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彬 鮑明華
循證護理在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中的應用觀察
廖麗彬 鮑明華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55例開展循證護理前患者作為常規護理組, 143例開展循證護理后患者作為循證護理組。比較循證護理前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循證護理組中心靜脈置管患者的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9%, 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的20.00%(P<0.05)。結論循證護理在中心靜脈置管預防感染中有著重要作用, 是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循證護理;中心靜脈導管;感染
循證護理是遵循證據的護理科學, 根據臨床實踐提出問題, 運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尋找實證, 評價和綜合分析所得證據, 再以實證為依據, 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1]。循證護理慎重、準確和明智的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 同時結合護理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 將三者完美結合, 制定護理措施[2]。近20年來中心靜脈導管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可以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 保護血管和持續保留靜脈通道,并有繼續推廣的趨勢。關于置管的臨床研究上已有很多相關報道, 而通過循證護理有效預防患者長時間留置后感染的發生報道較少。作者將2009年8月~2013年2月298例中心靜脈置管患者按照實施循證護理前后的臨床資料進行調查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8月~2013年2月298例中心靜脈置管患者, 其中開展循證護理前155例患者作為常規護理組, 開展循證護理后的143例患者作為循證護理組。男175例, 女123例;年齡14~75歲, 平均年齡57.8歲;急癥置管56例, 擇期置管242例;頸內靜脈穿刺108例, 鎖骨下靜脈穿刺149例, 股靜脈穿刺41例。停止使用時在皮膚及外露管路消毒后, 將中心靜脈導管拔除, 按無菌操作取尖端進行細菌培養, 培養出細菌即為陽性。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護理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循證護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措施:針對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制定循證護理措施, 確立需要循證的護理問題,包括: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的部位、穿刺點的選擇, 觀察室內衛生環境、營養狀況等[3]。通過查閱文獻和總結臨床護理經驗,尋找循證支持, 進行循證護理干預。
中心靜脈置管感染是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 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和操作規程。置管需加強日常護理。密切觀察穿刺點是否滲血、腫脹, 觸摸穿刺點周圍有無疼痛、硬結、打折、移動、松脫。每天用碘伏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 消毒時要注意外露導管的消毒, 待干后用透明貼膜固定。使用無針連接系統時, 首選分隔膜接頭而非機械閥接頭, 輸注血液、血制品或脂肪乳劑的管路應在24 h內更換, 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及早拔管。根據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提高機體免疫力,加強營養, 調整膳食, 注意控制血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護理組155例, 導管培養陽性31例, 感染率20.00%;循證護理組143例, 導管培養陽性10例, 感染率6.99%, 循證護理組感染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培養陽性主要指導管尖端培養出葡萄球菌和真菌。感染率有明顯下降。除感染率下降外, 循證護理組的導管脫出、導管阻塞等不良反應也均降低。
循證護理指導護理過程, 其要求不僅僅是在原護理理論指導下的常規護理, 而且還要在循證護理的指導下進行護理理論和實踐的升華[4]。護士在查閱相關資料, 尋找科研證據過程中促進專業知識的更新。循證護理的開展提高了護理的工作質量。在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護理問題方面, 要查詢求證其發生的原因, 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 綜合考慮后進行逐步改進和完善。
中心靜脈導管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引起的并發癥特別是相關性感染也逐漸引起大家重視。循證護理是通過最新、最可靠的科學依據, 針對性的為中心靜脈導管放置患者做好服務 , 其所使用的循證依據不僅僅要被醫護工作者認識, 與此同時還可以隨時隨地的為患者提供更準確、有效、安全的新證據[5]。中心靜脈導管并發感染發生率是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股靜脈依次升高。成人應避免選擇股靜脈為置管部位。
護理人員應以聊天的方式向患者耐心講解病房環境、醫院規章制度,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幫助適應病房環境, 配合臨床治療。針對患者對中心靜脈導管放置的過度擔心, 向其講解放置過程, 解答患者對治療過程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向患者講解保持個人衛生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點皮膚的干凈、干燥。中心靜脈導管放置患者大多有營養不良、免疫力差等, 應鼓勵多食用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
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的開展使護理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促使護理人員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查閱文獻, 并且通過討論, 制定出最佳方案, 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了護理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循證護理在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中的應用可以明顯降低感染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顏美瓊.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護理進修雜志, 2011, 26(8): 675-677.
[2]王泓, 馮迎兒.淺談“循證”概念在護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醫學理論與實踐, 2003, 16(2):216-217.
[3]石小英.循證護理在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中應用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2):207-208.
[4]吳秀云.加強循證護理研究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中國醫院管理, 2002, 22(2):25.
[5]陳玉平, 魯玫, 李星, 等. 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檢測. 護理學雜志, 2011, 26(4):7-9.
Application observ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LIAO LI-bin, BAO Ming-hua. Xinjiang Construction Corps thirteenth division Hongxing Hospital, Xinjiang 839000, China
Evidence-based nurs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42
2015-05-11]
839000 新疆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MethodsThere were 155 patients before implemen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s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another 143 patients after evidence-based nursing as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evidence-based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adverse reaction as 6.99% than 20.00%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P<0.05).Conclu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is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 which shows important effect in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