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欣
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我國我國上司公司帶來發展動力以及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讓公司內部財務風險控制失效或者缺失而導致損失巨額資產、會計造假、財務舞弊、經濟失效等問題。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以及經營活動中,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企業出現經濟損失、經濟效益與預期目標存在偏離。若上市公司在發展以及運行過程中不能夠對潛在危機進行預測,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必然會出現各種財務風險。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經過企業改制實現,因此,其特殊意義較大,存在的財務風險不僅會對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經營能力產生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債權人以及股東的效益產生影響。所以,上市公司要能夠從根本上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研究,并分析企業所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對風險防范體系進行建立并完善。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措施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主要來源于企業所處的經濟、自然、政治環境所具有的不確定因素以及背部經營條件所表現的多邊性引起。上市公司在我國現代經濟發展、行業創新過程中扮演著相對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財務風險方法以及管管理工作能夠從根本上提升發展動力。[1]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規范控制是降低企業經營管理工作風險、優化財務狀況的主要措施。
二、財務風險理論
財務風險是我國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較為常見的風險之一,理論上的財務風險主要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一)廣義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發展以及運行過程中面臨的外部環境以及內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中的未來收益出現變動,導致企業的預期效益與實際收益出現偏離,從而導致企業受到較大的損失。上市企業所進行的各項資金活動都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并與企業的所有財務活動息息相關。例如在籌集資金過程中,企業若無法進行還本付息工作,可能會導致利率變動,從而增加企業的籌資成本;在投入資金工作中,若企業出現投資項目判斷失誤的現象,則可能導致預期的投資收益受到影響;資金運營過程中,任何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都可能引發各種風險。[2]所以,財務風險并不等同于負債可能引起的風險,它存在于企業各個階段的財務工作中,也是所有的風險因素在企業財務上的集中體現。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只能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很難實現根本消除。
(二)狹義財務風險。所謂的狹義財務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受到舉債融資的影響,從而導致經營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種風險被稱之為籌資風。企業要想提升對外投資水平、擴大發展規模,就需要較多的流動資金支持,舉債籌資能夠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發展所提出的需求得以滿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企業到期還本付息存在的實際風險。由于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以及貸款利率的變動,企業很難對未來的償還能力進行確定,導致投資收益率與借款利率存在一定的出入。若企業能夠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對市場進行準確判斷,投資收益率可能會高于實際借款利率,保證實現前期制定的經營目標;相反的狀況下,則可能導致企業的收益率低于實際借款利率,企業出現資不抵債的可能性就會不斷提升,這也是現代上市公司面臨的財務風險具體表現。若企業沒有通過借款來投入更多的發展以及運行,就不存在其他的財務風險,借入資本的與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存在正相關關系。
三、上市公司財務風險
(一)財務風險的特征表現。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復雜性,通過對某上市公司——M企業的發展歷史進行分析和調查,其財務風險除了具有其他風險的相同特征,還具有自我獨特性,其熱證包括以下幾個表現。
(1)客觀性。財務風險一般只存在上市公司所開展的各項財務活動中,因為財務活動時客觀存在的,所以,財務風險具有顯著的客觀性,任何上市公司所進行的財務活動都會引發財務風險的存在。
(2)不確定性。風險的出現和發展都是因為上市公司存在的不確定性引起,因此,財務風險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成因、產生時間、結果等不確定性之上。
(3)綜合性。 財務風險可能發生在企業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也是現代上市公司面臨各種風險呈現出的綜合表現,綜合性較為明顯。
(4)可測性。財務風險在客觀存在的同時,也具有具體的規律可以遵循,上市公司在對過去類似財務風險發生經驗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通過定性或者定量分許的技術方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和估計,采用具體的財務風險控制以及防范措施,能夠從根本上降低企業出現損失的可能性。
(二)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類型。企業財務活動是現代企業開展各項經營活動的基礎,在企業經營活動各個階段都有所體現,所以,上市公司的所有資金活動中都存在不同的財務風險。
(1)籌資風險。籌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使用借入資金過程中,到期還本付息的償債能力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企業的股東收益或者利潤出現變化,并給企業開展的各項財務活動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籌資活動是現代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的基礎,企業只有擁有較多的資金,才能夠購買更多的生產要素。企業的籌資方式大致分為兩種,分別為債務和股權籌資。債權籌資是指上市公司通過金融機構或者銀行實施借款,按照實際的借款利率對相應的利息進行支付,并償還相應的本金。這種籌資方式受到債務結構、借款利息、償還期限的影響, 若不能夠進行良好的管理,所借貸的資金必然不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從而導致企業面臨還本付息的危險,不得不通過向銀行支付滯納金、罰息、低價、低價拍賣已經抵押的資產,還有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出現破產的現象。股權籌資則是企業通過股票發行來吸引更多的資金,湖綜合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來獲得所需的資金。這樣的資金籌集方式不存在所謂的還本付息等風險,但是,若資金使用效率較低,企業給投資者創收的效益達不到前期的預定收入時,投資者可能會把股票拋出或者減少,從而導致企業股票價格不斷下降,給上市公司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企業在進行各項籌資決策時,企業除了要對資金的需求量進行規劃之外,還要盡可能選擇相對合適的資金籌措方式,在對各種不同的籌資方式權衡之下,提出風險防范以及規避措施。
(2)投資風險。投資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因為投資收益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企業預期收益收到影響,從而出現損失本金的風險。企業投資活動主要分為對內和對外兩種投資,其中的內部投資分為固定資產投資、金融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等。若公司出現決策上的失誤,可能會導致企業資產的結構不夠合理,讓企業無法與預期收益同步。對外投資分為投資其他經濟主體、進行有價證券購買,不需要直接參與到各種經濟活動中,就能夠獲取相對固定的利息。這也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的被投資者很難償還相應的資金。
(3)資金回收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是發生在企業產品銷售階段,表示企業不能夠完整、及時地對應收賬款進行回收,從而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較多的風險。上市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瞬息萬變的市場,企業若不能夠進行有效的經營管理工作,則會面臨較大的賬款回收風險。一般表現為應收賬款的回收金額以及回收時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時間不確定性表現為拖欠、買者難以在規定的時間支付相應的欠款,從而導致企業資金不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收回,出現再生產資金短缺。收回金額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則一般為壞賬風險,也就是指應收賬款難以收回,給企業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
(4)利潤分配風險。企業在完成相應的產品銷售之后會獲得利潤,這種利潤分配風險就是指企業所獲得利潤不能夠及時進行分配,產生的分配與預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會給企業今后的生產以及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由于企業實施的會計工作存在不合理或者客觀因素,從而導致當期利潤出現虛增的現象,導致利潤分配不能夠科學有效的進行;若企業在進行利潤分配時,采取的是現金分配的方法,則必然會導致企業的再生產以及償債能力受到影響。若不采取現金分配,則會導致企業投資者的積極性受到措施。企業再次分配是對金額進行分配,若把所得利潤分配給股東,企業的留存收益就會相應的減少,嚴重影響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各種再生產活動。
(三)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風險的原因。造成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包括內部和外部兩種風險。
(1)外部風險。這種外部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外部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等,這些外部環境因素在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條件的同時,也導致企業面臨各種無法改變或者難以預見的風險。a、政治環境。所謂的政治環境一般是指整個國家的意識形態,也就是政治背景,包括政治體制、政治制度、方針政策等,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主要是指各種貨幣政策,例如匯率和利息。若出現銀行貸款利率降低的現象,則可能導致企業減少所需要負擔的利息,從而擁有更多的流動資金來進行經營范圍的擴大或者再生產;相反的情況下,銀行多進行貸款緊縮,提升利率,則企業負擔就會增大,導致企業的債務負擔加大,導致企業資金的流動受到影響。對于存在國外資金來往的上市公司而言,匯率的變動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增加企業財務風險。b、經濟環境。經濟環境主要是指企業生存以及發展過程中的經濟政策以及經濟狀況,這種經濟狀況包括國家發展趨勢、產業結構、資源以及交通運輸等,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對不同的上市公司實施不同的經濟政策。任何企業的經濟發展都表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包括初期、發展期以及衰退期。企業難以改變這種經濟環境存在的變化。在發展初期,大都缺少自有資金,資金流動性相對較差,因此,很容易出現財務風險。衰退期的企業經營業績相對較差,企業由于缺乏流動資金,從而導致財務風險增加。c、法律環境。法律環境主要是指各種法律意識形態,包括相適應的法規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機構等。政治環境、法律環境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這種關系也被稱之為因果關系。企業的經營以及生產活動必須要要在規定的法律框架下完成。但是,在實際社會發展過程中,相關法律體系依然存在較多的漏洞,制度體系的不完善會導致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收到影響,從而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
(2)內部原因。上市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內部影響原因。例如很對上市公司為了獲得企業規模的擴大或者其他外延項目,不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進行考慮,造成嚴重的資金浪費。有的企業受到人員管理管理、籌集資金不合理、產品質量不過關等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財務工作帶來較大的風險。上市公司內部原因主要品包括籌資決策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資金結構、決策不科學、投資多元化、存貨結構不合理、資金流動性不夠顯著、股利分配政策不夠合理等。
四、控制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措施
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機理的分析,要想從根本上控制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就要從企業發展實際現狀出發,采取有效的針對措施。
(一)做好財務風險事前控制工作。上市公司要在發展以及運行過程中從根本上規避企業發展可能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事前控制主要是對可能不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各種財務風險出現的可能性以及影響因素,并結合上市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對風險以及收益的關系進行權衡,采取承受、規避、分擔以及降低等措施,保證從根本上降低上市公司的損失。例如M上市公司管理和領導階層為了能夠從根本上規避企業發展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在結合自身經營范圍、市場競爭力、市場不穩定因素等影響因素的基礎之上,前期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財務風險控制以及預防措施,從而保證上市公司在面對各種財務風險時,啟動風險應急預案,從根本上降低M公司的損失,在其他經營范圍或者產品相同的公司群中,降低風險抵制或者控制成本,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二)發揮上市公司財務部門的管理作用。財務部門在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防范過程中扮演著事中控制的角色,財務風險的事中控制一般是對已經出現的風險財務阻斷性的控制,避免風險擴大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所以,要盡可能發揮公司財務部門在整個財務管理工作中的調度作用,強化公司財務體系在發生財務風險時的實際控制能力。首先,要聽從總會計師的指導,對公司財務體系不斷進行完善,完善的內容包括公司財務保障體系、公司財務體系、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公司財務監督工作體系等。為了能夠保證上市公司在開展各種跨國業務過程中盡可能不出現風險,還要加強與外匯經濟公司、銀行、證券公司的合作,簽訂外匯期貨合約、遠期外匯合約、外匯期權合約等。對上市公司開展各種外幣業務,要財務相應的保值措施,發揮稅收策劃部門的職能以及作用,減少以及分散匯率變動可能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各種外匯風險。
(三)保證結算中心做好資金管理工作。強化資金周轉力度,提升企業資金的利用率。隨著現代集團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建立獎金池,把公司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并且集中進行運用。在集團內調劑中對資金進行使用,從根本上提升資金的實際使用效率,保證公司資金管理信息系統能夠與銀行系統實現鏈接。
(四)做好財務風險的事后控制工作。所謂的財務風險事后控制,主要是指對上市公司已經出現的風險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從根本上減少可能出現的損失,并提升上市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首先,建立并完善上市公司的準備金制度,從而更好地防范上市公司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其次,建立并完善上市公司風險管理檔案制度,從而保證為企業經營以及管理者提供更加詳實的數據以及資料說明,發揮風險事前管理作用的同時,為上市公司風險事后控制提供一定的支持。還要對債務重組進行利用,保證債權人的債權得到償還,不出現較大的經濟損失,并保證債務人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從而達到繼續經營的目的。
五、結語
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發生機理的分析和研究,并采取相關措施加以避免和解決,能夠保證上市公司不出現較大的財務風險。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作為一項系統的工程,有著一定的作用和意義。上市公司要想從根本上規避各種財務風險,就要能夠從制度完善、人員素質提升,做好財務風險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工作,從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產生更大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蘇坤,張俊瑞,楊淑娥. 終極控制權、法律環境與公司財務風險——來自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證據[J]. 當代經濟科學,2010,05:80-87+127.
[2] 劉華輝. 我國鋼鐵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實證研究[J]. 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12:84-87.
[3] 朱佳翔,譚清美,荊象源. 基于灰關聯度的兩階段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灰色預警[J]. 軟科學,2008,04:43-48.
[4] 魏淑紅. 如何加強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J]. 財經界(學術版),2011,05:179+181.
[5] 遲旭升,李明. 公司治理與企業財務風險相關性研究——來自滬深兩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05:67-73.
[6] 程言美,程杰. 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建立與應用[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3,06:151-156.
[7]楊新朋. 論上市公司財務風險控制[J]. 中國外資,2013,23:46+48.
[8] 蘇虹濤,趙守國.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的實證分析——以陜西省上市公司為例[J]. 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04:29-31+36.
[9] 黃燎隆,王永麗.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測的實證研究——以廣西上市公司為例[J]. 改革與戰略,2007,08:74-78.
[10] 楊建仁,何宜慶.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的實證分析[J].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4,03:104-106.
[11] 張天陽,何紅丹. 我國民營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 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05:97-98.
[12] 李榮,李永芳. 基于上市公司現金流的財務風險預警[J]. 商業研究,2009,11: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