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芳
摘要:產品在獲利空間縮小的情況下,成本的扭曲、失真很可能導致決策失敗:盲目擴大生產那些實際成本較高的產品而形成虧損;或者拒絕價格合理的訂單,使企業丟掉實際成本較低的產品市場份額。企業管理者可以依據作業成本法提供的信息更好的對產品、服務進行定價,使獲得的收入與所付出的成本能夠匹配。本文用企業成本法核算A產品成本,以獲取更準確的成本信息支持企業實施市場低成本滲透策略,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價格。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競爭;價格;研究
一、引言
A產品是某企業縱向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終端產品,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重要包裝產品的原材料。目前市場容量約25萬噸/年,下游生產企業和經銷商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A產品市場銷售、質量水平及銷售價格狀況如下表。
主要競爭對手年銷售量(萬噸)產品質量等級銷售價格(元/噸)
甲企業10低10000
乙企業7高12000
丙企業4中11000
丁企業3中11000
某企業1中11000
某企業A產品現有產能4萬噸/年,現市場銷售量只有10000多噸,產能閑置嚴重。通過市場分析,A產品價格彈性較大,某企業A產品如降價至甲企業同類產品價格水平,預計銷售量將翻兩番,可充分釋放企業剩余產能。但某企業用傳統成本法核算A產品生產成本是8911/噸(見本文第三部分),加上營銷成本平均450元/噸,表明有市場潛力的A產品市場利潤已經很低,如降價至甲企業同類產品價格水平(10000元/噸)財務顯示企業是虧損的。傳統成本核算表明企業降價至甲企業價格水平競爭銷售是得不償失的。
準確核算A產品的成本,成為某企業A產品能不能采用低成本滲透策略,擴大市場銷量、釋放產能的關鍵。
二、作業成本法對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改進
傳統成本會計系統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成本計入不準確,成本信息缺乏配比性。現行的成本會計信息難以把握成本的真正動因,例如不恰當計入閑置生產能力成本導致成本計算過大;第二,難以預料資源的浪費,資源配置的靈活性不足,無法對資源配置作出適當的決策。例如難以估計實際的剩余、閑置生產能力;第三,不能為評價、決策提供準確信息。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相比具有如下主要優勢:第一,作業成本法不再僅限于傳統成本法所采用的單一數量分配基準,而是采用多元分配基準,將與產出量相關的制造費用和非產出量相關的制造費用區分開來,采用不同動因進行分配,使成本庫中歸集的制造費用更具同質性,費用分配與分配標準之間更具因果關系,能更準確地將成本追溯到各種產品;第二,作業成本法需要分析每項作業服務的產品及其耗用的資源,便于識別、消除高成本、無附加值作業,減少資源的浪費,使資源配置更加可信客觀;第三,作業成本法比傳統成本法需要更多的數據,也提供了較多的有關產品成本的估計數據,使產品成本信息更具價值,被廣泛用于預算管理、生產管理、產品定價、新產品開發、顧客盈利分析、企業戰略管理等諸多方面。
總之,作業成本法根據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成本指導思想,以作業作為核算和管理的對象,能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同時,通過對經營過程的作業分析,為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可增值作業”提供依據,以達到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基于作業成本法的A產品成本核算
某企業產業部共生產A、B兩種產品,按兩種方法分別計算當月生產成本:
1按傳統會計核算方法計算產品當月成本
表1 產業部成本匯總表
成本類別A產品B產品
產量(噸)1000800
直接材料(元/噸)40003700
直接人工(元/噸)500400
制造費用總數(元)7940000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產品直接匯總,制造費用以部門為基礎進行歸集,按產品重量在產品間予以分配。制造費用包含間接人工費用、油耗、電耗、調試準備費、設備維護費、場內運轉費、固定資產折舊以及辦公費等。
制造費用分配系數=7940000÷(1000+800)=4411元/噸
A產品生產成本=4000+500+4411=8911元/噸
B產品生產成本=3700+400+4411=8511元/噸
2按作業成本法計算產品當月成本
(1)區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分析后確定作業。經過詳盡的分析,對產業部共建立七個作業:粗制、精制、烘干、分切、場內運轉、調試準備、質檢。
(2)分配資源到產品和作業上,形成作業成本庫。直接費用主要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分配到A、B產品。間接費用大部分可以直接歸屬到具體作業上,各作業消耗資源成本詳見表2:
表2 產業部作業消耗資源明細表
作業粗制精制烘干分切場內運轉調試準備質檢
資源費用500000800000360000500000100000
30000050000
(3)選擇代表性作業動因,計算單位作業成本。對作業中心進行綜合分析,考慮到各個作業產生的動因、計量成本以及有關程度后選取適當的有代表性的作業動因詳見表3:
表3 產業部作業及作業動因一覽表
作業粗制精制烘干分切場內運轉調試準備質檢
作業動因通過長度通過長度烘干批次分切長度
產品重量調試次數檢測次數
(4)按作業動因量計算各作業消耗資源分配率,進行對標及有效性分析,與我司最佳水平或同業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尋找成本最低的價值創造方式。詳見下表4:
表4 產業部作業動因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