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杰
摘 要:本文通過對農村商業銀行分散型不良資產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管理模式的建議方案,為農村商業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管理
一、不良資產對農村商業銀行主要影響
(一)影響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不良資產占比相對較高,反映銀行資產質量相對較差;占比低反映銀行資產質量相對較好;銀行資產質量的高低,會影響銀行的外部形象、競爭力和股東評價等因素,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二)影響農村商業銀行盈利水平。由于不良資產大部分為非生息資產,即使名義上還在計算利息,但利息實際無法或難以收回,占用銀行大量資金且未能帶來預期收益;而該部分資金大多是存款資金,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在未能取得預期收益的同時,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從而降低了銀行盈利水平。同時,根據監管規定,銀行對不良資產應相應計提損失準備和減值準備,進一步影響當期利潤。
(三)影響資本充足率。由于不良資產屬于高風險資產,根據監管規定,在計算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時,不良資產會匹配較高的風險權重,而資本充足率為監管核心指標,因不良資產較多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會給銀行帶來較大的資本充足率達標壓力。
(四)影響監管評級和新設分支機構。監管機構為有效控制銀行資產質量,在監管評級指標體系中,不良資產變動情況和清收處置情況占有較大權重,不良資產規模和變動情況直接影響銀行的監管評級結果。同時,監管評級結果也與農村商業銀行新設分支機構和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指標掛鉤。
二、分散型管理模式分析
(一)分散型不良資產管理模式簡介。分散管理模式,表現為各級機構負責自身不良資產管理和清收處置,各級機構自上而下下達和分解不良資產清收處置目標任務,并對清收處置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一般情況下,總行成立資產保全部(或風險管理部門),負責不良資產統籌管理和重大疑難不良資產保全項目的參與和指導;各一級支行成立資產保全部(或風險管理部,多一個部門統籌負責風險管理、資產保全、合規管理、法律事務等業務),負責督導各分支機構和客戶經理開展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工作;各二級支行(含分理處、營業部等)負責不良資產的直接管理和清收處置。
(二)分散型不良資產管理模式優劣分析。(1)優勢。①職責邊界清晰。不良貸款產生后,由原貸款發放機構進行管理和清收,清收管理責任仍然落在貸款發放機構,職責邊界較為清晰。②節約管理部門人力成本。實施分散型管理模式,一級支行和總行資產保全部門通常只負責下任務和任務督導,把責任和任務全部放在二級支行和客戶經理身上,大大節約了管理部門。③保證清收機構一致性。不良資產始終由貸款發放機構進行管理和清收,因此不需要對不良貸款進行移交,從而減少了移交成本。(2)劣勢。①專業性不夠。由于采取分散型不良資產管理模式,不良資產實際清收管理責任人大多為原貸款發放人員,其主要職責為貸款營銷,多數不具備不良資產清收管理經驗,或者雖然具備日常催收等基本保全經驗,但在訴訟和法律等方面知識較為欠缺。②效率低下。由于專業性不夠,不良資產管理通常采取的都是催收等常見保全方式,清收手段過于單一,主要依靠債務人自覺歸還貸款,不良資產管理效率較為低下。③重視程度不夠。由于不良資產主要在二級經營機構進行管理,但二級經營機構主要任務是存款、貸款和利潤指標,二級經營機構會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存貸款營銷和中間業務發展方面,從而導致對不良資產管理和清收處置的不夠重視。④資源和成本浪費。在不良資產清收處置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與地方政府、人民法院、國土資源局、房管局等部門進行溝通協調,但由于不良貸款和管理人員較為分散,從而導致多頭人員與同一政府部門對接,溝通成本較高,也不利于不良資產清收處置。⑤過于依賴律師事務所。大多數不良資產管理責任人,對需要起訴的不良貸款,往往直接委托外部律師事務所進行代理,通常在委托外部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之后,就不聞不問,全憑律師自覺,收回不良債權固然很好,收不回來也無所謂。而對于律師事務所而言,如果該不良資產訴訟收回可能性比較大,往往會盡心盡力去做,力爭收回賺取代理費;而對于清收可能性較小且采取風險代理方式進行訴訟的不良貸款,往往流于形式,走過場,不利于銀行保全資產。⑥存在管理和處置風險。由于上述專業性和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往往會導致不良資產清收處置人員對不良資產管理流于形式,對關鍵環節把握不夠等情況,從而加劇不良資產風險,造成更大的損失。⑦容易滋生腐敗。由于一級支行和總行都是業務管理部門,而不是不良資產直接經營管理部門,如因業務流程和制度設計不合理,往往會導致滋生腐敗。如委托外部律師事務所代理訴訟案件,給予過高律師代理費,不進行公開比選,造成內部員工與律師事務所進行勾結;或者多采取一般代理方式進行代理,導致律所收了錢不辦事;這方面在很多金融機構造成了重大案件。
三、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管理模式新選擇——集中管理模式
(一)集中管理主要意義。(1)專業清收。不良資產集中經營管理后,可將分散的不良資產和人力資源集中,按照“專業人員、專業清收”的思路,通過各種常規和非常規的清收渠道與保全方式,專門從事不良資產的清收化解工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整合資源。不良資產集中經營管理后,第一,有利于大幅壓縮各分支機構不良資產清收人員,以充實一線營銷力量,集中精力開拓市場;第二,有利于降低清收人員薪酬總額,多出薪酬可用于刺激存貸款及其他業務發展;第三,有利于進一步加強與外圍機構和部門的溝通對接工作。(3)提高效率。不良資產集中經營管理后,可將大部分不良資產交由總行資產保全部(或其他機構)直接負責經營管理;總行資產保全部通過授權可直接審批決策一定金額的不良資產清收處置事項,將有效縮短管理鏈條,優化管理流程,提高不良資產保全工作效率。
(二)集中管理組織和運行模式。農村商業銀行實施不良資產集中管理,總行可設置資產保全部,負責全行不良資產的管理、清收和處置,同時負責對集中經營管理的不良資產進行直接經營管理,力爭充分做到專業清收,以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和效益。資產保全部內設清收分部若干,并配套設置債權處置室、物權處置室、訴訟管理室和不良資產管理室,內設部室按照“分工不分家”的原則,共同推動不良資產集中經營管理工作。清收分部可根據地理位置臨近原則和不良資產規模等因素進行設置,負責具體支行或片區的不良資產經營管理。
四、結論與建議
分散型和集中型不良資產管理模式各有所長,對小額不良貸款,由于筆數多、金額小、且分布廣泛,分散型不良資產管理模式仍然適用。但隨著農村商業銀行不斷發展壯大,公司類和個人類大額不良資產會逐漸增多,農村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分散型和集中型不良資產管理模式進行組合使用,對公司類和個人類大額不良資產,實施集中管理,進行專業化清收;對小額不良資產,可實施分散管理,充分利用分支機構客戶經理地域優勢進行清收。
參考文獻:
[1] 白玲.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及管理途徑探索[J].國際金融研究,2003,(4):20-23.
[2] 王茂瑞.淺論我國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方法及其弊端[J].現代商貿工業,2007,(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