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強化大學屬性 注重內涵創新
——彰顯開放大學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大學優勢

2015-01-20 16:15:59彭坤明
終身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內涵優勢大學

彭坤明

強化大學屬性 注重內涵創新
——彰顯開放大學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的大學優勢

彭坤明

開放大學是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型載體。服務終身教育,開放大學必須發揮大學的優勢。為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開放大學必須強化大學的屬性,注重新型大學的實體建設和內涵創新。

終身教育體系;開放大學建設;強化大學屬性;發揮大學優勢;注重內涵創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后,為落實黨和政府建設開放大學的戰略決策,“創建開放大學,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被確立為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項目。這一項目不僅明確了開放大學的創建與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同時要求在認識上和實踐上必須準確把握開放大學創建與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相互關系,即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為什么要創建開放大學?創建什么樣的開放大學才能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為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開放大學應如何創建?只有準確把握這些關系,開放大學的建設才能堅持正確的方向,體現教育改革的要求并走上規范性的軌道。

在“試點”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解讀。隨著實踐的深入,同時基于實踐的總結,我們對這些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主要方面可以概括為: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之所以要創建開放大學,是因為終身學習的新需求,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內涵和新特征,內在地要求以大學為新型載體或實體依托,開放大學不僅要具有并發揮大學的優勢,而且只有彰顯新型大學的新優勢,才能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為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開放大學作為新型的大學形態,必須強化大學的屬性,注重大學的實體建設和內涵創新。

一、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以大學為新型載體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作為人類文明的范疇,雖然體現并貫穿于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但終身學習要成為一種現實的形態,終身教育要形成相對穩定的體系,則是社會發展在特定階段的產物。同時,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終身學習的需求將不斷地變化,其形態也將不斷地轉型,與之相應,終身教育體系的內涵將不斷地豐富并呈現出時代性的特征。因此,就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而言,首先必須對社會發展的狀態以及終身學習需求的變化作出準確的判斷。

在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社會發展不僅步入了人本化的階段,而且呈現出學習化的形態。學習不僅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而且已成為改變和優化人的生存與發展狀態的根本途徑。正是基于學習價值的革命,終身學習逐漸成為社會成員的自覺選擇,同時,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需求也相應地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主要方面是:第一,終身學習需要穩定的且優化的環境;第二,終身學習能夠平等地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第三,終身學習的質量具有可靠的保障;第四,終身學習的成果應當得到有效的認同;第五,階段性的學習能有機銜接,多形式的學習能順暢貫通,等等。這些新變化無疑構成了終身學習形態轉型的重要標志。

正是由于終身學習需求上的新變化,終身教育體系具有了新的內涵,其主要方面是:第一,為創設并優化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環境,必須建立自主性與開放性相統一的學習制度和模式;第二,為使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能平等地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必須建立社會化與信息化相結合的資源整合平臺和機制;第三,為使終身學習的質量能夠得到可靠的保障,必須構建過程性與規范性相統一的支持服務體系;第四,為使終身學習的成果得到有效的認同,必須建立形成性與標準化相結合的學分認證制度;第五,為使階段性與多形式的學習能夠銜接與貫通,必須建立融合式與立交式相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等等。這些新內涵同時構成了終身教育體系的新特征。

正是由于這些新內涵、新特征,決定了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必須實現載體的新型化,即需要以大學形態為新型的載體或實體依托。把大學確立為終身教育體系的新載體,作為一種戰略選擇無疑具有重大的創新價值。一方面,就終身教育的開展來說,終身教育已不再簡單地或機械地表現為大學后或大學外的教育,而是作為大學教育的范疇,實現了終身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機融合,同時,終身教育的開展也不再僅僅依靠社會化培訓機構的功能,而是主要地依靠大學的支持。另一方面,就大學的社會服務而言,開展終身教育已不再僅僅表現為拓展性的功能,而是構成了主體性的責任,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后大眾化時代,開展終身教育將成為大學的主要任務。這兩個方面既是終身教育體系創新的主要標志,也是大學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要特征。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終身教育的載體正在實現大學化,大學教育的發展正在實現終身化。

必須看到,在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中,所有大學都應當發揮并具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在廣義上也可以說所有大學都是終身教育體系的現實載體。但由于發展定位、人才培養的任務、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原因,作為終身教育廣義性載體的大學并不能有效適應和滿足終身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也不能充分體現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內涵和新特征。作為終身教育體系新型載體的大學,必須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為引領,必須以服務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為任務,必須以推進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為目標,同時必須在學習制度和學習成果認證制度以及教學模式和支持服務模式等方面體現高度的開放性;即是說,作為終身教育體系新型載體的大學,必須是開放性的大學形態。正由于此,開放大學不僅應運而生,而且具有了明確的戰略定位。這也正是黨和政府作出建設開放大學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現實依據。

二、服務終身教育開放大學必須發揮大學的優勢

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之所以要把大學確立為新型載體,是因為只有發揮大學的功能與優勢,才能有效滿足終身學習的新需求,并適應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內涵和新特征。因此,為加快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而創建開放大學,就是旨在發揮開放大學服務終身教育的功能和模式優勢。這就決定了開放大學的建設必須把積累大學優勢、彰顯大學優勢、發揮大學優勢作為根本任務和現實目標。基于試點階段實踐經驗的總結,開放大學在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其大學功能和大學優勢大致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開放大學雖然與所有的終身教育載體一樣,旨在促進社會成員發展素質的完善,但作為大學,其主要功能及優勢則是在于人才的培養。開放大學不僅把人才培養作為促進社會成員素質完善的主要途徑和方式,而且依據人才培養的目標或規格形成了社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即是說,開放大學不僅創建了素質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而且把促進社會成員素質的完善納入了終身化的人才培養過程。

第二,開放大學雖然把繼續教育的開展確立為重要任務,同時承擔著社會教育的領軍責任,但作為大學,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社會教育的培訓機構,而是面向社會成員開展學歷教育的主體。一方面基于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不斷擴大學歷繼續教育的規模;另一方面是通過學分的積累與轉換,實現非學歷繼續教育與學歷繼續教育的銜接與貫通,從而有效滿足社會成員的學歷教育需求。

第三,開放大學雖然注重于對社會成員個性化、多樣性學習需求滿足方式的探索,但作為大學,其需求滿足方式則具有著鮮明的專業化特征,或者說是以專業為支撐的需求滿足方式。開放大學不僅面向廣泛的職業人群,而且覆蓋眾多的休閑人群即老年群體,必須實現專業的合理設置和布局,使社會成員的學習選擇得到專業性的引導,學習內容體現專業性的規范,學習效果適應專業性的要求。

第四,開放大學雖然旨在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但作為大學,顯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資源平臺或“超市”,而是學習資源開發的主體。一方面基于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專業特點形成自主性的資源建設策略,重點是實現教育資源向課程資源的轉化;另一方面是從學習者的實際狀況出發,確立適用性的資源建設標準,重點是實現資源的共享向有效利用的轉化。

第五,開放大學雖然旨在為每一個學習者的自主性學習提供支持服務,但作為大學,其支持服務是教學與質量的范疇,或者說,既是有目的的教學活動,又是質量保障的行為。作為教學活動,不僅遵循著教育的規律,同時具有著規范性的方案設計和要求;作為質量行為,不僅體現著主體的責任,同時具有著過程性的監控措施和機制。

第六,開放大學雖然旨在為所有社會成員創設終身學習的環境,但作為大學,學習環境的創設體現著重要的文化功能,或者說,學習環境的創設也就是學習文化的建設。因此,開放大學在為學習者提供支持服務的過程中,始終注重于學習價值的引領,始終致力于社會成員在學習文化上的自覺。

人才培養的體系性、學歷教育的主體性、專業與課程的支撐性、支持服務的規范性與質量的保障性、學習價值與文化的引領性,作為一個整體,不僅是大學屬性的體現,也是大學優勢的彰顯。正是基于這些大學的優勢,使開放大學在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具有了特殊的地位和定位。一方面,對于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來說,雖然需要多種載體的共同作用,但基于終身教育體系內涵與特征的新變化,必須主動依托開放大學所具有的大學優勢;另一方面,對于開放大學來說,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型載體,雖然具有多種支持功能并應當努力實現支持功能的拓展,但必須立足于大學優勢的充分發揮。顯然,依托大學優勢,發揮大學優勢,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終身教育體系構建與開放大學建設相互關系的聚焦點或關鍵所在。

三、開放大學完善服務功能必須強化大學的實體

在開放大學建設的試點階段,無論是戰略決策還是方案設計,都依據學習型社會構建的目標,不僅強化了開放大學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提供服務的宗旨以及價值取向,同時強化了開放大學在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的載體作用以及支持功能,由此確立了開放大學的總體定位,即大學、平臺、體系,或所謂的“三位一體”。具體地說,開放大學既是新型的大學實體,同時又是全民學習的平臺,終身教育的支持體系。正是基于這“三位一體”的定位,使開放大學的建設具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引領。

伴隨著開放大學建設的整體推進,尤其是基于開放大學實體性運作初步經驗的總結,開放大學總體定位上的“三位一體”,不僅需要在認識上進一步深化,同時需要在實踐上進一步完善。集中體現在:大學、平臺、體系這三者的相互關系或內在聯系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界定,或者說需要作出深度的解讀。

在“三位一體”的定位中,所謂大學,是指開放大學的實體性,或者說是指開放大學在大學形態上的獨立性,在本質上強調的是開放大學所具有的大學屬性。所謂平臺與體系,是指開放大學的服務與支持功能,即開放大學作為新型大學,應當在全民學習的推進中發揮平臺的功能,在終身教育體系中發揮支持功能。這說明,大學、平臺、體系三者之間雖然具有緊密的內在關聯性,但三者并不是同一個范疇,大學是“體”,平臺與體系則是“功”,或者說,三者之間是一個“體”與“功”的關系,既不能機械地并列,也不能簡單地等同,這就決定了在實踐層面上必須強化開放大學的實體性。對于全民學習的平臺和終身教育的體系來說,不僅要以大學實體為依托,而且要以大學優勢為支撐,開放大學實體建設的水平、其大學優勢積累及發揮的程度,將對全民學習平臺功能以及終身教育體系的完善具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顯然,只有強開放大學之體,才能善平臺與體系之功。如果把大學、平臺、體系機械地并列,必將導致大學屬性的弱化以及大學優勢的淡化;如果把平臺、體系簡單地等同于大學,則將導致大學屬性的異化以及大學優勢的虛化,其結果必然導致全民學習平臺功能的局限性以及終身教育體系的脆弱性。

在現實形態上,全民學習與終身教育的推進,使平臺與支持體系具有著相對獨立的意義,或者說,全民學習的平臺與終身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設構成了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相對獨立的領域和任務。同時,全民學習的平臺具有廣闊性,終身教育支持體系具有多元性,因此,平臺與體系并不能都歸結為大學的功能,之所以把平臺與體系確立為大學的功能,是為了充分發揮大學的優勢,從而有效適應全民學習需求的新變化以及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內涵與新特征,或者說是全民學習平臺與終身教育支持體系建設模式的創新。這就使大學與平臺、體系的“三位一體”具有了明確的界定,也使平臺與體系具有了特定的指向,即“三位一體”中的平臺與體系都是大學的范疇,既是大學的內涵,也是大學的新型特征,因而融合于大學之內而不是獨立于大學之外。

以上分析表明,在開放大學“三位一體”的總體定位中,平臺與體系不僅是大學實體的功能,也是新型大學的內涵和特征,決不能用開放大學所具有的平臺與體系功能而否定其大學的屬性,也不能用平臺與體系的建設替代開放大學的實體建設。因此,在實踐過程中必須進一步明確如下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開放大學的實體建設既要保持與平臺、體系建設的整體性,又必須堅持實體、平臺、體系在建設上的融合性;即是說,開放大學不僅要把平臺、體系作為重要的內涵與特征,而且要用平臺、體系功能的完善性檢驗實體建設的成效性。第二,開放大學的建設既要致力于平臺、體系功能的發揮,更要注重于大學優勢的積累;即是說,開放大學必須堅持實體建設的主體地位,不僅要用實體建設統領平臺與體系的建設,而且要在平臺與體系的建設中強化大學的屬性。

四、開放大學的創建必須強化改革的目標意義

為有效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需求,推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需要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一個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不僅是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撐和標指。這就決定了終身教育體系不僅重在構建,而且需要加快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需求以及終身教育體系內涵與特征的新變化,不僅要求以大學為新型載體,而且要求以新型大學為實體依托,而這樣的新型大學需要創建。正由于此,“創建開放大學,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被確立為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試點項目。

作為國家戰略的實施,這一試點項目具有著鮮明的目標指向性,即開放大學的創建與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都是教育改革與創新的目標。雖然開放大學是終身教育體系的載體,創建開放大學的目的也可以歸結為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因此,就兩者的相互關系而言,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是目標,開放大學的創建則是途徑。但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需求的新變化,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內涵、新特征,決定了大學的形態必須轉型,大學的優勢必須創新,就教育改革的任務而言,創建開放大學同樣是目標。因此,無論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應當明確并強化開放大學建設的目標意義。

基于開放大學使命的特殊性,其建設目標具有著雙重性特點。一方面,開放大學的創建與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在目標上具有著內在的融合性,即創建開放大學的目標融合于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目標之內,或者說是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目標的重要內涵,也可以說是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目標的具體化。另一方面,開放大學的創建是大學發展的范疇,是大學發展模式創新的領域,無論是其內容的確定還是價值的呈現,都體現著大學的屬性,這就決定了開放大學的創建目標具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因此,就開放大學創建的目標而言,是融合性與獨立性的統一。在現實形態上,開放大學創建的目標應當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目標體系,只有堅持融合性,開放大學的創建才具有正確的方向;但又不能用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目標替代開放大學的創建目標,只有注重獨立性,開放大學的創建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

作為教育改革的行為,這一試點項目同時具有著明確的實踐性要求,即開放大學重在創建,終身教育體系重在構建。基于兩者在目標上的融合性特點,“創建”與“構建”不僅要堅持設計上的整體性,尤其要保持過程上的同步性。即是說,必須在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創建開放大學,在開放大學的創建過程中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由此防止出現“創建”與“構建”在過程上的相互分離乃至割裂的現象。但基于開放大學創建目標上的相對獨立性,其方案設計必須尊重大學的本質屬性,體現大學的內涵規范,凸顯新型大學的特征,即是說,開放大學的創建同樣需要相對獨立的方案設計。同時,要實現開放大學的創建目標,必須創新實踐的思路和模式,探索科學的途徑和方式,選擇有效的舉措和機制,即是說,開放大學的創建在過程上同樣具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實踐證明,只有保持設計和過程的相對獨立性,才能防止出現重“構建”、輕“創建”或片面強調“構建”從而淡化“創建”的現象。

從有效性上看,“創建”與“構建”在目標上的融合性、設計上的整體性、過程上的同步性都需要開放大學的建設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即是說,融合性、整體性、同步性不僅沒有排斥獨立性,相反,需要以獨立性為條件,只有相對的獨立性,目標上的融合性才能形成體系性,設計上的整體性才能體現有機性,過程上的同步性才能具有協調性。因此,保持開放大學創建在目標上、設計上、過程上的相對獨立性,也才能真正體現教育改革的綜合性。

五、新型大學的建設必須加快實體內涵的創新

基于開放大學在全民學習推進以及終身教育體系構建中的特殊使命,同時基于開放大學在教育改革與創新中的特殊任務,在建設的目標定位上,開放大學被確立為新型大學。作為最初的設計,主要強調了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開放大學必須以終身教育理念為引領,堅持特色發展;二是開放大學必須以服務全民學習為宗旨,實現形態創新。試點以來,開放大學的建設正是圍繞著特色發展與形態創新這兩個重點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但同時必須看到,在新型大學實體建設的問題上存在著片面強調特色發展與形態創新的傾向,在認識上表現為特色、形態與內涵的分離,在實踐上則表現為內涵建設的滯后。這說明,在新型大學實體建設的問題上,其認識必須進一步深化,其實踐模式必須進一步完善,無論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上,關鍵是必須正確把握內涵與特色、形態、優勢的相互關系。

作為新型大學,發展特色與形態特征顯然是重要的標志,但特色發展必須依靠內涵的創新,沒有新內涵支撐的特色發展無疑是不可持續的。大學的新形態必須轉化為大學的新優勢,不能體現為新優勢的新形態也是沒有現實意義的。因此,新內涵、新優勢才是新型大學的本質體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所謂新型大學就是具有新內涵并彰顯新優勢的大學形態。同時,新型大學的新優勢也只有通過內涵的創新才能得以積累,或者說,新優勢既是內涵創新的結果,也是新內涵的表征,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新型大學的新內涵也就是新型大學的新優勢。這說明,在新型大學的實體建設中,雖然必須堅持特色、形態、內涵、優勢的整體性,但內涵創新顯然處于關鍵的地位,內涵創新不僅是新型大學的核心標指,也是強化其大學屬性的根本途徑。

對內涵、特色、形態、優勢關系的解讀,內含著兩個重要的結論,即新型大學重在建設,首先是重在內涵建設;新型大學注重創新,首先是注重內涵創新。但新型大學的內涵建設與創新同樣是一個需要突破的難題,有待在實踐中深化探索。基于大學屬性和共性規范的遵循,同時基于創新本質與特征的把握,新型大學實體內涵的建設與創新應當確立如下十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1)在辦學體制方面:第一,如何通過改革的深化形成新型大學的組織構架以及機構的職能定位;第二,如何通過標準的制訂完善新型大學的辦學體系以及相應的實體性功能;第三,如何通過機制的創新實現辦學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體系化相對優勢的整合;第四,如何通過廣泛的合作實現發展模式的高度開放以及與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2)在人才培養方面:第一,如何針對不同的社會人群和學習者群體制訂差別性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二,如何確立以發展為導向、以素質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三,如何形成穩定的職前與職后、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銜接貫通機制;第四,如何建立校本性與合作性、目標性與過程性相統一的人才培養方式。

(3)在制度規范方面:第一,如何進一步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與學習成果認證制度;第二,如何進一步完善公開的質量承諾制度和質量評價制度;第三,如何加快構建信息化的學習管理制度和人本化的學生管理制度;第四,如何不斷強化辦學行為的監督制度和服務行為的問責制度。

(4)在專業建設方面:第一,如何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進行專業的設置;第二,如何依托普通高校以及行業、企業的優勢實現專業的共建;第三,如何基于不同學習群體在需求與能力方面的差異進行課程的設計;第四,如何依據新型大學建設的目標選擇學科培育的方向。

(5)在師資隊伍方面;第一,如何依據辦學任務確立師資的總體規模并形成合理的結構;第二,如何依據服務的功能形成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教師團隊;第三,如何依據開放教育的特點明確師資隊伍的素質與能力要求;第四,如何依據新型大學的特征創新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機制。

(6)在支持服務方面:第一,如何深化支持服務模式的探索并豐富支持服務模式的內涵;第二,如何強化支持服務的過程性特征并建立相應的支持服務行為規范;第三,如何完善支持服務的體系并主動拓展支持服務的功能;第四,如何增強支持服務的能力并提高支持服務的有效性。

(7)在信息技術方面:第一,如何形成信息化發展戰略并實現網絡環境與制度環境的同步建設;第二,如何確立信息化水平與能力的指標并創新信息化建設的策略與措施;第三,如何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并構建相應的實踐模式;第四,如何彰顯信息化的優勢并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8)在資源建設方面:第一,如何形成穩定的資源開發策略以及資源整合與共享的機制;第二,如何實現教育資源向學習資源尤其是課程資源的轉化;第三,如何基于適用性原則對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選擇;第四,如何加強對學習者的指導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9)在科學研究方面:第一,如何強化科研在改革創新尤其是模式探索中的引領與支持功能;第二,如何在開放教育、社會教育、終身教育等領域彰顯科研的特色與優勢;第三,如何運用開放的機制實現社會化科研力量的整合并推動協同創新;第四,如何基于科研的精神、價值、氛圍有效地推動新型大學的文化建設。

(10)在質量保障方面:第一,如何強化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質量保障的主體責任;第二,如何加快全民學習、終身學習質量保障體系與模式的構建;第三,如何依據新型的學習質量觀建立嚴格的學習質量評價標準;第四,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并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習質量的顯示度。

就新型大學的內涵創新而言,以上概括雖然只是初步的,但無疑具有深度解讀的意義。首先,新型大學應當具有明確的內涵規范,只有強化內涵,才能強化大學的屬性;其次,新型大學的內涵應當具有創新性特征,只有內涵上的創新性,才能彰顯大學的新型性;其三,新型大學的建設應當以內涵創新為中心,只有堅持內涵創新,才能實現模式與形態的創新。

六、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關鍵是重建大學實體

20世紀70年代末,由鄧小平同志親自批示創辦的廣播電視大學,從一開始就體現了諸多方面的新型特征。第一是定位上的社會化。集中表現為“四個面向”的確立,即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中小企業、面向邊遠地區,“四個面向”在本質上就是面向所有社會成員。第二是辦學上的系統性。集中表現為分級辦學和分層管理的體系和模式,在本質上則是廣播電視大學服務功能向全國城鄉的廣泛覆蓋。第三是模式上的開放性。集中表現為寬進嚴出、考教分離制度的實行,在本質上是人人皆學的環境創設。第四是媒體上的新穎性。集中表現為電視等新媒體的有效運用,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在本質上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這些新型特征表明,廣播電視大學不僅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而且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先驅。

在廣播電視大學其后的30多年發展中,雖然歷經波折,但服務面向始終得以堅持,辦學系統得到有效維護。尤其是1999年實施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開放教育試點”項目以后,廣播電視大學逐漸成為開放教育發展的主體,致力于開放教育模式的探索和信息化的推進,不僅使模式、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實現了快速的積累,也使以信息化為主要標指的創新性特征得到了進一步的彰顯。正由于此,我國的廣播電視大學具有了開放大學的形態,并躋身于國際開放大學的行列。

但問題是:廣播電視大學在模式、服務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或者說創新性特征如此鮮明,為什么還不能說是新型大學?廣播電視大學的特色和優勢不僅適應了全民學習、終身教育在模式上的要求,而且順應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黨和政府為加快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為什么仍要作出創建開放大學的戰略決策?廣播電視大學已經具備了開放大學的形態,為什么只是開放大學建設的現實基礎和載體并要實現轉型發展?這些問題顯然需要我們認真的思考和深度的解讀。開放大學建設試點階段的實踐不僅給了我們認識和解讀這些問題的啟示,而且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全民學習的推進和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理念與宗旨的進一步強化,需要模式改革與探索的進一步深化,需要學習制度與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即是說,廣播電視大學在理念與宗旨、模式與機制、制度與環境等諸多方面,還不能有效地適應全民學習的新需求,以及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內涵和新特征,這些無疑都是重要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則在于:廣播電視大學長期存在著大學的邊緣化和虛擬化現象,集中表現為廣播電視大學雖然冠以大學之名,但并沒有大學之實。不僅對廣播電視大學所具有的大學屬性缺乏應有的認同,而且對其大學的實體地位也缺乏制度的保障,這就導致了廣播電視大學實體性內涵建設的嚴重滯后,從根本上制約了大學優勢的積累和功能的發揮。因此,依托廣播電視大學創建開放大學,雖然旨在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環境建設和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但在本質上則是重建大學的實體,即通過新型大學實體的建設,積累大學的新優勢,使之在全民學習的推進和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中發揮新功能。這也正是開放大學高于、新于、強于廣播電視大學的核心性標志。

以上分析表明,實現從廣播電視大學到開放大學的轉型發展,其內容和任務雖然具有整體性特點,但關鍵是必須強化大學的屬性,確立新型大學實體建設的中心地位,切實改變重功能、輕實體,重發展、輕內涵的現象,尤其要防止把形態特征等同于大學屬性,把模式的創新等同于新型大學建設的誤讀。歷史經驗和試點實踐都告訴我們,開放大學只有努力提高實體內涵建設的自覺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實現轉型發展的目標。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5-03-15].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江蘇省政府關于加快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1〕130號)[EB/OL].[2015-03-15].http:∥www.js.gov.cn/jsgov/tj/bgt/201311/t20131106406205.html.

[3] 赫克明.中國終身學習的進展與制度建設[J].教育研究,2010(11):36-38.

[4] 吳遵民.中國終身教育體系為何難以構建[J].開放教育研究,2014(3):27-31,38.

[5] 彭坤明.廣播電視大學到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顯著特征和標志——基于江蘇開放大學建設的實踐樣本[J].江蘇高教,2015(1):50-53.

責任編輯 虞曉駿

Strengthen the Attribute of Universities and Lay Emphasis on the Innovation of Connotation——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Open Universities in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PENGKun-ming/JiangsuOpenUniversity

Open Universities is a new carrier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t should exert its advantages in servicing lifelo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Open Universities must strengthen the attribute of universities,and lay emphasis on the entity construction of new universiti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connot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attribute of universities; exert the advantages of universities; lay emphasis on the innovation of connotation

G724.82

A

2095-6576(2015)02-0005-07

2015-03-20

彭坤明,江蘇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遠程開放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內涵優勢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活出精致內涵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大學求學的遺憾
矮的優勢
趣味(語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挖掘習題的內涵
畫與話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學習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男人天堂2018|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国产情侣一区| 秋霞国产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www.91在线播放| 九色91在线视频|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欧美区国产区|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小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色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天堂日本|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a天堂视频在线| 97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干| 欧美激情福利|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一级毛片基地|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一级片|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国产丝袜91|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精品一线天|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精品美乳|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久久精品66|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青草视频久久|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自拍偷拍欧美|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操国产美女|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日韩视频福利| 青青久久91|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国产亚洲精|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91国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