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平
《證券投資學》是一門集綜合性、應用性及實踐性于一身的課程,是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經管類專業的必修課程。為了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陸續加強了證券投資學的實踐教學,建立了金融實驗室,購買了相應的軟件,開設了證券投資實驗課程或者實訓課程。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怎樣組織好證券投資實訓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就成為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國內相關研究表明,“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為此有必要研究基于“教學做合一”的證券投資實訓教學模式。
上世紀20年代,陶行知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強調在“做”上下功夫,在做中教,做中學,通過“做”這一實踐活動將教和學有機統一起來。國內研究顯示,“教學做合一”思想對實踐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教學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學習,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2)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實現學習與就業的無縫對接,快速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3)創造條件使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教學做合一”是要培養有生活力的人(馮年華等,2006;侯懷銀,李艷莉,2013)。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契合的,因此以“教學做合一”思想為指導開展證券投資實訓是可行的。
1.建立適于實施“教學做合一”的金融實驗室。基于“教學做合一”的證券投資實訓的實現,很重要的一環是要求學生去“做”,在“做中學”。而“做”的環節又離不開一定的實踐條件,只有具備了實踐條件,“教學做合一”的證券投資實訓教學模式才能得以有效開展。為此,學校要建立適于實施“教學做合一”的金融實驗室。在硬件方面,主要是配備能上網的計算機若干臺,并保證上網速度。在軟件方面,要配備的是常用的免費分析軟件如同花順、大智慧等以及相關的數據庫如WIND資訊等。免費分析軟件可以從網絡上下載,但數據庫軟件則需要學校去采購。
2.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學做合一”主張“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侯懷銀,李艷莉,2013)。證券投資實踐是證券投資實訓課程的核心內容,在此部分的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證券投資實訓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角色,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為實訓教學的設計者、引導者。
3.合理安排實訓時間。證券投資實訓課程開設的對象應該為三年級的學生,開課的時間應該和《證券投資學》在同一學期,具體安排時應比證券投資理論課程晚一個月,這樣才能保證在實訓教學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不會出現實訓教學進度超越理論課程教學進度的情況。另外,為了保證實訓教學時學生能看到實時行情,上課時間應盡可能排在交易時間段。
4.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實訓內容。證券投資實訓是對《證券投資學》理論教學的有益的補充,因此,在內容上一方面要保證內容的相互銜接,另一方面又要保證超越《證券投資學》理論教學內容,服務于實際的工作崗位。為此,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崗位需求設計教學內容(楊建平,2008)。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在實訓內容上也要安排一部分拓展內容,教師可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拓展,設計出相應的創新性內容。比如,在技術分析實訓任務完成后,教師可結合行情分析軟件設計公式編程實訓內容,要求學生學習基本的編程技巧,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原有技術指標組合或設計出新的指標(趙紅平,2013)。再者,由于證券投資實務的快速發展,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量化交易逐漸由國外市場傳到國內市場,國內不少期貨公司已開始程序化交易研究,推出了如“期市截拳道”等程序化交易產品并投入使用。相較于程序化交易實務的發展,國內大學教材建設則大大滯后了。直到2014年2月,吳曉求在其所著的《證券投資學》(第四版)中才提到量化投資。現有實訓教材中尚未有提及量化交易的相關內容。因此,在實訓內容設計時也要考慮到這種新發展,把程序化交易的相關內容通過電子講義的形式補充進實訓內容中。
5.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教學做合一”。
(1)案例教學法。在證券投資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擇典型性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比如在講授黃金分割線及斐波那契數列的應用時,教師可選擇重慶啤酒(600132)公告乙肝疫苗研究失敗后的圖形進行分析。教師通過黃金價位線工具畫出可能的回撤點,然后進行價格分析,找到可能的操作空間;通過斐波那契畫線工具畫出相應的時間周期點,找到可能的反轉時間。再輔以K線和成交量分析,讓學生完整地理解價、量、時間和空間在技術分析中的應用。教師在案例講解完后布置類似的案例如昌九生化(600228)讓學生自己分析,以鞏固所學的技術分析方法。
(2)演示法。對于一些操作性較強、而在實訓教材中又未提及的內容,教師在實訓過程中可采取演示法進行教學。如利用股票分析軟件的選股器進行選股操作時,任課教師可一步一步地向學生演示此功能的操作。通過對不同軟件的類似功能的演示,讓學生了解不同軟件中的差異,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對不同軟件的應用能力。
(3)角色扮演法。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教師可就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讓其扮演其中的角色。如讓學生扮演投資分析師進行個股點評與推薦。具體實施時,教師可指定學生上實驗室講臺,扮演投資分析師。要求學生打開自己感興趣股票的行情圖表,運用所學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對該股票進行點評與推薦。教師或其他同學可扮演投資者要求該同學幫助分析所關注股票的走勢。
(4)采用網絡模擬炒股平臺模擬炒股法。為了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模擬炒股法在證券投資實訓中已被廣為接受。然而,在傳統實踐教學中,一般是在裝有模擬炒股軟件的機房進行實訓,這種實訓模式的缺點是學生只有在上課時才能操作,學生離開機房后就無法進行股票的買賣,這勢必影響到學生真實水平的發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學校在機房空閑時向學生開放以彌補這種缺陷。但這種措施只在上課班級較少時有效,當上課班級較多或機房機位有限的情況下,問題仍不能得以有效的解決。為此,我們采用網絡模擬炒股平臺(如同花順)進行模擬炒股。以班級為單位創設團隊比賽,在設定比賽規則、初始資金和比賽時間后,讓學生登錄注冊參賽,以比賽排名作為成績評定依據。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通過手機參與模擬炒股比賽,解決了傳統實踐教學中時間和空間對模擬交易的限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模擬炒股比賽,提高實際操作水平。
(5)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我國證券市場是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基于西方成熟市場得出的一些理論并不能完全解釋我國證券市場上的一些現象。因此,在證券投資實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迷信西方的理論,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引導學生去探索股市的規律。比如教師可布置一個任務,即讓學生去找幾只個股,分析其在頭部和底部的一些特征,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并去驗證這個規律性特征是否適用于其他個股。通過此類實訓,不僅能破除學生的盲目迷信,還能促使其思考,培養其歸納總結的能力。
6.建立適于“教學做合一”的評價模式。在《證券投資實訓》被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開設的情況下,那么它的考核方式應該有所創新,不能沿襲《證券投資學》的評價模式。因為該課程重在實訓,所以采用的評價模式應基于能力的考核,基于過程的考核,突出對學生“做”的能力的考核。為此,應建立適于“教學做合一”的評價模式,其中考勤占10%,模擬炒股占30%,實際操作環節占40%,綜合分析報告占20%。
1.激發了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使得實訓的內容不再枯燥乏味,特別是模擬炒股法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排名的關注促使他們去看書、查資料研究個股,這不僅鞏固了學過的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證券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再如,角色扮演法的運用在促使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2.學生在實戰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通過實訓,學生不僅鍛煉了能力,在實戰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比如,在2012年“贏在江蘇”理財高手大賽中取得了佳績,獲得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4名。2011級學生在2013年班級模擬比賽中也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在同期大盤下跌1.32%的情況下,18名學生獲得了正的收益,其中最高收益達到30.98%,跑贏大盤的學生共26名,占全班人數的56.52%。
將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貫徹到證券投資實訓教學中,堅持“在做中教”、“在做中學”、“教學做”緊密結合。這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出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馮年華,周宏,劉克健.“教學做合一”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教學改革簡論[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2]侯懷銀,李艷莉.“教學做合一”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13(8)
[3]吳曉求.證券投資學(第四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4]楊建平.按照職業崗位需求設計課程教學內容[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
[5]趙紅平.基于炒股軟件公式系統的技術指標教學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