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民++楊華
【摘 要】 選取湖南省13個市2002—2012年相關的面板數據,利用動態系統廣義矩估計(GMM)方法對湖南省財政支出與產業轉型升級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財政支出規模與產業轉型升級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正向效應微弱;財政支出結構與產業轉型升級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實證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財政支出; 產業轉型升級; GMM模型
中圖分類號:F062.9;F81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1-0088-03
一、引言
當前,我國已步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從湖南省的情況來看,進入21世紀以來,湖南省三大產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產業結構也日趨合理。三次產業產值比由2000年的21.3:39.6:39.1轉變為2012年的13.6:47.4:39.0。從2012年的產業結構數據來看,湖南省第一產業比重為13.6%,與第一產業比重最低的上海市的0.63%相比,高出了將近13%,與全國平均水平的10.1%相比,高出了3.5%。第二產業比重最高,與全國平均水平的45.3%相比,高出了2.1%。第三產業比重居中,與第三產業比重最高的北京市的76.5%相比,低37.4%。湖南省產業內部結構存在諸多不合理的現象,其中,第一產業比重過高,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規模不夠;第二產業雖比重較大,但工業發展落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力度不夠,高能耗行業比重仍較大;第三產業雖發展較快,但產業整體層次不高,金融保險、科技研究開發與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還需大力發展。總體來說,湖南的產業結構仍然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轉化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與發達國家和沿海地區相比差距很大。
二、文獻綜述
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是指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至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產業素質與效率逐步提高。產業轉型升級主要包含四個層次: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跨產業升級(Gereffi,1999)。針對財稅支持政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國內外許多學者從理論與實證兩方面進行了分析。Hamberg(2007)認為科技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地方政府應加大科研和人力資本的支出,推動科技進步,進而提高企業效率,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Lichtenberg(2008)提出加大政府干預力度,增加政府財政支出,通過需求有效性的提高和需求結構的改善,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內許多學者從財稅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入手,分析了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相關的財稅政策建議(陳新華,1990;錢巨炎,2013)。在實證方面,王宏利(2009)運用Var模型,分別研究財政支出規模與結構對農業、制造業、金融保險業與能源行業的影響及政府財政支出和稅收收入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郭金秀、高希武(2011)從產業結構的地區差異性出發,選取我國1997—2008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在預算約束面的條件下研究我國財政支出的增長效應;于力、胡燕京(2011)選取我國1978—2006年的省級面板數據,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基礎,以財政支出總量和結構為解釋變量,分析其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上述實證研究大部分運用傳統的線性時間序列模型進行分析,很少考慮地區差異性,也沒有考慮產業轉型升級水平本身發展的趨勢性,將財政支出結構僅僅按傳統方法劃分為經濟建設類支出、行政管理類支出、科教文衛類支出等方面。這些實證研究在模型建立、估計方法和樣本選擇方面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
本文將運用湖南省13個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數據,主要從財政支出政策入手,考慮到產業轉型升級可能具有的長期影響,建立動態面板模型,分別從財政支出規模和財政支出結構兩個方面來分析財政支出政策對湖南省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
三、實證分析
(一)指標的選取和模型的建立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基礎,研究財政支出政策對湖南省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一般形式為Y=AK?琢L?茁,用產業轉型升級水平替代產出水平,同時將財政支出規模和財政支出結構納入生產函數模型,并對方程取對數,構建動態面板模型:
Ln ISit=C+?茲1Ln ISi,t-1 + ?茲2Ln(Lit)+
?茲3Ln(Kit)+?茲4Ln(AFEit)+?茲5Ln(CSEit)+?仔it
其中,i=1,2,…,13,代表不同市;t=2002,2003,…,2012,代表變量當期;t-1代表變量的滯后一期;C為常數項;表示隨機擾動項。變量設置及指標解釋如表1所示。
借鑒張淑翠(2011)的做法,用財政支出中經濟性支出與社會性支出的比重作為轉換變量,分析財政支出結構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由于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下一年度產業轉型升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上一年度基礎的影響,因此在方程中加入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為了有效消除差分方程和水平方程中存在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Arellano and Bove提出的系統廣義矩(System GMM)估計法,在對面板模型進行回歸時采用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
鑒于數據的可得性和一致性,本文選取財政支出中的經濟性支出和社會性支出兩類。其中經濟性支出包括基本建設支出(2007年以后更名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社會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選取湖南省13個市(不包括湘西自治州)2002—2012年的年度統計數據作為實證研究的樣本,考察2002—2012年湖南省財政支出規模和財政支出結構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數據來源于《湖南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和《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
本文運用Stata10.0軟件,采用動態面板兩步系統GMM對方程進行檢驗和估計,結果詳見表2。同時,模型均通過了Sargan檢驗和AR檢驗,說明不存在過度識別和自相關問題。說明實證檢驗結果不僅是可信的,而且具有較強的穩健性。
(二)實證結果及解釋
1.財政支出結構與產業轉型升級顯著負相關,其彈性系數為0.0041。這說明湖南省政府對事關民生的社會性財政支出比例的提高能夠有效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在供給公共產品方面凸顯出很強的自利性和策略性。他們更傾向于存在較大外部性、見效快的“硬”公共品供給。因為這些公共品直接服務于資本,能夠帶來明顯的經濟增長,進而體現當地政府政績,在“標尺競爭”中奪得勝利。而更多地服務于普通群體、體現公眾偏好、短期效應不顯著的科教文衛等“軟公共品”卻很難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趙領娣等,2013),導致了財政支出結構呈現“重基本建設投資、輕人力資本和公共服務投資”的現象。而地方政府投資的重點、方向和力度大小會對不同產業的發展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由于湖南省政府長期以來重視經濟建設,將大量財政支出投向經濟建設領域,擠占了教育、科技與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的支出,使相關社會性財政支出比重不足。2012年湖南省財政支出總額為4 119億元,教育、科技和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總額為1 206億元,占財政支出總額的29.28%,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存在顯著的差距。目前湖南省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后期階段,根據馬斯格雷夫的公共支出增長理論,具有較大外部性、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在工業化進程中后期階段已逐步完善,此時應注重加大社會性支出的投入力度。
2.財政支出規模與產業轉型升級顯著正相關,但正向效應微弱,其彈性系數為0.0097。財政支出政策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財政支出通過其導向和激勵作用的乘數效應影響社會需求,引導企業的經營方向、要素投入計劃和投資決策等,進而從總量上抑制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然而,財政支出政策畢竟是間接調控,調控過程中又經過許多環節,在整個過程流轉中,存在著時間滯后、信號傳遞不當等一系列問題。同時,財政支出規模不能簡單地無限膨脹,應注重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和效率。目前,湖南省財政支出資金使用上存在許多不規范、不透明以及財政支出資金的使用方向不科學等一系列問題,導致財政資金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的的正向效應沒有能夠充分發揮。
3.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產業轉型升級顯著負相關,其彈性系數約為0.0030。近年來,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斷擴張,高于GDP的增長速度。然而湖南固定資產投資存在著大部分資金投資于巨大、見效快的項目,而真正用于對高風險、長資本回收期的新興產業的資金卻嚴重不足等現象。固定資產投資的重復建設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對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了負面作用。
4.勞動力投入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雖然為正,但并不顯著。產業轉型升級是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轉變,改善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和效率的過程。單純的勞動力投入并不能顯著地提高產業轉型升級水平。同時伴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地方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正在消失,產業轉型升級所依賴的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并沒有快速形成。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基礎上構建了財政支出規模、財政支出結構與產業轉型升級之間關系的動態模型,并利用湖南省13個市2002—2012年的面板數據對財政支出規模、財政支出結構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財政支出規模與產業轉型升級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經濟性支出對社會性支出的比例與產業轉型升級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對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在加大財政支出規模的基礎上,應當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的使用方向,退出政府沒有比較優勢的盈利性和競爭性領域,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加強財政支出的監督力度,提高財政支出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科學定界財政支出的使用范圍,合理確定財政支出的項目。加大財政支出對第二、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力度,充分有效發揮財政支出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其次,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性財政支出力度,提高其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均要求地方政府改變以往過度依靠投資和出口的局面,轉向依靠內需的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社會性財政支出,能夠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進而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創造有效需求,為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長遠發展提供持久動力,提高地區競爭力。目前,在財政支出安排上,地方政府應將民生財政作為新時代財政工作的主題,把財政資金更多的用于提供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民生方面,同時,及時調整經濟性財政支出,注重內部結構優化。實踐證明,合理的經濟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能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但過度的經濟性支出反而可能擠出私人部門的支出,導致資源的誤配,從而阻礙產業轉型升級。要嚴格控制一般競爭性領域的支出,將重點放在基礎公共設施等市場失靈領域,加強非競爭性、非盈利性等社會公共工程項目的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環境,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最后,調整影響資本、勞動力要素的財政支出政策。地方政府運用于資本、勞動力要素相關的財政支出政策,能夠間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在資本要素方面,鑒于湖南省財政在科技方面支出水平偏低的現狀,一方面應加強科技資本的投入力度,創新財政科技投入的支持方式,為科技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汲水功能”,調動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的積極性,促進社會整體的研發水平的提高。在勞動力要素方面,目前,湖南省教育性財政支出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社會整體教育水平和勞動力素質的發展進程。在進一步加大教育支出投入的同時,采用多種措施,增強地區對優質人才的吸納能力,為迎接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領娣,張磊.財政分權、晉升激勵與地方政府的人力資本投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7):13-19.
[2] 潘敏,張依茹.魚和熊掌能否兼得?——我國財政政策效果研究[J]. 統計研究,2012(4):51-59.
[3]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48):37-70.
[4] Hamberg. R&D: Essay on the Economi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Random House, 2007(4):152-154.
[5] Lichtenberg.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Funding on Private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Reassessment[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8(1):97-104.
[6] 陳新華.對我國財政支出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幾點思考[J].財政研究,1990(10):11-18.
[7] 錢巨炎.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財稅政策研究[J].財政研究,2013(8):59-63.
[8] 王宏利.財政支出規模與結構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09(49):29-40.
[9] 郭金秀,高希武.基于產業結構差異的財政支出效應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1(5):68-70.
[10] 于力,胡燕京.財政支出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95-100.
[11] 張云華,繆慧星.完善財稅政策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J].財政研究,2012(7):60-62.
[12] 張淑翠.我國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非線性效應——省級面板數據的平滑轉移模型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1(8):135-144.
【參考文獻】
[1] 趙領娣,張磊.財政分權、晉升激勵與地方政府的人力資本投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7):13-19.
[2] 潘敏,張依茹.魚和熊掌能否兼得?——我國財政政策效果研究[J]. 統計研究,2012(4):51-59.
[3]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48):37-70.
[4] Hamberg. R&D: Essay on the Economi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Random House, 2007(4):152-154.
[5] Lichtenberg.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Funding on Private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Reassessment[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8(1):97-104.
[6] 陳新華.對我國財政支出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幾點思考[J].財政研究,1990(10):11-18.
[7] 錢巨炎.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財稅政策研究[J].財政研究,2013(8):59-63.
[8] 王宏利.財政支出規模與結構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09(49):29-40.
[9] 郭金秀,高希武.基于產業結構差異的財政支出效應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1(5):68-70.
[10] 于力,胡燕京.財政支出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95-100.
[11] 張云華,繆慧星.完善財稅政策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J].財政研究,2012(7):60-62.
[12] 張淑翠.我國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非線性效應——省級面板數據的平滑轉移模型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1(8):135-144.
【參考文獻】
[1] 趙領娣,張磊.財政分權、晉升激勵與地方政府的人力資本投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7):13-19.
[2] 潘敏,張依茹.魚和熊掌能否兼得?——我國財政政策效果研究[J]. 統計研究,2012(4):51-59.
[3]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48):37-70.
[4] Hamberg. R&D: Essay on the Economie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Random House, 2007(4):152-154.
[5] Lichtenberg.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Funding on Private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 Reassessment[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8(1):97-104.
[6] 陳新華.對我國財政支出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幾點思考[J].財政研究,1990(10):11-18.
[7] 錢巨炎.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財稅政策研究[J].財政研究,2013(8):59-63.
[8] 王宏利.財政支出規模與結構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09(49):29-40.
[9] 郭金秀,高希武.基于產業結構差異的財政支出效應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1(5):68-70.
[10] 于力,胡燕京.財政支出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95-100.
[11] 張云華,繆慧星.完善財稅政策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J].財政研究,2012(7):60-62.
[12] 張淑翠.我國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非線性效應——省級面板數據的平滑轉移模型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1(8):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