦成功,無疑會對其投行業務的收入提供較大的提升。而且,通過筆者的研究發現,在國金證券的各種業務收入中,投行的收入占比是非常大的,而在2012年該業力就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因此,在2014年的A股承銷的大蛋糕中,國金必定會分享到可觀的部份。
2、互聯網金融仍是A股2014的重要主題投資內容。隨著科學的日新月異,“TMT”的相關概念逐漸的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而“TMT”一詞涵蓋了“電信、媒體和科技”代表著未來電信、媒體、互聯網融合的趨勢。中國經濟正在尋求突破,而突破的一個重要著眼點就是憑借著“TMT”的相應手段,提供更多高新技術產品,提升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生產力。互聯網金融作為“TMT”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它的發展符合社會的需要,是大勢所趨。國金證券與騰訊的合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國金證券作為一家有品牌有影響力的上市券商,為了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產品,更高效的服務,提高業務收入,與互聯網巨頭騰訊展開了合作。以騰訊龐大的平臺,無所不在的終端為媒介,國金證券將很多的產品服務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這種渠道開發的創新,未來給國金證券的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通過這種線上的券商服務,即節約了很多的成本,也能讓全國不同的地域的客戶共同享受到國金證券的優勢資源,從而讓這種優勢資源可發揮的影響力更大。比如:通過騰訊的平臺推廣國金的線上產品,國金就不用重復設置很多的營業部,或者說一些優秀的人員,如資產管理人員,以前只能影響一個小地方,但是通過平臺就可能影響全國,從而讓國金的產品迅速打開銷路,促進其業務收入的大幅提升。
3、底部成交量持續放歷史大量,且股價處在歷史的較低位。如果仔細觀察國金證券最近一個月的成交量,與歷史的成交量進行對比,我們會清楚的發現:在這段時間里,國金證券持續放量,且這種成交量在該股上市以來的歷史上是最大的!更可貴的是,在整個主板市場持續下跌成交量低迷的情況下,國金證券在2013年12月23日以持續放量,同時股價也止跌上漲,成交額每天都在4億至10左右,特別是在12月23日放出天量之后,股價還在不斷上升,這就顯示著主力有繼續做多的意圖。而如果在將當前的股價與歷史的股價進行對比的話(前復權進行計算),會發現目前的股價還處在相對較低的位置。
4、2013年,國金證券融資融券業務量高速增長。2013年初,A股融資融券還是一個不起眼的交易工具。滬深兩市2013年1月4日兩融余額為878.8億元,甚至不如當日滬市一天的交易額。整個市場開設信用賬戶不足百萬戶,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的投資者僅50萬人。當時沒有人想到,在短短一年之后,這一業務會實現成倍增長,在成為券商經紀業務收入“掌上明珠”。截至2013年12月30日,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已達3459億元,是年初規模的近4倍。信用賬戶開戶數達到264萬戶,是年初的2.6倍,參與融資融券交易的投資者則達135萬人。不難發現,在過去一年中,兩融市場規模的成倍增長,是在投資者群體的擴大,以及投資者人均信用賬戶頭寸規模的提升共同作用下實現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金證券融資融券業務量增長速度驚人,其融資融券業務增長幅度達到達220%,但是相對于國外與國內的平均水平來說,仍處在萌芽期,2014年,兩融業務的增長空間仍十分巨大,對業務收入增長的幫助也是值得期待。
5、國金證券得到創新業務牌照,如虎添翼。在獲得創新業務牌照后,國金證券大力開展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權益類證券收益互換交易、柜臺交易、國債期貨等創新業務,增加了業務收入。而新三板擴容、做市商制度、引入個人投資者等消息對其也構成直接的利好刺激。參與做市商交易可以為國金引入新的盈利模式。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對國金而言就不僅僅是一次性的保薦承銷費用,而是一項長期收入來源,利潤將比較可觀。隨著新三板市場的擴容,掛牌企業數的增加,交易活躍度的提升,新三板業務將為國金證券增加新的收入來源,帶來業績的快速增長。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