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北川
四川宜賓市緊急救援中心,四川宜賓644000
基層醫院院前急救建設與思考安排
何北川
四川宜賓市緊急救援中心,四川宜賓644000
由于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同時也有很多疾病、事故的發生率在逐年的上升,并且大部分的疾病、事故都需要進行緊急的醫療處理,因此,對急救工作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目前,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在逐漸的發展,各個醫療項目的建設工作也在有序的開展,基層醫院院前急救建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任務。文章就此對基層醫院院前急救建設與思考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基層醫院;院前急救;建設;思考
急診醫學的興起,不僅帶動了我國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也為人們看病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急診醫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綜合學科,其在我國已有20余年的歷史,現階段,急診醫學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并且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對于基層醫院的急診來說,其發展的狀況不是很樂觀。一方面其醫療工作人員沒有固定的編制,另一方面,大量的傷患前來就診,但是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沒有達到要求,從而導致了醫患之間的矛盾重重。
想要對基層醫院的院前急救建設提供相應的意見,就要對醫院院前急診的現狀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醫院院前急診需要新型的醫學理論,對于新時期急診醫學理論其主要是分析急診醫學的出現,其實伴隨著新時期醫學的不斷發展作為前提條件,并將救助措施作為輔助性手段,基于整體研究以及科學管理而最終產生的一類臨床性學科類別之一。同時,相較于常規臨床學科類別來說,此學科其具備獨立性,主要涉及到院前、院內以及監護三位一體的治療監管體系,很顯然三部分不可分割,所以形成了三環理論地位[1]。
其次從醫院院前急救的工作情況來看,醫院的急診科室的模式可以根據坐診醫生的工作性質簡單的分為3類,第一類就是在急診科室有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工作,并且這些醫護人員都是幾個固定的專科醫生,比如骨科、外科等。第二類就是需要固定的急診醫師進行支援,這樣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部分的急診工作,但在支援的過程中還需要其他門診和專科的幫助。第三類就是能夠完全自主的完成任務。
最后,針對我國現階段的調查來說,我國目前的急診醫學的主要狀況可以說是依賴為主的形式,由于支援較少且不自主,這都使我國一直處于一種醫院領導對于急診科的不重視的狀態,這樣就導致急診科不能全面的建設[2]。急診科在醫院中處于較低的位置,不能被同級的科室所重視,急診科的職稱晉升也很費勁。由于急診室是最先接觸患者的地方,其中就會出現一些暴力的傾向等情況。
2.1 對于醫院院前急診的重視度低
急診醫學在我國已有10多年的歷史,相對于其他的國家而言,其發展較晚。雖然在國內起步較晚,但依然不影響急診醫學在醫療事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據調查顯示,某醫院2013年從1月份到12月共收治住院病人高達7 000余例,其中急診救治就占了1 000例,約占1/7,可以說急診醫學為醫院的效益帶來了積極地作用。換個角度看,急診醫學的建設不僅僅是提高了醫療事業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保護了人們的生命,從而促進了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但現實中,很多人都把急診醫學看成是接接病人、抬擔架、接電話等等,社會上對于急診醫學的定義很低,因此也導致醫療事業對于急診醫學的重視度不高。
2.2 對于急診醫學的管理不嚴格
目前,我國的急診醫學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公益事業,由于交通事故以及報警現場等很多方面的影響,都需要急診醫學的參與,但長期的運作中,就有很多問題日益暴露出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對于一些受傷人員在報警的過程中也會直接撥打120,就會造成雙方之間對于報案人的爭搶,從而導致一些人由于失血過多或其他原因而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因此,醫院對于急診醫院一定要創建一個合理科學的管理方案,這樣才能使急診醫學發揮積極的作用[3]。
2.3 不能較好的適應院外急救
基層醫院的急救工作,在遇到院外急救時,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因為基層醫院的院外急診發展狀況不是很好,當出現院外急救狀況是會因為準備情況沒有做好,從而只能盲目的對其進行搶救,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部分就診人員的二次傷害[4]。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顯示,需要進行院外急救情況大部分都是因為交通事故造成的,并且死亡率逐年的提高。從而醫院應該考慮加強醫院的院外急診工作,在各個方面對院外急救工作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在人力、設備、車輛方面更應該給予最大的支持。
2.4 急診醫學的人員專業水平低、素質不高
由于我國的急診醫學起步較晚,因此對于從事急診醫學的工作人員并沒有進行專業正規的知識訓練,這種情況在基層工作中最為突出[5]。我國目前最常出現的就是醫生亂轉科的現象。對于急診科來說,其面臨的思想較為嚴重,很多人都把急診科看做是機構的改革,很多有專業技能的人都不愿意去急診科,這就使得院前的急救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實。急診科人員較少,由于急診的工作任務量非常大,就會導致急診工作人員不能夠得到及時的專業培訓的機會,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急診工作人員專業知識不夠全面且由于長時間的工作,造成工作責任心不強等狀況,這就直接影響了醫療事業的急救質量和發展。
2.5 急診醫學在急救中所用的的設備以及車輛通訊等不滿足需求
一些醫院對于急診醫學的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了急診科在受單位以及地域等影響,不能夠有充足的急救設備和車輛以及通訊網絡等,這就降低了急救的幾率,使部分的患者不能及時的得到救治。目前很多的醫院都以急救的名義去購買車輛以及辦理相應的手續等,但實際上并沒有這樣做,對于急救車以及急救設備的置辦問題就是空話,因此我國目前應對急救設備的更新與添加不斷的加強。
3.1 急診科全面建設
目前統計來看[6],有些急診科設立了100~500張床位,可每日的急診量也就在10幾個之間,這樣的建設只能說是浪費,對于這樣的建設也是不現實沒必要的。對于原有的依賴型的急診科來說已經被新形勢下的急診科所淘汰。對于現在的急診科的建設一定要全面,其主要是支援形式為主,急診科必須要獨立,且有固定的救護人員,在急診科重要配備5~6名的醫生和7~8名的護士。一定要充分的和其他的科室進行協調工作。對于急診室的建設成立后,一定要建立快速積極的急救隊伍,這樣才能使病人在第一時間得以治療。
3.2 對于院前急救要加強開展的力度
對于需要救助的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那么就需要醫院的院前急診部門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并且加強急救工作的建設。在社會各種醫療工作以及社保工作中,院前急救是影響其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在災害發生后,對于患者的醫治有著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工作在處置傷患的過程中,要及時正確的進行操作,一旦發生失誤,就會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命,并且當災害突然發生時,院前急救工作就要及時的展開。院前急救小組要進行24 h隨時待命,保證對傷患進行及時的搶救,并且還應該保證搶救的成功率。這樣才可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時增加。
3.3 建立綠色通道
對于我國的急診醫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構建一個綠色通道,綠色通道的建立可以提高急救的質量,對于急救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綠色通道的建設,可以使急診人員與其他科室的人員共同值班,這樣就可以在急危重癥患者及時的得到救治。
3.4 加強重癥監護病房的建設
據統計來看,我國大多數的醫院急診科都設立了5~6個重癥監護病床,這樣的建設不僅僅為患者及家屬提供了方便,也使得醫院的總體水平進一步的提高了。對于重癥患者病房中醫護人員的選擇,一定要經過專業的知識培訓,并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這樣才能對重癥患者給予最好的護理。對于護理人員,醫院也可以適當的開展對于專業上的培訓等,這樣就能夠使得急診科得以全面的發展,使得醫院樹立更偉大的形象[7]。
由于相對于醫院其他部門的來說,急診工作擁有工作量大、薪資低、糾紛多、晉升難等缺點,使得很多醫護工作人員都對急診室望而卻步,并且在急診部門工作,還需要有較高的綜合能力,在以上原因下,急診部門工作的工作人員少之又少,從而導致了基層醫院院前急救工作不能正常的開展。實際情況當中也是這樣的表現,全國各大醫院,急診部門發展較好的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要加強基層醫院急救的建設就需要培養大量能勝任此工作的人才,能在急救部門工作的工作人員需要具有以下幾點:首先就是可以承受大量的工作,隨時都可以出診。其次就是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因為急診室是一個綜合學科的部門。第三就是能有良好的醫德,并且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不論有什么樣的患者出現,都要全心全意的對其進行救治。
想要建立健全急救科室,不僅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還要求醫院方面能做出一定的行動:首先,醫院的領導層要對急診提供一些優惠待遇,從而吸引很多的人才愿意到急診部門工作,于此同時,制定相應的工作政策,使政策上向急診部門傾斜,促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并且院方要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全方位支持急救建設工作的開展。其次就是相關的醫療管理部門頒布一定的政策,能讓在急診室工作的工作人員,進入正常的崗位編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醫院積極的配合,因為急診室是需要24 h進行服務的,所以要制定相關的規定,要求定崗定編,使工作具有一定的時間彈性。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醫療事業也在不斷的擴大中,基于目前的統計來看,我國的基層醫院院前急診的建設對于醫療事業來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急診醫學現階段正處于發展階段,因此我國醫療事業應該不斷的強化和發展急診醫學,只有將急診醫院合理科學的落實,才能從根本上為人民的看病提供方便,也為醫療事業做出重要的貢獻。
[1]涂久生,費連兵,李學義,等.基層醫院急診建設及管理的探討[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7,14(11):825-827.
[2]周靖國.基層醫院院前急救常見的醫療問題與處理對策[J].醫學信息,2013,26(15下旬刊).
[3]葉建華.高校醫院院前急救體系的建設與管理[J].臨床急診雜志,2006,7 (4):199-200.
[4]任祥美,李學賢,耿守禎,等.基層醫院院前院內急救通道的建設[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7):408.
[5]邵久紅.淺談基層醫院120院前急救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醫學美學美容,2014(2中旬刊):461-462.
[6]聶建平.基層醫院普及工傷預防與院前急救技術的初步研究[C]//2012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2.
[7]王長俊.新形勢下軍隊基層醫院的急診建設[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01,8(3):215-216.
R197.3
A
1672-5654(2015)01(b)-0075-02
2014-10-12)
何北川(1958-),男,四川宜賓人,外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院前創傷急救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