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濤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大部分企業的發展重點逐漸轉移到經營管理中來,在市場經濟體制中企業的產權及利益主體向多元化發展,這也給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建立健全會計監督機制也成為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提升自身經濟效益的重要辦法。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現狀,分析了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原則及著眼點,并對建立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為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企業;會計;監督機制
企業會計監督是指會計機構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財務管理制度,借助記錄、核算、分析等方式,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財務行為的合法性及有效性進行監督,從而保證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會計監督終極目標,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會計監督的對象。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企業會計監督日趨復雜化,企業利益主體呈多元化趨勢,會計人員的外在壓力不斷增加,會計監督的難度加大,相關學者還提出了企業會計與稅收會計分開的觀點,以進一步規范企業會計監督,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1我國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現狀
11 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
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是當前我國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基礎問題。首先,多數企業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會計監督力度不足;雖然已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突出,會計規范體系不完善;在財務行為與會計法規存在沖突時,企業往往出于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的目的,而忽視了會計監督的相關法規,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屢見不鮮,會計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其次,企業會計監督的運行機制存在問題,會計監督人員受管理層的影響較大,缺乏應有的獨立性,相關監督制度流于形式,也給會計監督機制的運行增加了一定難度,加之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利益主體的多元化更增加了會計監督機制運行的難度。另外,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尚未落到實處,不同部門的執法依據與監督目標存在明顯區別,審查內容各不相同;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難以形成統一的會計監督機制,起不到規范企業財務行為的應有作用,對于企業會計的監督存在諸多體制漏洞,也給企業會計的弄虛作假提供了可乘之機。
12 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
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是我國企業會計監督機制建設中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企業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并確保相關法律法規得以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的總和。健全的企業會計監督機制需要有效的內控機制作為保障。當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內部管理體制不完善,內控制度嚴重失調等問題。首先,部分中小企業對內控機制缺乏重視,尚未建立內部監督與控制機制,某些人員出于個人利益而擅自更改財務報告,會計秩序較為混亂,徇私舞弊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出現企業內斗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其次,某些企業雖然建立了相應的內控機制,但并未得到有效的實施,內控制度形同虛設,企業內審機構的工作人員往往由部門領導任命,其審查工作受企業管理層影響極大,缺乏應有的獨立性,也使得內控機制對于會計工作的監督作用進一步降低。另外,某些企業管理層出于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違反相應的法律法規,也直接影響到企業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使得會計監督工作難以正常進行。
13 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會計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是我國企業會計監督中存在的一個內在問題。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逐年增加,各類學校也涌現出了大量的會計人員,但其專業水平良莠不齊,整體素質不高,缺乏應有的判斷力,某些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較低,難以滿足現代化企業會計的要求。首先,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無證上崗現象嚴重,某些企業處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聘用尚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加之大多數企業缺乏必要的培訓機制,使得多數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得不到應有的提升,會計監督機制難以正常運行。其次,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法律觀念淡薄,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不斷降低,缺乏風險意識,在企業管理層的指使下,會計信息失真、刻意造假的現象比較嚴重;會計人員對記賬業務的管理不夠規范,監督人員對會計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不足,從另一方面促使了企業會計弄虛作假現象的出現,這也大大阻礙了企業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
2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原則及著眼點
21 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應遵循的原則
企業利益主體的變化也給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監督也由國家對企業的單向監督轉變為多利益主體對企業的多向監督。要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高效率原則:企業會計監督的高效率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會計信息的高效傳遞,利益主體各方應加強交流,保證財務信息提供的快速、簡明;另一方面則是會計監督的高效,財務核算、會計審查工作應依據相關規范進行,不能因為會計監督而影響正常會計工作的進度。(2)全方位原則:全方位原則是指企業會計監督機制應形成從原始數據、會計確認到賬務處理、會計報表的全面監督制度,全方面原則可以保證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如在審查會計報表的同時審計原始數據,可以避免會計人員擅自修改基礎數據等舞弊行為的出現;另外,全方位的會計監督不僅要求對會計活動的監督,還應注重對會計人員以及審計人員的監督。(3)低成本原則:企業會計監督的最終目標是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在會計監督中遵循低成本原則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監督環節,簡化機構,不斷降低會計監督成本,也減少了監督過程繁雜帶來的不必要麻煩,方便了對會計監督人員的監督與管理。(4)法制化原則:在企業會計監督中必須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會計監督的程序、方法進行規范化管理;會計監督工作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增加會計審計結果的可信度,提高會計監督工作的權威性,從而使企業會計監督工作真正達到規范企業財務行為的目的,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2 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著眼點
要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除了遵循以上四個原則之外,還應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完善企業會計監督機制:(1)會計人員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督:這是企業會計監督的傳統內容,也是企業會計的主要內容,是一種經常性監督;會計人員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督主要是對企業經濟活動合理性及合法性的監督,其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而合法性監督由于經常傾向于企業而容易出現有法不依的現象,因此必須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加大監督力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約束。(2)注冊會計事務所對企業會計人員的監督:這也是一項經常性監督,即企業會計人員提交的財務報表必須交由相關注冊會計事務所審計,以此對企業會計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這也是注冊會計事務所的主要業務,其業務基礎應建立在相關部門對注冊會計事務所會計審計資質的信任上;通過注冊會計事務所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審計工作,可以集中責任,方便會計監督。(3)政府監督部門對注冊會計事務所的監督:政府的會計監督是一項不定期工作,通常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審核企業財務報告,在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的同時,對企業會計行為進行進一步的監督與限制;政府監督部門在發現問題后往往會嚴肅處理,對企業會計報表中出現問題的會依法追究企業會計人員的責任,對注冊會計事務所出現舞弊行為的則會解散事務所,吊銷相關責任人的從業資格。(4)完善法律保障體系:在現有會計法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從法律上對企業會計監督行為進行支持與保障,對不同類型的會計違法行為應提出明確的處理意見,從而形成一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嚴格的法律體系,保證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順利實施。
3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具體措施
31 加快法律制度建設
嚴格的法律法規是一切制度建設的關鍵,因此,要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必須加快相關法律制度建設。首先,國家立法機構應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制定會計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企業會計監督的定義以及具體職責,通過法律手段推動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建設工作。其次,應不斷完善現有的企業會計監督法律,保證相關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為企業會計監督人員、政府監管部門以及社會審計單位的監督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加大相關法律的處罰及執行力度,對違反會計法的企業人員及社會監督機構進行嚴懲。另外,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明確企業各監督主體的職責,從而形成系統的企業會計監督機制。
32 不斷完善監督機制
要健全企業會計監督必須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形成外部監督與內部控制互相補充的系統性監督制度。首先,不斷加強外部監督,加大政府監督與社會監督力度,從外部規范企業會計行為;政府相關機構應參考國際通用的企業會計監督準則,根據國內企業的發展現狀,制定規范化的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會計核算辦法,使政府監督部門及社會監督單位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社會監督單位即注冊會計事務所,必須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企業的會計報告進行嚴格的審計,對發現問題的企業及時上報相關監督部門,形成企業會計監督的外部基礎。其次,企業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形成嚴格的內部憑證制度以及賬薄制度,會計監督人員應定期對會計原始票據進行審核,對于虛假票據必須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企業內部應建立嚴格的稽核制度以及牽制制度,明確相關負責人的具體職責,方便會計監督人員的工作,提高監督效率,降低監督成本,并利用牽制制度形成互相監督、互相約束的會計工作環境。另外,企業會計監督必須不斷完善信息回訪制度,監督人員在發現相關會計信息有誤并限令及時整改之后,應不定期的通過信息回訪了解相關會計工作的整改情況,認真審核整改后會計信息的真偽情況,從而保證會計監督工作的真實有效。
33 努力提高會計人員水平
嚴格的法律制度以及完善的監督機制需要有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去踐行,因此,努力提高會計監督人員水平、加強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是健全企業會計監督機制的內在要求。首先,企業會計監督人員應樹立嚴肅的法律觀念,努力做到有法必依,不斷學習新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根據國家出臺的法律制度嚴格要求自己,堅決抵制違反法律法規的會計行為;監督部門應制定嚴格的懲罰機制,對違反相關法律的企業會計及注冊會計事務所堅決進行嚴懲,吊銷其從業資格,對情節嚴重的移交檢察機關進行處理。其次,企業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企業會計監督部門應建立嚴格審核機制,對專業能力不合格的會計人員堅決不予錄用;
會計監督部門應形成系統的審計制度,對企業會計的原始資
料、會計報表、審核流程建立全方位的監督體系,絕不姑息企業會計中的徇私舞弊行為。另外,企業會計監督人員必須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素養,真正履行會計監督的義務,樹立良好的誠信觀念,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監督企業會計行為以及注冊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工作,保證企業會計工作的正常運轉。
4結語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利益主體逐漸復雜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對于會計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會計監督機制也成為了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但是,當前我國的企業會計監督機制仍然存在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要健全會計監督體制,企業應遵循高效率、全方位、低成本、法制化等原則,并從經濟活動監督、會計人員監督、事務所監督等方面著眼,加快法律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監督制度、努力提高會計人員水平,真正建立起科學、有效的企業會計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淑玲論事業單位會計監督[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03)
[2] 劉小巍淺析我國企業會計監督現狀及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2)
[3] 婁鳳芝我國企業會計監督現狀及對策淺析[J]投資與創業,2012(11)
[4] 陳榮芳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2008(5)
[5] 管紅對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