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江
奶牛存欄15萬頭左右,成母牛存欄9萬頭左右。全市現有151 家奶牛養殖場(區),其中存欄300 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場區136 家,存欄規模在500~1000 頭的養殖場區62個,占41%,1000 頭以上的養殖場區38個,占25%。現有奶牛養殖小區66個,占43.7%。全市奶牛群年平均單產達到7 噸以上;其中嘉立荷牧業有限公司成年奶牛2014年年均單產達到10 噸以上,個別牧場已達到12 噸以上。全市牛奶年總產量達到68.9萬噸,天津本阜及駐津乳品加工企業12 家,有效加工能力每日可達2450 噸。
確定武清區、北辰區、靜海區、寧和區、寶坻區、薊縣為天津市奶牛優勢區域;濱海新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不再重點發展奶牛養殖場;根據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將寧河區、寶坻區、薊縣作為重點發展區域。
每年完成生產性能測定2.5萬頭,良種登記牛數達到9萬頭。
各區縣借助國家奶牛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項目的實施,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和奶農合作組織合資合作。
目前天津市有43.7%奶牛養殖企業是小區。按照“牧場化改造、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依托乳品加工企業、大型牧場、奶牛聯合體或小區經營者3 大主體,對奶牛養殖小區進行牧場化改造。這項工作已在2009年開始。
(1)出臺了發展苜蓿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苜蓿示范建設的企業在中央財政每畝補助600 元的基礎上,市財政給予1︰1配套。同時,對于項目承擔單位在牧草青貯設備購置,標準化苜蓿青貯窖建設、奶牛場沼液還田施肥設備購置方面,按照單項建設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
(2)到目前為止,已完成苜蓿種植4.5萬畝,全市用于苜蓿生產的農業機械設備保有量達到180 臺套,苜蓿青貯收獲機、割草壓扁機等專用設備90 臺套,其中進口自走式青貯收獲機18 臺套。年產商品苜蓿草2.7萬噸。在推廣苜蓿草為主要品種基礎上,適度推廣了燕麥、小黑麥和飼用玉米等優良粗飼料的種植。
2013~2015年對136 家奶牛場糞污進行了綜合治理。出臺了畜禽糞污綜合治理的財政扶持方案,對補貼范圍內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工程,給予建成運行后的一次性補貼,按照糞污治理工程實際新增工程總投資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承擔60%,財政承擔40%;有機肥生產廠和大型沼氣站承擔70%,財政承擔30%。
近年來,天津市實施了多項奶業發展的科技項目和技術推廣項目,其中奶牛良種及選育工程項目、奶牛健康養殖項目、奶牛養殖設施化提升工程項目、優良牧草與飼料作物新品種選育項目等都對天津奶業發展起到了科技支撐作用。與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合作,努力提升關鍵技術的應用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技術交流與研討會等,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奶牛場場長以及技術人員。
在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等每個環節加強監 管,及時發現并消除隱患,確保了生鮮乳質量安全。
“十三五”期間,不以增加奶牛存欄數量為衡量奶業發展的主要指標,著力以轉變奶牛養殖模式、提高奶業科技水平、節本增效和提高生鮮乳質量為主攻方向。
“十三五”末,建成設施設備先進、管理水平較高的現代化牧場105個;奶牛牧場化養殖比例達到70%以上,TMR飼喂率達到90%以上,奶牛養殖糞便無害化處理達到90%以上。
“十三五”末,奶牛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以 上;奶牛平均年單產由7000千克提高到8000 千克。
(1)提升規模化水平。用5年的時間,建成存欄奶牛300~3000 頭的高標準牧場112個,重點發展500~1000 頭的規模牧場;養殖方式逐步實現牧場化。
(2)提升科技化水平。使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規模化牛場中普及率達到80%以上。
(3)提升裝備化水平。到“十三五”末,建成112個設施設備先進、管理水平較高的現代牧場。
(4)提升組織化水平。以武清區奶業聯合會為模板,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興辦奶業合作社,提高奶農的組織化水平。
(5)按照“牧場化改造、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原則,依托“三個主體”、采用“三種方式”,對全市奶牛養殖小區和散養奶牛進行牧場化改造。鼓勵和支持乳品加工企業參與養殖小區及散養牛的牧場化改造。鼓勵和支持嘉立荷等龍頭企業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參與養殖小區的牧場化改造。鼓勵和支持奶業聯合體及小區經營者,對養殖小區進行牧場化改造。牧場化改造的具體做法按照《天津市牧場化改造實施細則》運作。
(1)擴大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覆蓋范圍,全市測定頭數達到4.5萬頭。
(2)切實抓好奶牛品種登記工作,規模化奶牛場內奶牛全部進行品種登記。
(3)擴大天津市種公牛站規模,形成存欄300 頭種公牛(含后備種公牛)的能力。
(4)加強種公牛培育能力建設,實現每年40 頭后備種公牛參加后裔測定的能力。
(5)加大國外頂級奶牛遺傳資源的引進力度,通過持續引進與自主培育相結合,“十三五”期間選育優秀種公牛100 頭。
(6)擴大優質冷凍精液的生產能力及推廣應用范圍,滿足天津市及國內其它省市對優質冷凍精液的需求,到“十三五”末,天津市要形成年產并銷售100萬劑優質冷凍精液的能力。努力推廣性控冷凍精液的應用范圍。
(1)建立生鮮乳收購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制度。
(2)建立生鮮乳收購站監督管理制度,將全市生鮮乳收購站100%納入監管范圍。
(3)建立生鮮乳檢測制度。
(4)創建牛奶質量安全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完善科技支撐體系。
(5)建立第三方檢測體系,保障牛奶質量安全。
引導、扶持飼草飼料基地建設,繼續做好國家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項目的實施。“十三五”末苜蓿種植面積計劃達到10萬畝。在奶牛優勢區域,根據奶牛存欄數量,推廣全株青貯玉米、燕麥草等優質粗飼料。并嘗試探索種草養牛、糞污處理的一體化產業模式。
“十三五”期間奶牛業的發展要走農牧結合循環經濟的道路,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循環經濟模式;繼續實施“美麗天津一號工程”中的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工程。
(1)建立奶牛信息化,通過平臺建設,為天津市奶牛養殖業搭建一個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環節的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管理系統。
(2)信息平臺奶牛數據中心建設。
(3)實施信息化管理。
(4)依靠信息平臺建設,增加效益。
通過防、治、管并舉,加強疫病防控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