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培華 龔奕
摘 要:證券市場審計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發行市場和交易市場中。文章分析了證券發行過程中的局限性和證券交易中的局限性。證券發行與證券交易共同組成了完整的證券市場,二者具有各自的特點,并且具有相應的局限性?;谧C券審計與證券監管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文章提出了解決證券市場局限性的改進措施。為提高我國證券審計質量,促進證券市場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證券市場;證券發行審計;局限性;改進措施
證券審計市場以審計服務和審計產品為交易對象,是由審計監管和執行單位與上市公司之間共同組成的交易市場。上市公司的監管制度,證券發行審計和交易審計都對市場的運行具有直接影響。目前,在證券市場審計中,無論是發行審計還是交易審計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解決方案也成為文章討論的重點。
一、證券審計的特點及作用
(一)證券審計的特點
證券發行審計不同于普通的財務收支審計,主要體現為證券發行審計的審計責任范圍包括審計未退任和潛在投資者以及設計公眾,因此具有更高的影響力。企業財務信息需求者迫切需要真實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注冊會計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中轉作用,不完整的信息披露將使企業存在一定的運行風險。證券審計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這種風險,一旦審計質量降低,那么企業投資者、管理者以及相關利益鏈條內的所有人員利益將受到損失。證券發行市場的定價將出現不穩定現象,證券市場的穩定性將受到干擾。證券發行審計設計財務報表審計等多個方面。其中包括企業資產重組方案、企業內控效果以及企業未來盈利預測。這一特點是證券發行審計區別于普通財務報表審計。它要求關注證券發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企業內控制度,并且要進行持續關注,并且這些過程都要由注冊會計師完成。
(二)證券審計的作用
關于證券發行的作用,對于不同的發行者,其作用具有差別。對于發行企業而言,根據證券法的相關規定,企業在獲得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基礎上并由注冊會計師提供無保留意見的財務信息報告,才能夠進行證券發行。另外,審計的功能是獲取投資方的信任,并且擬上市企業將通過提高企業凈現金流和經營利潤的方式獲取現金流量指標,從而獲得上市資格。證券審計有利于提高證券監管效率。通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提交,法律意見提供將對企業監管起到輔助作用,彌補證券監管工作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并能夠對會計師事務所成員進行合理的處罰,促進從業人員和行業的規范性。也就是說,注冊會計師在證券監管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企業監管效率的提高和證券發行審計中,對注冊會計師的相關審計十分重要。證券審計還能夠對中介機構起到“免疫系統”作用,這種審計簽證只能可以確保擬上市公司證券發行過程的財務報表更加正規。
二、證券發行審計與證券交易審計之間的差別
證券發行審計與證券交易審計之間存在差別。發行市場的準入條件高,但退市則較為容易。證券發行先于證券交易,在具體的實踐中,其審計作用也高于證券交易審計。證券審計的作用在于對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監管和披露,一旦上市公司的信息出現問題,審計部門就應發揮其積極作用對其進行處罰以確保證券市場的穩定。
證券審計的力度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具體直接影響,而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則是企業運行現狀的體現。擬上市公司的審計過程設計投資者的利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則無法對資源實現優化配置,更重要的是發行證券無法定價,也就無法進行交易,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證券市場發行審計的重要作用。但相同的是,證券發行審計和交易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具有相同的責任。這種制度為注冊會計師與擬上市公司之間的虛假信息制造提供了條件,擬上市公司為了達到上市的目的必然希望與注冊會計師之間合作。因此,不同于證券交易,證券發行審計的審計程序較多,因此證券發行審計具有更高的責任,但顯然這種責任與審計質量的提高程度之間不成正比。
三、證券發行市場審計的局限性
證券發行和證券交易組成了完整的證券市場,兩者具有不同的特點,同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證券發行市場審計的局限性體現如下:
證券發行市場對審計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審計過程復雜,審計技術落后導致企業財務虛假信息大量存在。復雜的審計程序增加了發行市場審計的成本,在這種前提下進行證券發行必須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經濟補償,但實際上影響了其獨立性。這是由于擬發行證券企業將根據這一經濟補償對注冊會計師施加壓力,威脅其獨立。并且,在發行審計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的前提下,對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并未做相關要求。也就是說,在不違反審計法規的同時,注冊會計師可以選擇獨立,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審計風險。但發行市場審計的局限性依然存在,并且嚴重威脅著相關審計的進行。
四、證券交易市場的審計局限性
與發行市場不同,證券交易審計需要提供每年的財務報告,具有持續性。在交易證券審計過程中,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準確性是其工作重點,注冊會計師行為規范受到更多重視。在我國,《審計準則》具有以下規定:注冊會計師應關注會計報表信息與真實信息的不對稱性。注冊會計師應將欲獲取的會計審計信息通知審計管理部門,并由雙方商討確定審計方案。從而在審計過程中,對已審計會計報表的披露。如證券交易過程中,交易人員并未對其進行披露,則存在審計風險和審計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報告的年度性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持續性
審計報告以年為單位,體現上市公司財務的真實狀況。但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披露則具有即時性。媒體和社會公眾時刻關注著企業發展狀況,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披露。一旦某企業的隱藏信息被披露,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將遭到質疑。一旦上市公司出現經濟危機或者潛在風險,那么相應的就會增加注冊會計師和審計項目的風險,從而制約注冊會計師的發展,增加其工作量。
(二)審計監督力度不足
在證券發行過程中,審計人員會對其財務等相關報表進行嚴密核查,而在交易市場中,審計核查缺失現象明顯。這使得審計部門不了解企業現狀。同時,在我國,審計監管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這導致證券交易審計效率低下。雖然證監會對其監督體系進行了改革,組建了以獨立董事為領導的審計團隊,對在具體實施中其執行力度不足,依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審計過程中,注冊會計師通過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處罰或者評定了解市場公司運行狀況。因此財務信息的披露往往決定了上市公司的運行,在這個過程中,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證監會的監管能力,都對審計的最終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二者之間相互關聯,只有設計合理的審計程序,充分發揮證監會和注會計師的作用才能實現審計效率的提高,但就目前看,審計監督力度不足,制約了證券市場的發展。
五、如何改善證券市場審計的局限性
在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審計和監管同樣重要,證券發行和證券交易過程的局限性制約了其發展,基于此,我國應進行證券審計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積極作用,具體措施如下:
(一)改革證券審計市場準入制度
證券市場中,要求注冊會計師持證上崗,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一些專業人員作用的發揮。因此,為了給證券審計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其發展,應放寬其準入條件。對于優秀的注冊會計師,應允許其進入審計行業。并實施退出制度以提高行業競爭,最終提高審計效率,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
(二)完善證券審計責任法律履行機制
法律是確保證券審計規律性和合法性的關鍵,無論是發行還是交易,證券市場都應建立嚴格的法律訴訟機制。在我國,審計法律機制不健全已經導致審計虛假信息較多,審計效率嚴重降低。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建立完善的審計法律機制,嚴格控制審計虛假報告。實踐證明,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嚴格的懲罰措施能夠促進審計部門的規范性,從而提高證券審計質量。
(三)優化證券發行市場
證券發行作為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審計效果影響整個證券市場的發展。為了優化證券發行市場,提高證券發行的審計收費是一項重要策略。同提高證券發行的審計收費,能夠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起到督促作用。另外,應進一步完善審計收費的披露法規。證監會要明確審計收費數額和審計財務披露,并且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審計收費和相關披露。為了提高設計披露信息的可比性,審計收費披露的內容應進行一定的調整,通常要求其堅持完善、集中和強制原則,建立審計收費備案制度和相關信息反饋制度,最終實現審計效率的提高。
(四)證券交易市場的優化與改革
通過證券交易市場審計可以提高企業財務報表的合法性,但同時要求其它監管部門的積極配合。注冊會計師實際上只需要對財務報表的準確性負責,其它方面應由對應的部門負責。如市場公司的違規行為應由證監會等監管部門進行披露,注冊會計師應該利用這些而注冊會計師的任務是通過審計監管和相關信息披露了解上市公司。
六、總結
目前,我國的市場公司證券市場發展處于改革和探索階段,相關制度不完善,監管和執行力度不足是其主要現狀。如何規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和證券交易是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具有明顯的作用,然而注冊會計師自身素質問題和過分依賴注冊會計師的現狀使得其積極作用難以發揮。雖然證券發行的審計作用高于證券交易審計,但并不意味著交易審計的規范可以被忽視。注冊會計師準入門檻的提高使得該行業缺乏專業的人才,導致審計存在風險。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分析了上市企業證券發行審計和交易審計的不同特點和審計上的區別,從而明確證券市場審計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正確的解決對策不斷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審計制度,提高審計效率,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和發展。(作者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邱涵深.試析證券發行審計的作用與局限性[J].財會月刊,2012(11).
[2] 焦學文.證券公司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現狀及趨勢[J].審計&理財,2014(05).
[3] 安漢村.證券公司信息系統審計中的關鍵技術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0).
[4] 吳敏,李桂波.論證券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2).
[5] 莊飛鵬,李曉慧.證券審計市場集中度及對審計質量的影響[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