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德旺 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科研發展:從“高水平模仿”到“高水平創新”
文|陳德旺 北京交通大學
近年來,我國科研學術界的各項論文指標在政策的強力刺激和科研單位的量化考核推動下,得到快速增加。我國的論文總數,不用想,不用算,肯定名列世界第一。就連英文SCI論文也穩居世界第二,Nature、Science等頂級期刊論文的不斷涌現,躍居亞洲第一。不管從哪個方面說,這肯定是一個進步。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基本相稱。
中國科研發展到哪個階段,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如果看新聞聯播,形勢一片大好,重大突破一個接一個,嫦娥登月,北斗導航,蛟龍潛海。如果看科學網博客,科研學術界問題多多,學術腐敗,創新乏力,論文灌水似乎成為了大家爭論的焦點問題。中國太大,科研人員太多,中國科研到底發展到了什么階段,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就個人經歷,試圖管中窺豹,說說中國科研發展階段,僅供參考。
20年前,那時我剛上大學。那時,普通大學每年招生的本科生,不過1000人。那時的大學的老師大部分都是本校留校的,也多以本科為主、碩士為輔,博士很稀少,幾乎沒見過在國外畢業的博士擔任老師。
20年后的今天,我已經在不同的大學研究所度過了20年的時光?,F在的大學本科生一年招生人數約5000人。現在,大學的老師都是面向國內外招聘,老師都來自五湖四海,一個好一點的實驗室一般都有幾個畢業于不同國家的博士?,F在的大學老師,以博士和博士后為主,碩士為輔,本科生已經很稀少了。國外的博士和教授,也經常能見到。
想起16年前的1998年。那一年,王菲、那英的《相約九八》特別流行;也是那一年,我懷著對科研無比景仰的心情,免試上研究生;那一年,全國研究生的招生數量不到5萬。那時候,一個學院一年招收的研究生不過一二十人,博士生絕對是屈指可數。那時候,幾乎沒有研究生能有機會受到國家公派出國交流訪問。研究生很少看英文文獻,很少有人用英文寫作。如能發表一篇英文國際會議論文,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研究生部都要大力宣傳。那時候,我們看中文論文,寫中文論文,閉門造車,可謂處于科研的第一個階段:“低水平改進”。
16年后的今天,我指導的研究生看英文文獻可謂家常便飯,用英文寫作也是基本訓練。現在的研究生發表英文國際會議論文是司空見慣。由于國際會議論文太多,研究生院都要下文件要求少發表會議論文?,F在,重點大學一年招生的碩士生都有三四千人,博士生都比16年前的碩士生多。現在的博士生大部分都有出國留學訪問的經歷,出國和回國的博士生更是絡繹不絕。最近見到一名博士生,剛從國外訪問1年回來,短短1年,就發表了3篇國際期刊論文。更重要的是,他的談吐明顯自信很多,對國內外發展滔滔不絕。
我指導的第一名博士生經常閱讀IEEE Transaction論文,經常和我一起討論,終于從中獲得了一個好的想法。經過我的鼓勵和多次修改,他今年居然發表了他的第一篇IEEE Transaction論文?,F在,這樣的博士生不止他一個,別的實驗室和其他學院還有不少,研究生院也毋須進行宣傳,只是在自己的實驗室有點小名氣而已。
雖然,經過20年的努力,我們的原始創新能力還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提高,還是以學習、模仿、集成和改進國外著名專家的理論、模型和算法為主。但顯然,我們的科研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可以稱之為“高水平模仿”。
相對西方約200年的正規科研和大學教育,我們的發展速度夠快的了,真的不能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希望,也相信,下一個20年,到了2034年的時候,我們的科研能進入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高水平創新”階段。那時候,我們提出新的理論、模型與算法,讓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去學習、模仿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