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榕
摘要:作文教學在培養初中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發展他們的健康個性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和影響,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條件。在教學過程中,作者努力構建開放式課堂,在提升作文教學效率方面開辟出一條新路子,有效推進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在本文中,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從聯結課堂內外,素材積累開放化;貼近學生生活,內容選材開放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作文評價開放化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能拋磚引玉,給廣大同仁的開放式作文教學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開放式課堂 作文教學
教育家黃光碩先生曾說過:“學生的語文學得怎么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學生語文能力過不過關,作文也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創造理論指出,創造是作文教學的本質,構建開放式作文課堂是提升作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遺憾的是,多年來,在應試教育急功近利思想的不良引導下,初中作文教學存在著課堂與生活割裂、千篇一律、閉門造車等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作文教學的效率。下面,作者就自己在構建開放式作文課堂中的點滴做法與大家分享一二。
一、聯結課堂內外,素材積累開放化
現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不喜歡寫作,更沒有自覺摘抄、寫日記積累素材的習慣。究其原因,一方面與當前學生的學業壓力過重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語文教師的引導不夠有關。郭沫若說過:“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學生沒有深厚、廣博的素材積累,在寫作的過程中“無米下炊”,寫出來的作文味同嚼蠟,并逐步衍化為一種惡性循環,給我們的作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作者積極聯結課堂內外,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中多思考、細觀察,再經過集中、提煉、加工形成作文材料,以開放式的素材積累為構建高效的作文課堂奠定基石,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生活中的素材積累
例一:放學回家的路上,遍地的野花色澤艷麗、花香撲鼻。清風拂來,花兒們似乎都在向自己點頭致意……。剎那間,我感覺到了自然的饋贈、生活的美好。原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啊!
例二:早飯,母親照例做了我最喜歡的片兒湯,上面還臥著一個荷包蛋。一陣狼吞虎咽之后,碗底竟然還有一個荷包蛋。抬頭,母親還在廚房忙碌著。
“媽!”
“怎么了,快點吃完上學去!”
“嗯,我吃好了,走了啊!”
我喉嚨一陣哽咽,理解了母愛,似乎兩個荷包蛋讓我一瞬間長大了。
例三:晚上停電了,看著明滅閃爍的蠟燭氤氳了一屋子的黃暈,反而覺得沒有電的時光真是安靜,或許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吧,適當地停下來休息一下,回憶過去、暢想未來,也是一項生活的內容、生命的精彩!
2.課堂上的素材積累
例一:《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寫了文章作者童年時的一次脫險經歷,它告訴我們,生活中的挫折與困境無處不在,我們要冷靜、勇敢,尋找正確的方法一步步解決。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需要我們用心咀嚼。
例二:《濟南的冬天》一文中,老舍先生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進行寫作,這種描寫手法值得我們在寫景過程中借鑒。另外,文章中“小搖籃”“看護婦”等比喻和“睡著” “喚醒”等擬人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及“臥”字等極具表現力的詞語都在提醒我們,在作文中要調動多種寫作手段,讓我們筆下的文字具有生命的活力。
例三:《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以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點染了一個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千百年來被文人墨客傳頌不衰。教材中,很多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詩詞名句都值得我們認真積累,為今后的寫作活動引入了汩汩清泉。
二、貼近學生生活,內容選材開放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生的作文要情感真摯,表達自己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的獨特感受與真切體驗。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初中作文課堂教學要淡化技法,強調貼近學生生活,在作文選材方面要以手寫心,抒發真情實感。鑒于目前初中生作文中假大空現象嚴重的狀況,作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內容選材開放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譬如,在初中作文課上,父母之愛無疑是最廣泛的一種作文題材。但長期以來,歌頌父愛母愛之偉大、無私,寫自己不理解父母苦心的自責、慚愧、內疚成為學生習作的主旋律,無論是從選材,還是從情感抒發上都略顯狹窄、單一,而生活中父母與兒女間的情感無疑要比學生表達出來的要豐富、廣闊得多。《羚羊木雕》一文的教學結束后,作者覺得這篇文章所描寫的兩代人在親情、友情、人生、理想、價值觀方面的差異引人深思,是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有效途徑。果不其然,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的習作令人耳目一新。
生1:昨天又和媽媽吵了起來,是午飯的問題。媽媽炸了兩個雞腿,非得讓我都吃了,我讓媽媽吃一個,媽媽說我正長身體讓我自己吃,不要管她。媽媽就不需要健康的身體了嗎?我知道媽媽是愛我的,但我錯了嗎?
生2:老師,我喜歡班里的小張同學,她長得漂亮,成績優異,我們兩個從小便關系要好,我喜歡和她一起討論問題、一起做作業,這有什么不對嗎?為什么大家都對我說不要摘“青蘋果”之類的話,我僅僅是喜歡和她一起努力學習而已……
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作文評價開放化
傳統的作文評價體系存在著評價流程閉塞、有效反饋周期較長、學生不能充分參與等弊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積極構建多元化、開放式的評價體系。評價方式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打出分數,也可以評出等級。教師既要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更要發現學生習作中的亮點,還要讓學生參與進來,進行自評、互評,在多角度、多層次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升華作文評價效率。下面,作者以“墻”這個話題作文為例,就課堂上學生互評的情況與大家交流一下。
評價一:你的文章能將“墻”固化為民族之墻——長城,視角獨特,視野開闊,以長城為線索闡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民族文明,引人深思、令人欽佩。遺憾的是,如果你能夠插入一些豐富、生動的歷史典故,會更有文學色彩和人文深度。
效果:得到同班同學的認同與肯定,會讓學生體驗到不一樣的愉悅感,激發他們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與動力。另外,由于這名學生的評價,學生開始到圖書館、到網絡中查找關于長城的歷史史實和典故:眾志成城、兵臨城下、孟姜女哭長城、萬年灰與燕京城等。這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評價二:你采用象征的手法,從生活中的影壁——墻,延伸到人與人之間的心靈之墻,你的文章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對我今后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我決定今后不再封閉自己,要向大家敞開心扉,和同學們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效果:在作文互評教學環節中能解開學生性格方面的癥結,這是教師之前遠不可想象的。這份課堂評價對于學生理解“借物喻理”的作文技巧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品行、思想道德方面的進步,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文章應該怎樣作,我是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因為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故而,構建開放式作文課堂是提升作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匡彩萍.開放式課堂教學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
[2]張建國.淺談初中階段開放性作文教學體系的構建[J].文摘資料,2011(9).
[3]李乃友,宋洪濤,宋紅美.在開放中,讓學生放飛心靈——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作文教學的研究[J].中學語文教育論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