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容
摘要:“村財鄉管村用”模式是參照我縣“鄉財縣管鄉用”模式而來,是南江縣域經濟發展到特定階段,必然要創新的一種農村管財、理財、用財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來,通過對全縣522個行政村的賬務集中管理,規范了農村財務的核算,統一了“村兩委”的支出范圍,使農村財務由事后監督變為事前監督,大大節約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行政成本,增強了資金的使用透明度,加大了民主理財的力度,拓展了理財空間,提高了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益,減少了干群之間的矛盾,提升了基層干部的形象。“村財鄉管村用”管理模式為我縣正在進行的新農村建設增添了活力,對于農村發展、穩定顯得極為重要,對理順、規范農村財務是萬全之策,但是“材財鄉管村用”制度不是一陳不變,要一步一步進行完善,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
關鍵詞:村財鄉管;資源代理;核算;民主理財
一、南江縣概況
南江縣轄48個鄉(鎮)、522個行政村,86個社區,總人口約7036萬人,耕地總面積約4235萬畝,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牧結合的國家級貧困縣、是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主要集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在512汶川地震中屬于重災縣之一。
南江有豐富的資源寶庫。境內有野生動物195種,珍稀植物46種,礦產資源豐富多達50余種,如煤、石油、天然氣、鐵等,另該地區也是特色產業基地,如具有一定規模的山核桃、金銀花、富硒茶、黃羊等,素有大巴山“百寶箱”之美譽。
南江是原生態家園。全縣森林覆蓋率622%,其中原始森林占地40155公頃、森林覆蓋率975%,原生態旅游景區占有830平方公里,整個綠化率達到985%。擁有兩個“國”字品牌的風景名勝區,分別為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光霧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中國最具原生態旅游資源大縣,中國生態旅游大縣以及中國紅葉之鄉。自2004年以來在全縣范圍內推行了“村財鄉管村用”管理模式,以盤活現有資產為突破口,狠抓農村財務管理、有效地解決了村級兩委組織“有錢辦事、有人辦事、有信心辦事”的問題,為廣大村民謀取最大利益,大大緩解了以往較為緊張的干群關系,從而增進了干部的親和力,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正在實施的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活力和動力。
二、“村財鄉管”重要性認識
(一)農村財務管理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關系到每一位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的發展和穩定大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很多矛盾,制度不完善,監督力度不到位,所謂財經小組形同虛設。部分村干部貪污、挪用,虛列支出等現象較為普遍,造成干部群眾關系緊張。
(二)村級財務問題和財務糾紛問題始終是農民關心的焦點。目前已成為村民上訪的一大問題。農民上訪案件資料顯示,多數因農村財務管理問題引發的。隨心所欲的財務管理現狀嚴重地影響了農村的穩定,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格格不入,已到了必須徹底解決的地步了。
(三)近年來,南江在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行“村財鄉管村用”工作模式后,改變了過去村級財務混亂的狀況,取得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增長、支出成本下降快速、干部的親和力進一步加強,干群關心真正的融洽,極大地推動我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四)在全面建設新農村的征程中,我縣把“村財鄉管村用”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五)“村財鄉管村用”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現階段探索我縣對鄉鎮財政所內設會計核算中心,對村級財務實行代理記賬的理想辦法和有效形式。
三、實行“村財鄉管”的必要性
(一)管理與核算相輔相成
從財經管理角度來講,村級財務工作主要的兩個部分為村級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兩者為一個辯證統一體,主要體現在: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為會計核算,而會計核算的制度保證是財務管理。雖然兩者的關系非常密切,但仍各有側重點,如在職能、方法、內容及作用等方面,財務管理重在籌資、投資、決策以及資金的利用上,而會計核算必須依據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定,客觀真實的監督與反映所有經濟活動。
(二)村級財務工作以集中核算向統一管理轉化為主要發展趨勢
會計核算在集中核算工作中是一種形式,會計監督在核算中是核心,實質上核算中心也就是一個監控中心,如果核算中心只負責會計核算工作,就會使村級會計集中核算改革失去意義,從而無法達到改革的真正目的,會計集中核算工作中將統一管理型轉化作為最根本的要求。
(三)深化對村級財務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
核算中心的監督職能是通過對原始票據的審核但又不能僅限于會計監督憑證,在一定的時候可以追憶到事由的發展進程上,工作重心應從報賬和記賬的具體事務中逐步向會計審核和會計監督轉化,即加強對村級財務的事中和事后監督,這就要求核算中心業務人員的要有職業敏感,提高辨別真偽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代理核算提高了村級組織的服務能力
強化村級財務管理,就是為了更好服務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為質、服務為民,管理與服務并重,強化財務管理于服務之中。緊密結合各村的實際情況及存在問題,提供切實高效的服務,為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各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四、實行“村財鄉管”的實效
(一)會計基礎工作進一步規范
1統一記賬方法。我縣因地處邊遠山區,經濟還是較落后,村鄉交通很不發達各村財會人員業務水平還比較低,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實行代理會計核算后,鄉(鎮)會計核算中心統一使用 “借貸記賬”法。
2統一會計科目及會計賬薄。鄉(鎮)會計核算中心按《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以及《會計法》的基本要求,對應收、應付、固定資產臺賬、內部往來明細賬及總賬等都進行了分村設立,并對會計科目設置作好進一步規范,統一實行“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
3收支票據統一規范。鄉(鎮)會計核算中心統一的要求了村級收支票據,統一使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內部收款專用收據》來作為對內部收款時票據,而統一用會計核算中心代開《四川省行政事業單位收款收據》作為對外部收款時的票據,在支出方面,針對村級客觀情況,統一印制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專用付款憑據》來代替正規稅務發票。
(二)財務核算的真實性進一步提高
鄉(鎮)會計核算中心代理會計由縣財政局匯同縣人力資源管理局在全縣抽調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及業務能力強的同志擔任,人事管理歸鄉(鎮)人民政府和縣財政局雙重領導,排除了人為因素干擾,能比較真實、準確地反映村級財務活動的真實情況。
(三)推動相關財務制度的建設和落實
設立一個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并設置會計核算崗位,建立健全一系列村級財務會計制度(如:村級收支預決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機制、會計核算崗位觀察職責、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民主理財制度及財務公開機制等等),進一步健全并落實上述會計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并解決村級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者不足之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完善,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科學、合理、民主的財務會計管理模式,最終還可反作用于促進各項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四)村級財務檔案管理更加規范
鄉(鎮)會計核算中心,為了對村級財務資料進行統一規范裝訂、歸檔保管,建立了專門的村級財務檔案室,實行一村一柜,確保了檔案的安全和完整。
(五)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實行‘村財鄉管后,村上的錢由鄉上管理,村級財務活動公開透明,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改變了村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提高了干部的廉政建設,既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又促進了基層黨風廉政建設。
(六)資金使用、分配及時到位。
全縣各項資金分配到位,村級所有資金按預算指標全額分配到各行政村和居委會,鄉(鎮)人民政府不得挪用截留。
(七)“村財鄉管”工作實施后,節約了村集體經常性開支,精減了村級財務人員,減少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工資性支出。
(八)村級報賬員、核算中心出納、代辦會計明確分工,任務剛化,提高了他們完成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在有效實行了“村級財務收支預算決算”制度后,全面執行“財務審批制度”和限額審批權限,根據收入情況來審批支出,減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費。
(九)實行村級財務公開制度和民主理財小組的監督,提高了財務公開透明度,緩解了干群關系,使農民能夠及時了解到村集體各項收入和支出的使用情況。
(十一)“村財鄉管村用”工作的實施,較好地解決了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有人辦事,有信心辦事”的問題,給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有效地夯實了農村基層組織的經濟基礎,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
五、存在的問題
(一)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村會計的崗位責任淡化,由原來的會計變為現在的報賬員,降低其工作的積極性;
(二)有些村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家底不清,產權不明,給鄉(鎮)管理工作帶來麻煩。
(三)實行村賬鄉管后,村民主理財小組履職觀念淡薄,過分依賴于村集體經濟組織,給鄉(鎮)管理增加工作量。
(四)村財經小組成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法制觀念淡薄,責任意識不強,沒有認真履行自已的職責。
(五)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程度有待提高,白條現象較多,報賬不夠及時。
(六)村級組織招待費屢禁不止,規定與現實有些出入,隱性招待費難以控制。
(七)“村財鄉管”制度還未完善。作為一個創新的社會管理方法,雖然有“鄉財縣管鄉用”作為參考,但是農村基層組織無論是在文化水平、思想認識和制度建設上都存在巨大差距,需要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
(八)由于管理、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鄉、村干部沒有積極投入到工作中,造成部分工作有措施沒落實,財務公開制度不夠細化。
(九)“村財鄉管”制度執行不到位。有法可依還需有法必依。
六、建議和對策
(一)落實崗位培訓。縣財政局和鄉鎮財政所應充分發
揮在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業務、加強對會計法的宣傳、組織開
展村級財會人員定期崗位培訓,提升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和責任意識,增強其財務管理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崗位責任制度。讓村民理財小組成員清楚村上所有收支情況,入賬前必須由民主理財小組長對每張支出票據進行簽字和蓋章;強化責任考核制度,實行報酬與崗位考核掛鉤,以加強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崗位責任制建設。
(三)探索改進村財務公開,提升公開的質量。村要建立財務公開專欄,將村級財務收支情況每季度張榜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季末將村財務報表交村備查存檔,并報鎮主要領導,年終向村民代表會議報告一次一年來的財務狀況。
(四)在公開方案的制定上要科學、精細、明了,讓群眾一看就懂,特別是要將公開的內容細化到支出科目的最明細——目級。
(五)健全和完善財務公開的監督檢查制度和考核制度。對各村級組織公開的財務內容,鄉(鎮)財政所要及時收集并疏理群眾反饋的信息,對群眾反映的帶有普遍性的熱點問題要認真研究,并及時拿出整改方案向群眾釋疑。
(六)嚴肅財經法規和紀律,實行財務定期審查制度,建立村級財務管理責任追究制度,提升鄉(鎮)會計核算人員綜合素質。
(七)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總結中提高,進一步完善委托鄉鎮會計核算中心的會計隊伍管理體制,縣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行村級會計業務委托代理制,實行村財鄉管,集中記賬,嚴把會計審核關和核算的質量關。
(八)資金的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即:收入全額上繳,開支按計劃撥付的資金鏈條。
(九)對原始憑證堅持簽審制度。每筆開支的原始憑證要堅持“三簽一審”的工作程序。
(十)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堅持一個漏斗下的使用原則。收支兩條線制度是“村財鄉管”監督工作的核心內容。
(十一)健全鄉鎮和村級組織內部管理機制,完善“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工作職能職責,明確村級理財小組的崗位責任,形成一整套村級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資產承包、資金融通、民主管理監督和集體資產虧損責任追究制度,強化農村財務管理,使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提高集體資金的運營質量和效益,使南江的“村財鄉管村用”的好方法,好經驗不斷革新、不斷進步,使之結出豐碩的成果,讓農村財務管理的路子越來越寬廣。
參考文獻:
[1] 南江縣情簡介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相關法規
[3] 關于“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規定
[4] 《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