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王秀麗
目的研究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并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結果對照組患者心率失常率為40%, 觀察組為10%,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 療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同時也使患者的心律失常率也得到了降低, 避免臨床并發癥的出現,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工作中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值得推廣。
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應用觀察;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臨床疾病, 并且近年來, 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 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活, 要想使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有效提高, 就要首先做好優質的護理工作, 通過采取一系列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措施對緩解患者的病情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選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對實施常規護理及循證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對照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接受治療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3.4±6.5)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年齡40~75歲, 平均年齡(53.2±6.7)歲。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經臨床診斷均符合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2.1 病情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某些情況中易發生像心律失常的癥狀, 因此, 需要對患者進行實施24 h心電監護, 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 以保證患者在發生緊急病癥時, 可以對其進行及時的治療, 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難、面色或脈搏異常等不良癥狀, 如果發現有意外發生, 應馬上報告主治醫師, 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對其解決。
1.2.2 嚴格給藥 嚴格遵守醫囑進行給藥, 心律失常并發癥常發生在5:00~12:00, 因此, 護理人員應多和患者進行溝通,給藥時間盡量安排在5:00, 如果需要在1 d中多次給藥, 需要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 實施給藥, 使患者的配合度得到有效提高。抗凝藥物和溶栓藥物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的治療藥物, 所以護理人員需要把這類藥物的使用方法向患者和家屬進行說明, 使他們認識到這類藥物的禁忌情況以及不良反應。在對患者進行給藥時, 應隨時對患者的皮膚狀況和神智變化進行觀察, 如果有異常情況出現, 應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2]。
1.2.3 基礎護理 皮膚護理是對患者的基礎護理, 使患者的皮膚保持清潔, 另外如果患者需要翻身, 護理人員幫助患者, 以防壓瘡等不良現象出現。如果患者有肢體上的功能障礙, 護理人員應做好對患者的保暖護理, 避免使患者的肢體過度受壓。如果患者意識清醒而且情緒穩定, 護理人員應對其引導, 使患者進行合理的功能訓練。如果是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 這類患者的腸蠕動比較緩慢, 時常有便秘的現象,患者在排便時, 如果用力太大, 就可能出現腦出血, 因此, 護理人員應讓患者認識到避免便秘的有關方法, 建議患者多吃水果與蔬菜。
1.2.4 心理護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時間緊急, 所以有部分患者會有無助等不良情緒發生, 感覺會連累家人,還有經濟上帶來的壓力, 甚至有些患者有輕生的想法, 因此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也很重要。在精神方面, 護理人員應積極地鼓勵患者并給予幫助, 使患者在心理上避免不良情緒的發生, 使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勇氣。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心律失常率和臥床時間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律失常率的比較 對照組心律失常12例, 心律失常率占40%;觀察組心律失常3例, 心律失常率占10%,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臥床時間為(5.33±0.63) d, 住院時間為(17.13±0.33)d;觀察組患者臥床時間為(2.23±2.13)d, 住院時間為(10.33±0.53)d。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發病率較高, 目前患此病的患者死亡率達到43%,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工作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3]。如果急性心急梗死的患者病情發作,首先應實施科學合理的治療方式, 但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時還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等并發癥, 所以采用循證護理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4]。在本次臨床的觀察中, 實施循證護理的觀察組在各項內容中均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另外在護理效果中也相應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心律失常發生率也開始呈降低趨勢。
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急梗死護理中的應用, 療效顯著, 針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非常高的臨床價值, 值得臨床廣泛推薦應用。
[1]劉云.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14(11):74-75.
[2]張立新.循證護理和心理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應用. 河北醫藥, 2011, 14(6):87-88.
[3]劉永芬.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1):235-236.
[4]陳曉莎. 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 當代醫學, 2014, 20(2):134-1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58
2015-05-07]
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