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桃 香利強 李元香 沈秀方 李虹
小兒預防接種中社區護理干預的療效觀察
余春桃 香利強 李元香 沈秀方 李虹
目的探討小兒預防接種中社區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方法120例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實驗組根據預防接種的不同階段采用綜合社區護理干預, 對比觀察兩組兒童預防接種的臨床療效及家長滿意度。結果對照組和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5.00%、3.33%, 家長滿意度分別為81.67%、98.33%,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綜合社區護理干預能有效保證社區預防接種工作的順利進行, 臨床效果好, 家長滿意度高, 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明顯減少, 提高了預防接種的安全性, 臨床可積極應用。
預防接種;社區護理干預;不良反應;療效觀察
預防接種是控制與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手段, 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將生物制品如各種疫苗等接種到人體內, 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 降低或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預防接種是一種投資小、效果好的臨床預防疾病感染的有效途徑。為有效降低接種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提高接種的安全性, 本社區對預防接種的兒童采用綜合社區護理干預, 臨床效果顯著,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社區進行預防接種的120例兒童, 其中男70例, 女50例, 年齡3個月~7歲, 接種疫苗種類主要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等。按照隨機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60例。兩組兒童年齡、性別、接種疫苗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兒童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實驗組兒童則根據預防接種的不同階段采用綜合社區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
1.2.1 預防接種前的護理 ①了解接種兒童的相關資料,通過建立兒童健康檔案等措施掌握兒童身體健康狀況, 包括過敏史、預防接種史等情況。②廣泛開展有關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對兒童家長講解針對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提高家長依從性, 對接種中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原因進行講解, 解除家長的疑慮和困惑,減輕家長的心理壓力, 使其能自動接受兒童預防接種, 保證接種的順利進行。③要保持接種環境通風、整潔, 可以通過張貼兒童壁畫等給接種兒童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環境, 減輕兒童緊張感。在接種疫苗時, 由于兒童個體差異性容易發生不良反應, 影響預防接種的效果, 因此, 接種前要告知家長叮囑兒童注意飲食, 不可攝入刺激性強的食物。
1.2.2 預防接種中的護理 接種時要對疫苗質量進行檢測,檢查各種疫苗制品標簽包括名稱、生產批號及有效期, 以保證疫苗的純度質量。使用時要仔細檢查藥瓶是否有裂口、藥液有無混濁凝塊等, 然后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按照規定方法稀釋、溶解、搖勻,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疫苗使用, 尋找好適合的部位進行接種, 用75%的醫用乙醇進行局部消毒, 待涂擦部位晾干后, 立即進行接種, 操作時要保證動作嫻熟輕柔。接種時可以使兒童采取斜臥位或環抱坐位, 能有效減輕兒童疼痛感, 年齡較小的兒童可以通過撫觸或使用玩具來轉移其注意力, 減輕兒童緊張感, 保證接種的順利進行。接種時要嚴密觀察兒童的各種癥狀及表現, 一旦出現不適要做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接種完成后拔出針頭時要使用無菌棉球進行按壓, 防止疫苗流出或出血。
1.2.3 預防接種后的護理 接種完成后要叮囑家長帶兒童在觀察室休息15~30 min, 期間要觀察兒童有無不良反應發生, 觀察無反應后方可離開, 一旦有不良反應發生要采取相應的手段及時處理。告知家長接種后的注意事項, 保持接種部位的皮膚清潔、干燥, 注意保暖和休息, 避免劇烈運動,切忌手抓接種部位, 注意健康飲食, 不能攝入刺激性食物。將接種后常見的反應癥狀告知家長, 告知家長不必恐慌, 一般可在1~2 d內自動消失, 如有其他嚴重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兒童接種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發熱、腹瀉、惡心、嘔吐, 硬結等情況。同時, 對兒童家長進行滿意度調查問卷(滿意和不滿意), 對比觀察兩組兒童預防接種臨床療效及家長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兒童出現發熱1例, 腹瀉3例, 惡心、嘔吐3例,硬結2例;實驗組兒童出現腹瀉和惡心、嘔吐各1例, 沒有發熱、硬結情況的出現;對照組和實驗組不良反應率分別為15.00%(9/60)、3.33%(2/6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實驗組家長滿意度分別為81.67%(49/60)、98.33%(59/60),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 獨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兒童由于身體發育還未成熟, 對外界病原菌抵抗力差, 是傳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之一, 因此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預防接種, 有利于提高兒童的生存質量, 預防與減少疾病的發生。預防接種是一種投資少、效果好的免疫方式, 通過注射、口服等方式將加工成生物制劑的免疫原或抗體輸送至體內, 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 從而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1]。雖然疫苗經過多年的臨床觀察視為安全, 但對人體仍是一種異物,接種后會引起機體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應, 由于兒童個體差異性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個別家長因缺乏對疫苗知識的了解, 對其產生的不良反應存在錯誤的認識, 導致家長出現不配合和不重視的現象, 影響了預防接種工作的順利進行[2,3]。因此, 為提高預防接種的質量和效果, 臨床醫護人員要做好接種前、接種中和接種后的護理工作。本文研究結果表明, 開展預防接種相關知識講座, 能提高家長依從性,保證接種的順利實施, 通過對接種兒童不同階段實施針對性的綜合社區護理干預, 臨床效果顯著, 不良反應明顯減少,護理效果滿意, 有效控制疾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 采用綜合社區護理干預能有效保證社區預防接種工作的順利進行, 臨床效果好, 家長滿意度高, 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明顯減少, 提高了預防接種的安全性, 臨床可積極采用。
[1]叢蕾.護理干預在社區小兒預防接種中的應用效果評價.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6):36-37.
[2]曹巧林, 雷永革, 魏妮萍.護理干預在社區小兒預防接種中的應用價值研究.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9):3289.
[3]杜芳, 邱桂華, 萬桂榮.兒童預防接種的系統性護理干預.山西醫藥雜志, 2012, 41(1):94-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75
2015-05-11]
518109 深圳市龍華新區人民醫院龍悅居社區健康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