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千
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對于應用性大學而言,如何轉型培養行業和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進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成為諸多學者關注的焦點,而目前學生的就業渠道非常廣闊,形式多樣,近年來,越來越的應屆大學生從事外資企業財務的工作,鑒于國內對此研究的內容較少,本文結合行業特點與工作經驗,分析了外資企業財務崗位設置的類型與特點,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向,希望對應用性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時從人才培養目標上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外資企業;財務崗位;職業素養
一、 從財務的角度對外企企業的界定
歐洲公司、北美公司、日韓公司對財務部門的職能分工也不同,越大的集團(例如排名在世界100強內)越有其獨特的組織架構和崗位頭銜,在其他企業不通用。比較純粹和狹義的“外企”可稱為跨國公司,英文簡稱MNC(Multinational Company)。廣義的外企還包括:該公司只是股本中有外資注入,或者外方公司擁有控股權,不代表外方參與運營管理決策,這里只能就前者中的歐美MNC里的財務崗位做科普性的介紹,日韓企業暫時接觸較少,以后補充。
二、 外資企業的具體類型
1.歐洲公司(代表國家是德法瑞)的財務職能??傮w來說,歐洲MNC的下屬子公司里,財務部門的日常工作通常分兩條線:會計核算(Accounting)與財務控制(Controlling),可以大致理解為,前者是財務會計,負責日常會計交易處理、結賬、出具財務報告和管理報告、稅務申報和繳納、出納、資金結算與銀行關系,后者是管理會計,負責預算、預測、財務分析、決策支持。很多中資企業在財務崗位分工上不強調職能定位,而是從報表出發、按科目或者是會計要素分工設崗,財務會計(Accounting)是法定的責任,所以會計分錄和記賬是一定要做的,很多中資企業在財務崗位分工上不強調職能定位,而是從報表出發、按科目或者是會計要素分工設崗,比如成本會計既要做成本核算(Accounting)又要做成本分析(Controlling),資產會計既要做固定資產相關的會計分錄、維護資產臺賬和盤點(Accounting),又要做資本性支出的分析(Controlling),最后容易形成的結果是:財務會計(Accounting)是法定的責任,所以會計分錄和記賬是一定要做的,至于管理會計(Controlling)不是法定的責任。所以從這類中資企業轉到外企工作,首先要轉換的思維就是按職能定位分工:做賬的不管分析,分析的不管做賬。
2. 美國公司的財務職能。美國的MNC里財務崗的分工與歐洲公司不同的是沒有Controlling的稱謂,要么叫Financial Analyst(財務分析),要么叫Financial Planning Analyst(財務計劃與分析,FP&A),現在很多國內企業招財務分析崗也喜歡叫FP&A了,就是學的美資企業。FP&A的職責和歐洲公司Controlling的職責類似,也是管分析不做賬的,但美國MNC里的FP&A更注重計劃,也就是各種短期預測,教材上應該叫滾動預測(Rolling Forecast),有的美資企業叫業績展望(Outlook),這些短期預測頻率至少是月度,有的還每周預測,所以在美資上市公司的MNC里做FP&A的一大感觸是:不僅是財務,包括業務部門,預測的功能都很強,而且做的很細,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美國公司的管理會計水平是前沿的。
3. 美國公司的財務職能。美國的MNC里財務崗的分工與歐洲公司不同的是沒有Controlling的稱謂,要么叫Financial Analyst(財務分析),要么叫Financial Planning Analyst(財務計劃與分析,FP&A),美國MNC里的FP&A更注重計劃,也就是各種短期預測,有的美資企業叫業績展望(Outlook),這些短期預測頻率至少是月度,有的還每周預測,所以在美資上市公司的MNC里做FP&A不僅是財務,包括業務部門,預測的功能都很強,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美國公司的管理會計水平是前沿的。
4. 會計核算類崗位。不論歐洲還是美國的MNC,會計這條線的內部分工都比較類似,除了要滿足內部控制基本的不相容職責分離的要求,在頭銜稱謂和職責描述上與國內很多企業不同。由于MNC通常信息化程度較高,ERP系統都是業務與財務模塊高度集成的,所以會計組的分工也常常是基于業務循環不是基于科目或會計要素,例如在信息化程度比較低的國內企業的財務部門,常有往來賬會計(或往來科)、結算會計(結算科)、費用會計的崗位,但是在MNC是沒有的,在外企,不論歐資還是美資,都會把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分開設崗,前者簡稱AR(Accounts Receivable),后者簡稱AP(Accounts Payable),一切與采購到付款這個業務循環相關的業務都歸AP組來核算,所以費用會計就是外企的AP會計。
5. 公司職能型財務崗(Corporate Function)。這類崗位在MNC的中國企業中應該不多,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大型外企的中國區或亞太區總部,很少出現在二三線城市的運營子公司,在一些美國公司,習慣把這些職能統稱為Infrastructure,這些財務職能主要包括司庫(Treasury)、稅務籌劃與咨詢、內部審計(IA),前面說的負責會計核算的共享服務中心通常也屬于這類職能型財務部門。
6. Controller。這類崗位以美國企業為代表的治理架構下,上市公司財務的最高負責人稱CFO,那么如果把不上市的私人企業都考慮在內,財務總監應該是一個公司財務的最高負責人,區別只在于上市公司的CFO更強調管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關系,還要負責法務,而且CFO和CEO一起對董事會負責,而非上市的私營公司的財務總監沒有這些職責,只是做為財務這個職能的負責人對總經理負責。當然有些集團控股的子公司如果獨立上市和面對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這種公司也可以稱之為Ultimate company。那么,外企那些大大小小的FC,不對投資者和董事會負責,不是Ultimate company,它的財務負責人就不能稱為財務總監。
三、 國內應用性本科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1.職業素養與能力目標
(1).專業知識方面應具備會計、管理會計等相關會計專業知識;(2).投資理財方面應具備資本運作、財稅籌劃、企事業及個人投資可行性分析與運營等;(3).企業相關知識方面應具備生產工藝及工藝路線、產品市場調研與分析、企業管理等知識與經驗;(4).綜合外圍知識與拓展方面應具備經濟學、統計學、審計、辯證法、法學、營銷學、產品知識與工藝與結構、人際關系、心理學、人力資源、流程管理與優化及重組再造、品牌CI統籌、國際法學、國際財稅知識與經驗等等。
2、應該俱備心態:
(1).責心強、原則性強、工作仔細;(2).時間觀念強、成本意識強、主人翁意識強;(3).團隊組織能力強、學習能力要強等。
3.應該具備經驗與閱歷:
(1).一般會計:具備基本財會知識;(2)專業會計:具備其專業會計知識與經驗時間觀念強、成本意識強、主人翁意識強,外加相關管理知識更好;(3).管理會計:具備相關會計素質及管理知識與經驗另加責心強、原則性強、工作仔細;時間觀念強、成本意識強、主人翁意識強;(4).財務管理:具備相關會計素質及管理知識與經驗,并需具備資本運作、財稅籌劃、企事業及個人投資可行性分析與運營等、具備生產工藝及工藝路線、產品市場調研與分析、企業管理等知識與經驗和責心強、原則性強、工作仔細、團隊組織能力強、學習能力要強;(5).綜合財務管理:具備相關會計素質及管理知識與經驗;(6).專業財務管理:同(4)并具備(5)的全部;(7).全面且專業管理:具備以上全部能力與經驗,并俱備外向延伸能力特強的。(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杰賓斯,阿里斯特.K.梅森.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職業判斷研究項目之二:財務報告中的職業判斷.胡志穎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9):15-18
[2]夏博輝.論會計職業判斷.會計研究,2011,(4):36-40
[3]許家林,高文迸,孫賢林.會計教育國際化:經濟全球化的期待與呼喚.理工高教研究.
[4]朱建國.數字經濟下的會計預言一會計教育.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8
[5]史蒂夫·阿爾伯切特.會計教育發展的對策.會計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