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陳兆瑋
摘要:中央銀行獨立性是指中央銀行履行自身職責時法律賦予或實際擁有的權力、決策與行動的自主程度。本文對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發展演變進行概述,詳細的敘述了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現狀,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如何加強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央銀行;獨立性;制度
作為貨幣當局,中央銀行的首要職責就是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我國在面對國際金融重大沖擊的危機下和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和國務院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目前國內經濟已呈現穩定回升的態勢。中央銀行想要發揮其自身應有的作用,必須具有高度的獨立性。我國中央銀行保持相應的獨立性,對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比較弱,因此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加強更加是具有現實意義的。隨著不斷完善的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務院兩者的關系是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關系存在著,而確保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至關重要的在維護穩定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相比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有待在隸屬關系、人事、財政、貨幣政策、內部改革以及透明性有待更進一步加強獨立性。
一、中央銀行獨立性
1中央銀行獨立性發展演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就開始有了爭議在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問題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戰爭的原因,需要大量的資金,各國不再讓其中央銀行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戰爭結束后以至于大部分參戰國均有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發生,在1920年的布魯塞爾的國際金融會議上就強調貨幣當局應該脫離政府的掌控從而獨立行使相關的職權。在1922年日內瓦召開的國際金融會議上又再次重申。在戰后世界各國對獨立性更加看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西方國家出現了滯脹,這需要更高的要求中央銀行獨立性。產生滯漲現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對經濟發展的趨勢執政當局沒有作出的正確分析,干擾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其次,政府為了短期政治利益,實行通貨膨脹,導致政府與中央銀行方向不同產生巨大矛盾。中央銀行作為國家的貨幣當局,需要具有較強的獨立性。
2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理論分析
學術界對于貨幣當局是否有必要保持獨立性的問題時有分歧的。反對者認為:經濟現象異常復雜,不是一個機構或者個人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大量歷史依據表明,在解決通貨膨脹方面,中央銀行獨立性較高的國家,能最成功的。中央銀行保持應有的獨立性是必須的。
中央銀行是制定本國貨幣政策和執行的機構。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在中央銀行和政府在追求經濟目標方面,在不同條件和不同的時期在宏觀經濟目標方面的選擇下中央銀行和政府兩者不可能完全相同。政府的職責及其性質決定了政府政策的出發點往往是促進經濟增長,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很難做到高瞻遠矚,從而忽視了貨幣的穩定,那么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現象就對本國的經濟發展存在影響。由二者目標差異來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被需要的,和政府不能是簡單的誰管理誰的關系。有正確的貨幣政策的關鍵就是具備一定的獨立性。
二、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表現及現狀
在我國現行法律框架內,中央銀行特點是:獨立但非完全獨立,是屬于相對獨立的。
1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表現
中央銀行制定并實施相關政策的時候所需要的權利義務以及相對獨立性在1983年被國務院授予。在1995年時,我國法律上加強明確了中央銀行的地位、權限和職責,而且規定了中央銀行在財政和地方政府之間獨立。在1998年的時候,國務院對我國央行對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把省級分行撤銷,然后按經濟區設置九大分行。2003年4月,十屆全國人大會議時成立銀監會。銀監會接管金融監管的職責,央行則專心貨幣政策職能的履行。
2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現狀
中國人民銀行并沒有被賦予充分的政策獨立性。在最新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對中國人民銀行權利有一定的限制,中國人民銀行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和社會管理者共同管理,履行政府職責、進行金融管理、干預國民經濟;又是金融機構,管理全國金融業,履行銀行的職能。
上述狀況使中國人民銀行處在不絕對獨立的地位上。中央銀行缺乏獨立在職能、人事、經濟等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的相對獨立性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作為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行政上隸屬于國務院,對貨幣政策工具變量——貨幣發行量、利率、匯率等有制定和執行權,無最終決策權,國務院具有制定貨幣政策的最終決定權。這樣以來,由于央行和政府工作各有側重,在宏觀經濟目標上很容易出現分歧。其次,中國人民銀行在人事、組織方面具有行政依附性,具體表現在國務院主導央行領導人的任免。從世界范圍上來說,央行法律地位高、獨立性較強的國家,在穩定幣值這一央行首要目標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貨幣政策委員會為咨詢議事機構,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中國人民銀行的獨立性。
改革金融監管制度、修訂法律法規,目的是提高了我國中央銀行獨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地位,加強金融監管。在新修訂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強化了其重要職能,對我國中央銀行政策獨立性有絕大的優勢。
三、加強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建議
雖然理論及實踐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證明了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極度重要性。但是國內許多外在和內在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發展。同樣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一步與世界經濟接軌,國際金融環境也是制約獨立性發展的因素。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需要加強并完善來面對宏觀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只有較強的獨立性,才能有更好的貨幣政策制定與執行,更好的拒絕政府的不合理介入,進而從源頭上減輕通貨膨脹等不利因素對經濟的產生的不利影響。具體來說,要加強中央銀行獨立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提高中央銀行的政治地位及獨立性
我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薄弱根本原因是其屬于國務院管理。增強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最終目標是組織上獨立于政府,隸屬于全國人大,免除受到政府短期政策的控制,保持連續的貨幣政策,建立一個由經濟學資深學者及各界代表為成員的有貨幣決定權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使貨幣政策委員會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最高的權力機構。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在任時間應該超過政治領導人的在任時間,并且兩者任期之間應適當錯開;委員的解聘權力歸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取消政府的投票權,只保留對貨幣政策提出建議的權力;同時,為了保證獨立穩健權威嚴謹的貨幣政策,要更高層次的規定來要求職責和表決程序等方面。
2加強立法搞好與財政部的經濟關系
處理財政資金問題是中央銀行經濟獨立性重中之重的問題。在《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管理好政府財政預算,不能超預算透支,不能對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進行直接認購與包銷,財政部無權制約資金使用,但是在實際中屢有違反。在面對這種處境,中國人民銀行更要依法做事,嚴格自己的職責,堅決杜絕對超預算透支、無條件貸款,加強監管財政部關于貸款額、借款方式、期限等方面,對違反者追究法律責任。中央銀行既要依法保持資金獨立性,也要與財政部保持密切合作關系。
3關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獨立性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根據國務院總理提名,由人民代表大會決定,不受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制約。我國貨幣政策的發展方向往往受行長個人能力和思想等因素的影響。這樣,是加強了貨幣政策的執行率,能較快達到穩定價格,但是,因行長的個人因素可能引發令人擔憂的貨幣政策波動危機。制度約束缺失、非民主性合議,使得中央銀行決策顯得隨意,且準確性減低,導致國家宏觀經濟無法穩定發展,中央銀行自身運行欠缺安全性。所以加強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制約和決策作用是大勢所趨的。目前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無權決策貨幣政策,和其他國家相比還待加強。在未來貨幣政策委員要成為中央銀行最高決策機構, 在要制定詳細的條款,規定其組成、產生、任期、離任等。另外,其成員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副行長、支行行長、適當的政府官員和金融、法律界人士組成。
參考文獻:
[1] 字蘭、黃儒靖 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9(22)
[2] 劉萬琪 淺談中國中央銀行獨立性[J]企業導報,2011(9)
[3] 王紅玉 論我國中央銀行的獨立性[J]商品與質量,2011(10)
[4] 李晨輝中央銀行獨立性問題研究[J]學者專論,2012(3)
[5] 黃京燕淺議我國央行的獨立性[J]中國農業會計,2011(8)
[6] 金建平淺論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J]當代經濟,2010(8)
[7] 霍叢叢、趙昌蚌關于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思考[J]華商,2008(22)
[8] 紀晴對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現狀評價及政策建議[J]今日南國,2009(8)
[9] 閆素仙、吳曉峰、陶建新中央銀行獨立性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10(8)
[10] 江萬里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比較分析[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