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擁軍
啟東市第三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江蘇南通226200
一起校園水痘暴發疫情的調查分析與防控對策探討
茅擁軍
啟東市第三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江蘇南通226200
目的對一起校園內水痘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探討水痘校園暴發蔓延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對水痘暴發疫情流行病學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缺乏傳染病預防知識和措施,未接種水痘疫苗,水痘疫情暴發蔓延的重要原因是首發病例未及時確診上報及有效隔離治療;經實施綜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結論采取有效的綜合措施,對防控水痘疫情的暴發蔓延具有重要意義。
水痘;暴發;調查分析;預防控制
水痘是出疹性疾病,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傳染性極強。主要傳播途徑為噴嚏、飛沫經呼吸道或直接接觸,皮膚黏膜出現瘙癢性水皰疹,全身癥狀輕微是其臨床特點。水痘雖然未列入國家法定傳染病,但其傳染性強,好發于兒童,易在幼托機構或學校中流行,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1]。該病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主要通過隔離病人、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來達到控制疫情的目的。該研究探討一起水痘校園內暴發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其暴發原因,評價綜合防控效果,為有效防控校園內水痘疫情暴發提出疾控策略。
1.1 一般資料
疫情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暴發疫情資料來源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信息系統”。
1.2 方法
采用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對經醫院診斷以及專業人員調查所得的水痘病例流行病學資料進行分析[2],資料真實、可靠。
2.1 人群分布
該小學位于啟東市永陽鎮,設一至六年級共十二個班級,學生450名,教職員工49名,自4月16日發生第一例水痘病例以來,至2012年4月27日14:40分,共發生水痘病例28例,全體師生罹患率為5.61%。該次水痘病例全部發生在一(2)班,該班學生總人數38人,發病人數28人,其中男17例,女11例,男女性別比例為1.54:1。該班學生罹患率達73.68%。該次水痘發病平均年齡7.5歲。
2.2 時間分布
2012年4月16日—4月27日共有28例學生發病。4月16日發生首發病例1例,4月26日發生8例,4月27日發生19例。
2.3 首發病例
陳××,男,8歲,一(2)班學生,自4月16日發熱(38.2℃)起頭面部,繼而四肢、胸背部出現皮疹、水皰。當天前往永陽醫院就診,被診斷為水痘,進行對癥治療,一般情況良好。
2.4 臨床癥狀
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在38℃左右,頭面、四肢、胸背部出現水皰,全身倦怠。
2.5 既往免疫史
經調查,28名學生均無明確的水痘疫苗接種史。
4月27日接到疫情報告后疾控人員即到現場,根據初步調查水痘病例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情況,綜合流行病學分析,初步判定此為水痘疫情暴發。引起該次水痘疫情暴發可能為:
①該季節早晚溫差大,學生免疫力低下,且該班學生大部分未接種過水痘疫苗,是引起本次發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②首診醫生未及時報告及隔離治療水痘病例,導致了疫情擴散傳播,這是該次水痘疫情暴發的主要原因。
③學校管理人員缺乏關于水痘傳染病的防治的有效管理認識,對首發病例沒有引起重視,導致疫情未能控制而暴發,也是引起該次暴發疫情的重要原因。
④該校教室雖寬敞,空氣流通較好,但學生缺乏傳染病預防知識,衛生習慣差,使病毒在密切接觸的群體中傳播,也是引起該次疫情暴發的主要原因。
①該疫情發生后,啟東市衛生局協調成立了疫情應急處理技術指導小組,負責落實各項預防與控制措施,該小組由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醫療機構等有關部門參加的。
②接到疫情報告后,市疾控中心和匯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4月27日派出疾控專員,下午3∶10分左右到達現場后立即對疫情進行初步調查核實,并及時匯報給市疾控中心分管領導。初步判斷患者符合水痘臨床診斷病例標準,判斷為一起傳染病暴發病情,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的規定范圍。
③立即向南通市疾控中心、南通市衛生局按程序報告。并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進行初始報告。詳細調查對每1例病例,保證個案信息及時網絡直報。
④把所有病人均隔離在醫院或家并對其進行治療。了解每個病人每天病情進展情況,所有病人病情逐日好轉,并在10日內痊愈。
⑤終末消毒該小學所有教室。消毒病房、病家及污染物,加強教室、病房等場所的空氣對流。
⑥開展呼吸道傳染病健康教育,該校一(2)班印發家長告知書,告知家長自4月17日起停課10 d,期間做好學生個人衛生,勤洗手,不到公共場所等人群較多的地方。該班患病學生痊愈后入學時嚴格進行晨檢,并持有醫生開具的健康證明。
⑦密切觀察學生狀況,學校每日回訪、匯龍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人員定期訪視,發現新增病例立即報告。為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隔離、早期治療,市疾控中心應每日及時核實疫情進展情況。
⑧所有鎮(村)衛生服務中心和幼兒園、學校認真落實晨檢制度,做好因病缺課監測工作,發現可疑病例立即報告。各地規范預檢分診,加強疫情監測報告。
采取以上綜合防控措施后,水痘疫情未發生繼續蔓延,暴發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引起該次水痘暴發疫情的原因大致為:①該季節氣候變化大,早晚溫差大,學生免疫力低下易感;由于水痘疫苗價格昂貴,為二類疫苗,家長不愿給孩子接種,故學齡前兒童的水痘疫苗的接種率低,本班大部分學生無水痘疫苗接種記錄,免疫屏障未建立,一旦出現病例,導致疫情迅速蔓延[3]。②校內師生共499人,發病人數28人,全體師生罹患率5.61%;全部病例發生在一(2)班,該班共38名學生,28人發病,罹患率達到73.68%,男女生發病無性別差異。由于學生缺乏衛生知識,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該校教室雖寬敞,空氣流通較好,但門窗關閉,使病毒能通過密切接觸傳播;課后不進行寬敞的戶外活動,只在教室走廊活動,范圍小,呼吸道傳播幾率增大,造成傳播、暴發[4]。③學校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上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因病缺課和缺席情況未能及時分析上報。④首診醫生未及時進行報告和隔離治療水痘首發病例,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時機,是引起該次暴發疫情的主要原因[5]。⑤衛生防疫部門未能及時了解與處理疫情是引起該次暴發疫情的主要原因。
接到疫情報告后立即由衛生監督、疾病控制、醫療機構等有關部門組織了疫情應急處理技術指導小組,負責落實各項預防與控制措施:進行疫情調查,個案調查并及時上報;對病人隔離治療密切觀察,對疫點進行消毒處理;易感學生停課隨訪并進行健康教育培訓;要求屬地學校均落實晨檢制度,加強疫情監測,使疫情未發生繼續蔓延,水痘暴發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要切實做好幼托機構、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首先要認真貫徹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及《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有關規定,教育、衛生及相關部門應加強配合,明確部門職責[6]。
切實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能力建設,加強相關人員法律法規培訓和疫情監測及監督管理工作。建議在水痘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加強對學校和家長的宣傳教育工作力度,以行政干預方法制定適合地方性的防治措施,強化管理意識,提高水痘疫苗接種水平。落實日常診療活動中的傳染病管理工作,強化疫情報告意識。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對有發熱、出疹等癥狀者重點監測,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和及時隔離治療[7]。建議將水痘納入傳染病報告內容之一,建立報告制,健全報告卡,強化疫點處理。根據各種傳染病流行特征,建立應對防治組織和預案,接到疫情報告后,在最短時間內做到正確的疫情分析和報告,有效的疫點處理和病人隔離治療,嚴密的疫情監測和防范措施;對防控水痘疫情暴發和蔓延具有重要意義。
[1]富繼業,孫培源,史如晶,等.2006~2010年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校及托幼機構水痘暴發疫情流行病學分析[J].首都公共衛生,2012,6(2):80-83.
[2]田文棟,方輝,鐘麗霞.上海市某小學水痘爆發疫情處理分析[J].上海醫藥,2013,34(20):53-55.
[3]彭玉琴,王紅衛.一起水痘突發疫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 2012,14(5):776-777.
[4]馬駿.南通市興仁鎮某小學水痘爆發疫情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2011,23(4):169-170.
[5]王建坤,肖奇,張麗英,等.一起小學水痘暴發疫情的調查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3,29(3):370-372.
[6]劉懷印,宋珂,余瑞芳.商丘市某小學水痘暴發疫情調查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4,25(5):429-430.
[7]沈虹.一起小學水痘暴發疫情分析[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4,25(3):238-239.
R18
A
1672-5654(2015)01(b)-0170-02
2014-10-14)
茅擁軍(1971-),女,江蘇啟東人,本科,主管衛生醫師,研究方向:傳染性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