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寧岡
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應急機制的建立與運行
岳寧岡
建立高校體育場館應急機制是高校體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根據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特點與原因,建立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應急機制,必須明確應急機制的內容與方法,從制度建設、職能定位、應急程序、方法對應評估過程等方面整體考慮。
高校;體育場館;應急機制;科學管理
高校體育場館應急機制是通過分析判斷突發事件的性質、類型及影響程度所采取的應急方案。高校體育場館應急機制主要包括:組成應急小組,工作計劃安排;制定互聯方案,信息交流暢通;協調相關管理部門協調開展工作。應急機制的實施,不僅是技術性的操作手段,而且是直面突發事件所對應能力程度的體現,它更能反映高校科學管理與處理突發事件觀念的轉變,以及生存與現實危機意識的增強。
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建立,是科學化管理的重要內容。正確把握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種類及其現實狀況,將有利于建立系統、完整、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1.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分類
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可分為:第一,個體性傷害。高校體育場館在對校內外開放的過程中,個體傷害事件的發生率普遍較高。例如游泳活動中突發溺水事件、球類活動中的踝關節、膝關節運動損傷、操類活動中的肌肉損傷等。第二,群體性事件。群體性事件是由于客觀因素的干擾,導致運動群體產生負面的對抗意識與行為。例如排隊參加運動等待時間過長;體育場所開放時間變化,信息發布不及時;集體對抗運動中的身體碰撞等。上述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導致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第三,系統性事件。系統性事件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如游泳池水質問題,體育場地器材缺陷問題,參與鍛煉的人數與場地器材數量不對稱的問題等。
2.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特點
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發生對自身的運行與管理將會產生負面影響。主要特點有:第一,多樣性。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在校生人數急增,到校內體育場館鍛煉人數不斷增加。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后,校外人員也在不斷增加。由于各方面的干擾因素,不可避免地發生各種突發事件,導致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多元性和不可預測性。又如運動傷害、斗毆、失竊、場地糾紛等。第二,突發性。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者在為人服務的過程中,一般無法預知突發事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中間發生。如果管理者毫無防備,又缺乏應急,會導致處理問題的時間拉長,從而導致混亂的局面產生。第三,復雜性。由于高校管理比較注重人性化,往往使事情的處理比較復雜,尤其是校外人員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社會上會有各種因素加以干擾,使得本來比較容易處理的事件,變得十分復雜。
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顯現出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高校管理者方面來說,對高校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認知水平,是處理好各種復雜問題的前提。由于高校管理者對產生突發事件的認知程度不一,而導致處理問題意見不一、處理方法多元化。這些對突發性事件的認知偏差,一般反映在對事件信息的簡化、個人情緒和情感對事實處理的影響,以及對事件描述方式主觀性的態度等方面。在處理事件階段,管理者往往十分相信個體判斷的準確性,表現為過度自信。在事件處理結束階段,管理者會根據突發事件風險的結果對事前的認知進行重新判斷,從而影響對突發事件的認知能力。正是管理者們對突發事件認知的差異,才造成應急機制缺乏。另外,高校體育場館在管理職能上不清晰,體育部與后勤部門都在分管,但在具體職能上不明確。對體育場館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體育場館所接待的人群數量很多,人群的素質高低不一,很容易發生各類突發事件。
從受害者方面來說,在高校從事體育鍛煉的人群中,大多對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校園突發事件管理的文件和制度不甚了解,其中少數人法律意識相對淡薄,對自身或者親屬朋友產生人身傷害事故,只從自身利益出發,向學校提出各種十分苛刻的條件,尋求高額的賠償,而不顧及國家與學校的制度管理因素。受害群體的法律意識,客觀上影響高校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圓滿程度。多數人就法律對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處理辦法,存在很多的迷惑不解,客觀導致不信法、不用法,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很膚淺的層面上,甚至根本了解的是錯誤的信息。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后進行利益權衡時,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的判斷,從而嚴重影響對校園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處理。
3.應急管理現狀
目前,江蘇高校體育場館在運行管理應急制度建設、危機處理機制方面參差不齊,效率低下。主要體現在:第一,缺乏具有專業素質技能的管理人員。一些高校配備的場館管理人員,沒有參加過專業培訓,不能堅持持證上崗的制度。第二,一些高校制定了體育場館管理制度,但不能堅持嚴格執行,制度形同虛設,客觀上疏于科學管理,導致突發事件的隱患增加。第三,一些高校對參與鍛煉的人群缺乏正面的教育,尤其是對運動損傷等方面的知識宣傳不到位。第四,大部分高校體育場館在對外開放過程中,沒有實施參與鍛煉人身保險制度,客觀上導致處理相關突發事件的難度增加。第五,一般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過程中,都存在器材設備數量與鍛煉人數上的不對稱問題,容易產生使用場地器材糾紛。由于節假日期間大量的社會人員涌入校園健身鍛煉,接待人員數量、次數增加,對提高服務質量與保障場館運行安全,提出了高標準與嚴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應急運行機制。
高校建立處理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是保證校園穩定的重要舉措。明確應急機制的內容與方法,從制度建設、職能定位、應急程序、方法對應、評估過程等方面入手可以保證高校體育場館在應急處理時有條不紊。
1.制度建設
高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它應該遵循社會管理規范,依法治校的基本規律,應該根據學校自身發展的特點和管理的需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若干管理制度與條例,使得發生突發事件能夠有法可依。高校處理突發事件問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而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符合國家地方相關的法律制度的要求,通過制度建設,促進處理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成為學校整個應急機制的組成部分。[1]體育場館應建立健全應急值班工作制度,并設立專職信息員,及時向上級報送信息。必須加強執行制度的規范性與正常化,提高應急機制的實效性和長效性。
2.職能定位
高校必須對體育場館的經營與管理,做出職能定位。在相關文件和制度中,規定體育場館的主要管理職能部門,要求職能部門明確分工管理的領導、科室、具體的管理者,對分級管理的人員應該制定相應的工作職責,明確管理工作任務,如值班表、治安監督、通訊方式、事故調查、搶救治療、善后工作等。[2]高校體育場館內必須設立應急指揮室、應急設備室。通過管理職能的具體化,能夠全面控制與調節體育場館的運行與管理過程。科學地實施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應急機制,必須健全管理的組織機構,一般由分管體育的校領導、保衛處、行政部門、后勤部門、學生管理部門、體育部以及轄區公安部門組成,應該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職責與管理任務。體育部為主要管理職能部門,每學期由體育部制定體育場館實施應急機制的方案,報學校批準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其他部門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體育場館設施的安全問題進行檢查,堅決杜絕任何安全隱患。
3.應急程序
高校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應急程序,按照應急程序所規定的方式,正確處理各種突發事件。[3]應急程序的內容應該包括:第一,建立預案編制小組。預案編制主要由體育部負責,小組由不同職能部門的管理者組成,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密切協調配合,以保證編制預案的順利。第二,體育場館的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風險分析是應急預案程序編制的基礎。應急能力評估是指依據體育場館風險分析結果,對現有的應急能力和應急資源做出判斷,明確應急救援所需要的資源需求。第三,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編制應基于同類高校過去發生的事故統計資料、應急預案實施與效果、經驗與教訓等,以保證預案的準確與高效。第四,應急預案的評審和發布。高校體育場館應急預案必須組織專家評審,以保證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應急預案的實施。體育場館實施應急預案的過程中,注意預案的模擬與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充實與修訂。
4.實施方法
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應急機制實施的方法主要有:第一,主體法,即明確處理突發事件的主要責任人,規定處理的權限與范圍,并對處理結果承擔責任。第二,經濟法,根據學校相關規定對體育場館突發事件的受害者,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承擔的責任,在一定范圍內給予經濟補償,這種補償應該依據管理制度的規定。第三,協同法,高校體育場館一旦發生突發事件,應該有相應管理部門組成處理小組,小組應該加強協調與分工,按照學校要求,正確處理好各種突發事件。[4]第四,條件法,高校體育場館應該配備相應的必要器材與設備,對一般性運動傷害的事件能夠及時處理。高校體育場館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相關職能部門反映要及時,迅速控制事發現場與過程,仔細掌握第一手資料,準確對事件做出判斷。實施高校體育場館應急機制,應堅持以防為主,通過嚴格管理、制度建設、應急預案、宣傳到位等手段,防患于未然,以保證體育場館運行的正常秩序與效益。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必須準確采取切實可行的處理方法,要使各種處理方法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
5.評估過程
高校實施體育場館應急機制的過程是科學管理的過程,應該對實施過程進行評估。一方面,通過評估對實施應急機制的過程做出,準確的評判,判斷其可行性與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通過評估對實施應急機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與研究,提出改進的措施。
總之,高校體育場館管理應急機制的建立與運行,關系到學校事業能否科學發展的重要問題。高校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加強高校體育場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建立應急機制,正確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保證校園的安全與穩定。發揮體育場館在高校社會服務中的作用。
[1] 羅華.高校構建處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57-59.
[2] 韓建武.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6-8.
[3] 王凡.試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處理突發事件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7(2):16-17.
[4] 王民忠,石新明.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5(6):34-35.
責任編輯 馮麗櫻
G818
B
2095-6576(2015)02-0094-03
2014-06-25
岳寧岡,江蘇開放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教師,主要從事體育教學與管理研究。(189129728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