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洪
摘要: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打破我國傳統城鄉二元結構以及進一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不僅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期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經之途。文章在探討了城鄉一體化的內涵、意義、動力機制和實現條件等內容后,通過一系列指標的設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對2011年我國沿海城市城鄉一體化水平進行分析評價,并得出一些結論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以期對一些城市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有所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沿海城市;城鄉一體化;因子分析;政策措施
一、簡述城鄉一體化
(一)城鄉一體化的內涵
城鄉一體化是針對傳統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三農問題”的日益突出、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等一系列問題提出的,其內容包含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生態環境、教育衛生、福利保障等方方面面,它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發展過程。城鄉關系發展的歷史軌跡大致為:鄉育城市-城市脫離-城鄉對立-城市帶鄉-城鄉融合。在這里,城鄉融合大致的等同于城鄉一體化,它是城鄉關系發展的高級階段。對于城鄉一體化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學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它加以理解,社會學強調城鄉關系的和諧,主張相對發達的城市和相對落后的農村應打破二元分割甚至對立的格局,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生產力在城鄉之間合理分布,使城市和農村在各方面緊密聯系和協調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縮小城鄉差別,直至達到城鄉融合。經濟學界強調經濟發展規律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認為城鄉一體化是農業和工業密切聯系和結合的內在要求,是指統一布局城鄉經濟,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規劃學者從空間規劃和布局的角度出發,認為要統籌城鄉規劃一體,要對具有一定內在關聯的城鄉交融地域上各物質與精神要素進行系統安排,以達到城鄉空間布局合理、城鄉和諧發展。生態、環境學者是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對城鄉生態環境的有機結合,保證城鄉自然生態環境和諧有序,促進城鄉健康、協調發展。
綜合來看,城鄉一體化是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發展聯系中的一種地域關系,它涉及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內容,它是一個城市與鄉村密切聯系和相互結合的雙向動態演進過程,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城鄉在物質基礎、居民權利、文化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差別,以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力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和合理分布,形成統一的勞務和產品市場,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二、我國沿海城市城鄉一體化水平實證研究
(一)城鄉一體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數據可得性,本文選取了我國沿海城市中的北京、天津等十一個城市,依據2011年的數據建立合理的指標體系,通過因子分析法,較為科學地評價了十一個城市的城鄉一體化水平,最后通過得分對其加以排名歸類。評價體系以城鄉一體化水平為目標層,設定四個系統層,各個系統層分別設置三個指標,指標設置如下圖1所示。
其中,B2、C2、D2、D3為負向指標,,其值均大于1,數值越小或者越接近于1,則意味著該指標反映的城鄉一體化水平較高,其余指標均為正向指標,其值越大,該指標反映的城鄉一體化水平越高。在數值的標準化過程中,正向指標將最大值城市定義為1,其余城市值為原值與最大值的比值,負向指標將最小值城市視為1,其余城市值為(該城市原值-最小城市原值)/最大城市值。
(二)我國沿海城市城鄉一體化水平因子分析
基于上述城鄉一體化水平評價體系,通過查閱各城市統計年鑒2011年數據,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沿海城市北京、天津、上海、蘇州、杭州、廣州、南京、廈門、寧波、青島、大連這十一個城市的2011年城鄉一體化水平加以計分并排名。公因子提取結果見下表2。
依據因子載荷矩陣中各公因子最大載荷變量的性質,我們可以分別將各公因子看成城市化水平因子、城市規劃因子、城市經濟因子、城鄉差距因子、城市社會因子、公共事業因子。因子得分矩陣見下表4。
依據排名,我們可以將北京、蘇州、上海視為2011年我國沿海城市城鄉一體化水平的第一梯隊,城鄉一體化水平較高,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將杭州、廣州視為第二梯隊,將其余城市視為第三梯隊。
(三)城鄉一體化實證結果分析
依據因子分析排名,北京、蘇州、上海的城鄉一體化水平最高,處于沿海城市領先地位。應該來說,這三地的城鄉一體化理論和實踐工作都開展較早,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北京最早采取的是“工農互助、城鄉互動”發展模式。“工農互助”是指城鄉工業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通過合資經營、股份經營等形式興辦工農聯營企業,形成經濟協作網絡。其具體方式是由城市工業提供設備、資金、技術、管理人員等,由縣、鄉、村提供廠房和勞動力,聯營雙方實行利潤分成、按股分紅,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城鄉互動”是指從區域發展角度出發,通過建立合理的市場機制和體系,使資源、資金、技術在城鄉不同產業間自由流動和合理利用,城市工業可通過向郊區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管理培訓、設備設施等,使城鄉經濟呈現出城鄉協作、優勢互補的局面。依據因子得分矩陣,北京在城市化水平、城市規劃因子、城市社會因子、公共事業因子上的得分均較高。蘇州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北翼重要的副中心城市之一,作為一座現代化程度極高的城市,蘇州是江蘇省重要的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中心,曾獲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殊榮,這里的鄉鎮企業不斷壯大并已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這使得蘇州可以采取以工補農、以工建農的措施來協調工農關系,穩定農業生產。一大批小城鎮脫穎而出,成為聯結城鄉的樞紐,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質量,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城市化進程。依據因子得分矩陣,蘇州在城市經濟因子和城鄉差距因子上的得分最高。上海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是把上海城鄉作為整體,以提高城鄉綜合勞動生產率和社會經濟效益為中心,統籌規劃城鄉建設,合理調整城鄉產業結構,優化城鄉生產要素配置,促進城鄉資源綜合開發,加速城鄉各項社會事業的共同發展。結合因子得分矩陣,上海相應地在城市規劃因子上的得分大大高于其他沿海城市。
處于第二梯隊的分別是杭州和廣州,地處各自省份的中心地區。杭州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高度發達,勞務和產品市場機制健全,社會公共事業也相對發達。近年來,杭州在城市化建設中采取以新型城市化為主導,以加強城鄉區域統籌發展為總體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產業共興、環境共保、品質共享,促進城鄉互動、優勢互補,極大推動城鄉社會保障以及衛生教育事業一體化發展。反映在因子得分矩陣上,杭州的城市經濟因子和公共事業因子得分均較高,城市化因子的得分較低,因而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廣州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也處于加速階段,作為珠三角的龍頭城市,廣州自2008年以來,城鄉格局發生很大轉變,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將逐步放開,城鄉統一戶籍管理制度也將逐步建立,統籌規劃城鄉土地、功能定位及建設整治問題;逐步實現城鄉社保、教育及公共服務均等化。制約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難點是環境和資源的制約、日益拉大的城鄉差距等因素。因子得分上廣州城市化水平較高,而城鄉差距因子也較高,說明城鄉差距已日益改善。
處于第三梯隊的天津、南京、寧波、廈門、青島、大連雖然同其余城市存在較大差距,但其城鄉一體化進程也不斷加快。青島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十分注重實現城鄉多層面的互動:通過城市工業集群化與農村工業化的互動,實質上是城市大工業向農村擴散、滲透和融合的過程,發育新型工業并提升與改造農村傳統工業;通過壯大城市服務業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互動,來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吸引農民進城務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通過城市組團發展與農村城市化的互動,加快以城鄉的城市化進程;通過大工業支持與農業自身發展的互動,為“三農”注入資金、引入先進管理、開拓國內外市場[3]。結合因子得分矩陣來看,青島的城市社會因子得分最高,城鄉差距因子得分最低;南京的城市社會因子得分最高,公共事業因子得分最低;廈門的公共事業因子得分最高,城鄉差距因子得分最低;寧波的城市規劃因子、城市經濟因子、公共事業因子得分較高,城市社會因子得分最低;大連的城市社會因子、城鄉差距因子、公共事業因子得分較高,城市化因子得分最低。
三、結論
在具體的城鄉一體化實踐過程中,處于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城市要在已有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并在實踐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和反思。處于第三梯隊的城市要結合自身地域特點和條件,可適當借鑒其他城市成功經驗,制定符合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律以及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參考文獻:
[1] 付小軍城鄉一體化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分析[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2010,(6):22-26
[2] 呂保利關于城鄉一體化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2):90-91
[3] 余茂輝、吳義達國內城鄉一體化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經驗[J]鄉鎮經濟,2009,(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