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外方法聯用治療小兒功能性遺尿的臨床觀察
孫曉旭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醫院,135000)
【關鍵詞】小兒功能性遺尿;三子益腎湯;穴位貼敷
小兒遺尿癥是指5歲及以上的兒童在睡眠狀態下無意識的排尿行為,臨床中十分常見,其發病率約為11.0%,且男童的發病率高于女童[1]。小兒遺尿可分為功能性遺尿和器質性遺尿,尤以功能性遺尿為多。近年來筆者采用中醫內外方法聯用治療小兒功能性遺尿,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共選擇43例,均為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功能性遺尿患兒,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齡5~10歲,平均6.8歲;病程7個月~2年,平均1.1年。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文獻[2]中的有關標準制定。①年齡≥5周歲。②夜間睡眠較深,且不易喚醒,每日夜間或隔數天出現遺尿,嚴重者可表現為一夜多次遺尿。③尿常規、尿培養等檢查基本無異常表現。④X線檢查排除有隱性脊柱裂或其他結構異常的可能。
中醫證候標準[3]。腎氣虧虛證:夜間睡眠中有小便自行遺出,重者一夜數次,小便清長,面色白而少華,腰酸膝軟,乏力倦怠,重者形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或沉細無力。
治療方法
采用中藥三子益腎湯加中藥藥餅穴位貼敷治療。
1.中藥內服治療,給予三子益腎湯。
藥物組成如下:菟絲子7~12 g,五味子5~9 g,金櫻子9~15 g,益智仁9~12 g,胡桃肉10~15 g,桑螵蛸5~10 g,枸杞子9~15 g,補骨脂6~10 g,熟地黃9~12 g,芡實6~10 g,山茱萸10~15 g,山藥10~15 g。
每日1劑,水煎取汁200 mL,每次100 mL,早晚2次溫服。
2.藥餅貼敷療法:取肉桂、公丁香、烏梅、覆盆子、烏藥各等分,研細末,加入生姜汁適量調成膏糊狀,制成直徑為2 cm的圓形藥餅。
每次治療時取2片藥餅分別置于兩側腎俞穴處,每次貼敷時間為20~30 min,每日治療1次。
上述治療均連續應用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治療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3]。痊愈:經治療后遺尿癥狀消失,隨訪3個月內未見復發,伴隨癥狀均消失。有效:經治療后遺尿次數較前顯著減少,或減少1/2以上,或遺尿消失,但隨訪3個月內因某些外界因素而導致復發,伴隨癥狀較治療前好轉。無效:遺尿次數、臨床癥狀等無變化,甚至加重。
結果:本組43例患兒,痊愈36例(83.72%),有效6例(13.95%),無效1例(2.33%),總有效率為97.67%。
討論
功能性遺尿是兒科臨床中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易反復發作,經久不愈,可給患兒的生長發育、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4],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西醫學研究認為,小兒功能性遺尿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睡眠障礙因素、膀胱功能紊亂及抗利尿激素等,治療上以心理疏導、生活能力管理、喚醒訓練及應用某些藥物等,但存在效果欠佳、病情纏綿難愈、藥物副作用大等不足。
中醫學認為,小兒功能性遺尿可歸屬于“遺尿”“遺溺”“尿床”等病證范疇,其病因病機主要是小兒先天腎氣虧虛,或小兒臟氣未充,或后天失養,或久處寒濕之地,導致腎氣虧虛,下焦虛寒,膀胱失于溫養,氣化功能失調,約束水道功能異常,不能制水而致遺尿。因此在本病的治療方面應以溫補腎氣、固澀止遺為主。
三子益腎湯方中以菟絲子、五味子、金櫻子三味溫補腎陽、收斂固澀止遺;配伍胡桃肉、益智仁、補骨脂、熟地黃等藥物增強溫補腎陽之力;而桑螵蛸、芡實、山茱萸三味均有酸收、縮尿之力,使該方具有極強的止遺之力;枸杞子、山藥補腎健脾、酸收固澀。全方共奏溫補腎陽、固澀止遺縮尿的功效。
藥餅方中肉桂、公丁香、烏藥具有較強的溫補腎陽的功效;烏梅、覆盆子味酸,收斂止遺之力較好。五味藥物配伍,溫腎止遺之力甚強。將上述藥物制成藥餅外敷于腎俞穴,具有“內病外治”、藥物直達病所等特點,可迅速發揮溫腎助陽、固澀止遺的功效。
綜上所述,根據小兒功能性遺尿的病因病機特點,采用三子益腎湯口服聯合藥餅外敷療法治療,可迅速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避免病情的反復發作,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故可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紅.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遺尿癥3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3):42.
[2] 萬力生,孫麗芳,馬東禮,等.溫腎止遺方治療小兒遺尿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20(1):10.
[3] 田文霞,羅世杰.菟絲子散加減治療原發性小兒遺尿癥50例[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4,6(2):96.
[4] 崔芬芬,陳玉燕.小兒遺尿癥中醫證治研究概況[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4,37(3):103.
收稿日期(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