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晴
摘要:我國水產養殖技術水平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在技術水平和生物技術應用上遠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對水產動植物病害防治上還存在許多缺陷,致使水產養殖風險加大,成本進一步擴張,盈余減少。對于進出口集團公司而言,一旦對水產養殖風險作出錯誤估計,面臨的不僅是成本的加大,盈余的減少,更多的是影響公司在國際上的聲譽,對我國水產養殖業進出口的風險分析和成本控制成為必須關注的問題。本文研究綜合水產品養殖發展現狀,從我國水產養殖興起的形勢背景、水產養殖上有可能產生的成本風險及其針對成本風險實施的成本控制措施三方面論述我國水產養殖成本風險及其具體控制措施,以為我國水產養殖提供借鑒。
關鍵詞:水產養殖;風險;成本控制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水產品產量在世界位居第一。盡管如此,我國水產養殖在世界范圍內的出口產量卻不多。除了來自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反傾銷質控外,還有來自我國水產品行業加工技術的薄弱,行業不團結,養殖技術等各方面的問題。
一、水產養殖的形勢背景
我國內因來分析:我國水產養殖業規劃整體規劃無序,在發展上以盲目擴大規模,增加放養密度,任意排放養殖廢水外,致使漁業水域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不可忽略的問題。在我國遍布池塘、湖庫、海水和工廠化養殖系統為主的養殖業模式,水產養殖系統類型和養殖種類在水產養殖中產生的廢物質和量的差異性日漸明顯。以浙江沿海養海鮮為例,市場規模的激增和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使得海鮮的價格空間有利可圖。沿海漁民抓住市場時機,加緊擴大養殖規模,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植力度,水產養殖事業迅速發展。從浙江省整個水產養殖的規模來看,水產養殖存在著許多弊端,除了沒有形成抱團趨勢外,散漫放養也成為潮流。缺乏科學的養殖技巧,使得許多養殖水的排污功能發揮不到極限。從國家環保局和能源養殖區的建設來看,水產養殖的精品化、設施化和產業化建設,成為浙江省養殖必須努力的方向。
二、我國水產養殖風險分析
不可抗因素:水產養殖,歸屬農業范疇,在其成本上,必須遵從自然規律。因為自然規律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養殖過程中一旦遭遇地震、雪災、強烈臺風等自然災害風險,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養殖產量,此為水產養殖不可抗性。
可抗因素:除去自然因素在內的不可抗因素外,病害風險對水產養殖風險也很大。尤其是魚類養殖病毒性疾病,一旦大面積爆發,根本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來迅速治理,例如蝦蟹類感染和死亡率都很高。水質風險中最常見的是中毒和缺氧,如不及時處理好,蝦蟹類大面積死亡的情形也是司空見慣。在放養管理中,如果不進行合理的投料,就會致使魚兒撐死或者水質惡化。也由于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只顧在魚塘里投放飼料,就只管收魚,卻忽略了投料過剩對水質造成的惡化和污染的嚴重問題。對于水產養殖者來說,風險分析和落實執行成本控制是必須關注的大事。現在我國水產養殖沿海地區已經展開了拍賣交易、電子結算、網上交易等與國際接軌的交易方式。該方式的前瞻性和導航性作用,使得沿海地區養殖事業在成本可控和市場風險評估方面的信息,更具實際的印證價值。
三、我國水產養殖成本控制策略
水產養殖成本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費用:苗種費用,租用場地費用,建設場地費用,飼料成本、飼養工具費用,雇傭工人(含技術員)費用,基礎設施費用,消耗能源費用(日常生活開支),還有可能包括運輸費用。
相關細則都是其成本要考慮的問題,一般的水產養殖行業,對專業性要求很強。在確立大規模投資之前,先做好養殖基礎評估(風險分析和成本控制策略),這是實現盈余的前提條件。從水產一線技術和管理工作實踐證明:水產養殖要想獲得盈余,必須做好早期風險預測、中期管理和后期總結。包括從科技層面考慮養殖成本,必須首要考慮苗種選擇,因為前期的苗種質量關乎后期養殖過程進展,具體控制點探討如下:
(一)做好自然災害風險預警工作
養殖業立足于自然,進出口貿易立足于早期的自然災害風險預警工作。在確立養殖場地初期,必須充分了解天氣變化,了解當地氣候和水文,延伸出適合的魚種及其是否適合擴大種植面積。要略懂歷法和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外,還要在風險來臨前期就做好預警工作,以將風險和損失降至最低限度。
(二)創新管理策略
要擴大我國水產養殖業出口規模,增加出口量,對水產養殖就必須實行精耕細作。從提升養殖人員的素質做起,樹立他們主人翁意識,對養殖技術和專業知識有不懈追求和進取精神。要正確樹立水產行業理念,立足實業,擴大我國沿海地區在國際貿易行業的聲譽。在管理模式上,要提升水產養殖員的素養,必須多積累理論實踐知識。在養育管理上,借鑒畜禽養殖技術,在水質風險控制上借鑒我國環保局污水處理的技術事件。病害風險控制可以借鑒臨床醫學和獸藥知識加以充實。在實踐中,還可以閱讀醫藥書籍,拓展養殖員素養和經驗,進而提升他們管理技術,合理投放飼料,做好成本策略預算。將養殖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租賃水庫租賃費、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等間接費用進行歸集,其中間接費用應采用一定的標準分配計入養殖成本,在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最后計算出各產品的單位養殖成本。從標準化養殖塘出發,減少靠天氣增收的傳統養殖方法,降低傳統成本觀念,減少對環境污染,養殖水排實施標準化模式。
(三)優選品種,運用生物技術知識提高養殖質量
在水產品養殖環節,優選品種,是確保質量的前提。從許多沿海地區水產養殖失敗的例子來看,苗種是首要和關鍵性的因素。苗種質量好,則漁民收益可觀,苗種帶病或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帶病疫苗的出現,甚至會殃及整個養殖場所的物種。在采購中尤其要注意購買優質苗種。對海水質量的檢測,可以避免大規模苗種疾病的蔓延。
在養殖周期內,把好質量關,在養殖項目選取上,除了結合物種的習性外,還要從客觀實際出發,選對養殖對象,而后逐步以技術做后盾,實現養殖產量的提升。從我國水產品加工技術著手,突破加工技術薄弱環節,將出口以鰻魚、對蝦和低價冷凍魚和冰鮮魚類等初級加工工藝技術延伸到水產品種類多樣化和精深加工方向上來。
(四)遵循水產品市場,謀求合理成本控制之法
要規避市場風險,促進水產品養殖業健康發展,就必須完善養殖技術,擴大流通渠道和規模,穩定匯率,將加工制造技術和人工繁育水平進一步擴大。在水產品價格不景氣時要想獲得較佳額效益,必須根據你現有市場經濟發展條件和規律,不斷總結養殖經驗,形成以成本、產量、效益核算三位一體的養殖技術,以將風險降至最小,爭取最佳經濟效益。
在海洋與漁業局聯合推廣養殖新技術時,依據該市市場需求合理配置養殖面積,嚴控成本管理,在不同地區根據水產品物種,實現深入研究探討國外先進管理和技術經驗,將其成本控制在合理化范圍內,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業可從中獲得啟示。
在核算養殖成本時,將期間會計費用成本和相關受益結合起來,確保養殖品種成本配比合理化,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成本核算目錄一定要區別對待。明確劃分收益性與資本性支出,明確哪些費用支出應當計入當期成本確定核算周期。水產養殖的成本計算期從購入幼苗或育苗開始,不入庫的鮮活產品,計算到銷售為止;入庫的成品成本,則計算到入庫為止。以發展特種水產養殖事業為基,將成本控制作為節約制約,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略。
四、結束語
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需要選擇淡水資源比較充足,浙江省沿海地區發展水產養殖事業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強對水產養殖風險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可控措施,從而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將科技化水平,產業鏈和深海養殖蝦蟹類出口行業管理模式規范化。建立板塊基地,豐富蝦蟹類養殖管理模式,從自然風險、病害風險、水質風險、管理風險等方面考慮,將水產成本控制統一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優選品種、實現出口水產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杰,張學舒,姜華帥 浙江溫州地區海水養殖業風險狀況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水產 2011(6)
[2] 姚恩長,姚麗娜,孫儉 淺析水產養殖技術與企業成本管理的關系[J]中國漁業經濟 2013(1)
[3] 陳歡軍 水產養殖單位財務管理研究——以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為例[J]時代經貿 2010(32)
[4] 姜秉國我國水產養殖市場風險的成因、影響與防控對策[J]中國水產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