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毓章 鄭鐵生
X線診斷肺結核的影像學分析
吳毓章 鄭鐵生
目的分析肺結核采用X線診斷的影像學特點及價值。方法68例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34例。對照組給予CT檢查, 實驗組給予X線檢查。觀察對比兩組檢查結果。結果實驗組診斷準確率94.12%高于對照組82.3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肺結核患者采用X線檢查, 診斷準確率高、安全、經濟, 值得臨床推廣。
肺結核;X線;診斷
肺結核主要由結核菌引起, 屬于感染性肺部疾病, 對患者健康構成極大威脅。患者有咳嗽、咯血、胸痛、咳痰、呼吸困難表現, 有結核性變態反應及其他全身癥狀, 手心、臉頰、腳心潮熱, 低熱37~38℃, 夜間盜汗, 少數消瘦、疲乏無力、失眠、胃納減退等[1]。現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8例, 總結性分析X線診斷影像學特點及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68例, 均有肺結核癥狀, 包括咳嗽、咯血、胸痛、咳痰、呼吸困難等, 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34例。對照組中女12例, 男22例, 年齡17~76歲, 平均年齡(39.67±10.33)歲, 病程2個月~7年, 平均病程(2.32±0.54)年。實驗組中女13例, 男21例, 年齡17~78歲, 平均年齡(39.62±10.28)歲, 病程3個月~7年, 平均病程(2.24±0.6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CT檢查, 實驗組給予X線檢查。
1.2.1 CT 儀器選擇西門子雙螺旋CT, 平掃范圍是胸廓入口至膈面, 設定層距10 mm, 層厚10 mm, 給予重點部位薄層掃描, 層厚1~2 mm。
1.2.2 X線 儀器選擇日本島津500 mA X線機, 分別攝取患者側位平片及正位平片, 各2次, 定位病灶。
1.3 觀察指標 比較對照組與實驗組診斷結果, 分析X線及CT影像學特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診斷結果 對照組經CT確診28例, 診斷準確率82.35%(28/34), 其中16例右肺(57.14%), 7例下葉, 4例中葉, 5例上葉;12例左肺(42.86%), 5例下葉, 7例上葉。實驗組經X線確診32例, 診斷準確率94.12%(32/34), 其中19例右肺(59.38%), 8例下葉, 5例中葉, 6例上葉;13例左肺(40.63%), 5例下葉, 8例上葉。實驗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影像學分析
2.2.1 X線 ①干酪樣團塊樣病灶:影像表現為磨玻璃狀、云絮狀及斑片狀陰影, 少數呈團塊狀, 空洞, 且密度高, 形態較不規則, 邊緣較不光滑, 其中2例散在衛星灶, 3例淺分葉, 2例長毛刺。②斑塊狀結節狀病灶:影像表現為結節狀陰影,其中4例密度不均勻, 3例密度均勻, 病灶大小不等, 呈點狀或梅花狀, 邊緣較清晰, 中心密度比較高。纖維化病灶呈網格狀或條索狀, 纖維硬結構, 邊緣銳利清晰, 中心密度較高。部分影像邊緣模糊, 有實變影、大片斑片狀、條索狀病灶,2例葉間裂增厚, 病灶內有密度較大的陰影或顆粒。③肺不張型結核球病灶:影像表現為球狀陰影, 合并肺不張, 多處于右肺上葉, 多數一側有實變病灶, 多肺門區沒有腫塊形成。④厚壁結核滲出性病灶:影像表現為低密度片狀或云絮狀陰影, 厚壁空洞, 且邊緣模糊, 有散在衛星灶或纖維條索狀影。
2.2.2 CT 病變密度混雜, 呈小葉或段分布, 部分伴有胸腔積液、空洞、支氣管狹窄、兩下肺播散、胸壁包裹積液、肺容積縮小及縱隔淋巴結腫大等;少數影像表現為肺小葉或肺段病變內有蜂窩狀影及條狀影。
肺結核病理改變分為三種, 分別為增殖性病變、滲出性病變及干酪樣壞死, 可在同一病灶中同時出現, 但一般為單獨發生。研究顯示, 變質病變伴有不同程度的類上皮樣肉芽腫結節及滲出形成;增殖性病變及滲出性病變中央有少量干酪樣壞死。由于此病嚴重危及患者自身健康及生活, 且有傳染性, 社會危害大, 故必須將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作為處理原則, 通過準確診斷與及時治療, 控制病情, 減少傳染, 維護健康[2]。X線、CT均為檢查常用方法。X線檢查經濟、安全、有效, 準確率高。本研究中, 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實施X線、CT檢查, 結果顯示, 實驗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X線診斷可靠、有效, 應用價值大。X線有一定影像學特點, 結合檢查結果可給予患者明確診斷。
結合以上分析, 總結肺結核X線診斷要點:①團塊型肺結核, 此型病灶邊緣明顯不光滑, 呈球形, 有長毛刺團狀影、淺分葉或團塊型, 病灶整體為纖維干酪狀團塊, 區別于邊緣光滑病灶。如腫塊周圍少見短細毛刺, 無明顯切跡, 有纖維條索狀影或衛星病灶, 鈣化, 可診斷;此型形成時, 在干酪性病灶產生前有纖維膜包裹或纖維增生, 但由于纖維膜較薄,包裹較不完整, 因此, 病灶輪廓較不光整。在慢性炎癥不斷刺激下, 修復過程中周圍組織有纖維索條殘留, 即為長毛刺,且在纖維膜增厚過程中, 輪廓不斷光整, 形成結核球;②肺結核大片狀或斑片實變影, 病理性質分為干酪性、滲出性、增殖性等, 多為腺泡分布及片狀影, 病灶高密度;③肺不張型肺結核, 此型診斷較困難, 發生部位及X線征象較不典型,故為提高準確性, 避免主觀性, 應結合X線輔以支氣管鏡及其他實驗室檢查, 給予綜合分析確診;④厚壁結核空洞:亞急性期或急性期患者多有此征象, 空洞多因支氣管播散至病灶形成, 且內緣不規則, 診斷時應與癌性空洞、肺膿腫等鑒別。
綜上所述, X線診斷肺結核影像學價值較大, 準確率高,且檢查安全、經濟, 值得臨床推廣。
[1]張麗紅.肺結核臨床診治中的X線應用分析.基層醫學論壇, 2015, 19(12):1645-1647.
[2]方高國.肺結核X線56例診斷回顧性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33):90-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27
2015-06-08]
132300 吉林省磐石市醫院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