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州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建筑工程也得到快速發展。在眾多非金融企業當中,建筑業企業因行業特殊性使得其資產負債率過高。因此,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也相應較高。由于建筑施工企業自身資金過少,而經營規模處于擴張時期,使得企業的資本積累因行業競爭劇烈和利潤水平低而無法進行擴張,唯有大量舉債。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很容易引起現金流缺乏、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嚴重者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為此,建筑施工企業應重視資產負債率過高問題,并分析其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緩解。故本文就當前建筑施工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原因及解決對策展開分析。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原因;對策
前言:一直以來,建筑企業由于其自身行業特殊性,導致其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資產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企業資產總額的比例。是反映企業全部資產中債權人資產比重大小的指標,同時也是反映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信貸資金風險程度及企業舉債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1]。而資產負債率過高不利于建設施工企業的長遠發展。
一、建筑施工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原因
(一)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建筑施工企業會計基礎工作過于薄弱,使得資產負債率呈現虛增現狀。在建筑施工企業中,尤其是大型建筑施工企業,其所屬公司的獨立核算人員單位過多,因此,進行資金來往和代收代支等業務時都是以“內部往來”予以核算。但部分財務人員沒有按時進行核對與清理,使得會計期末結算時出現賬賬不符的問題,致使“內部往來”科目在期末匯總報表時無法相關抵消,這樣一來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出現虛增現象,嚴重影響到期末資產負債率的計算。
(二)項目成本管理薄弱。部分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較為薄弱,缺少健全的規制制度,成本費用管理處于失控狀態。建筑施工企業在項目施工前,沒有進行項目成本計劃編制,或忽視組織設計中的降低成本對策,導致成本費用管理欠缺合理性,最終使得合同出現虧損現象。
(三)稅負過重。建筑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其供需矛盾也愈來愈明顯,施工企業競爭激烈。而企業為了中標出現競相壓價現象,低價中標使得企業利潤減少。在營業稅對流轉總額征稅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因原材料成本較高,使得其產生部分進項稅無法在原有稅收制度下進行抵扣,從而大大增加建筑施工企業的稅負比例。另外,稅務機關對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采用核定征收稅的方法使得企業的稅負過重。如征收個人所得稅時,不管建筑施工企業是不是承包經營或個人收入是否達到納稅標準,都根據工程項目結算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征收。這樣一來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明顯增長。
(四)政府相關部門監督力度不強。政府相關部門對工程項目的相關內容監督不到位,如工程款的支付、工程項目的結算等。政府相關部門沒有嚴格按照《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若干規定的要求》進行核實審批,使得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投入使用若干年后仍出現工程結算不清的問題,嚴重影響建筑施工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及回籠,使得負債長期掛賬嚴重。
二、降低建筑施工企業高資產負債率的對策
(一)強化建筑施工企業會計基礎工作。針對規模較大的建筑施工集團,應對其附屬單位的財務人員開展定期核對檢查工作,以防止在會計期末匯總報表上發生“內部往來”無法相互抵消的問題,有利于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與真實。另外,建筑施工企業財務人員應一次性清理長期掛賬的應付賬項,若確定無需支付應付款項應根據我國現行會計制度要求將其轉入“營業外收入”科目,以使權益性資本增加,資產負債率下降[2]。同時,應嚴格杜絕建筑施工企業財務人員工作中出現延期納稅等違規財務處理行為,降低建筑施工企業的法律風險。
(二)嚴格控制項目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業應嚴控控制項目成本的管理過程,合理規范成本費用發生行為。基于建筑施工項目的施工工藝流程和施工成本費用形成流程,以責任成本的形式將成本費用分解到各個責任中心。建立債權匹配成本費用責任中心并進行嚴格、有效的控制。為確保成本費用過程得到有效的控制,應建立健全成本費用信息系統,以保證工程項目施工取得最大利潤化,進而使資產負債率有所降低。
(三)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對資產負債率的重視。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人員對資產負債率的重視,使其真正意識到資產負債率的合理性與自己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前途有著直接關系。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規范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的考核,將資產負債率納入到當前考核內容當中,不斷完善考核內容,以促進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人員意識到資產負債率的重要性。
(四)合理優化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結構。為了降低資產負債率,建筑施工企業應不斷加強對應收款項的內部控制工作,采用有效措施合理優化財務結構。首先,應建立完善信息評級與審核制度。進行工程項目投標前,應認真做好建設單位的資信評級工作,對建設單位的資金狀況、社會信譽及立項文件等內容進行調查與核實,然后正確評估建設單位的信用等級。嚴把資信質量關,避免將工程項目承包給社會信譽不良、資信狀況差的建設單位。其次,建立健全應收賬款臺賬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嚴格執行應收賬款臺賬管理制度,做好各類應收款項金額、性質、合同約定到期日期等的及時確認工作,并動態跟蹤與分析債務單位執行經濟合同的實際情況。另外,向債務單位定期發送《企業詢證函》以確保應收款項的金額數量正確。再次,建立完善企業財務預警機制。構建由經辦人員、業務領導及財務人員組成的預警小組,主要負責定期跟蹤與重點分析超過合同約定付款期限且長賬齡的應收賬款。同時對于債務人經營狀況惡化或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時應立即采取合理措施,以將損失最小化。最后,建立清欠小組。通過激勵性的措施清理應收賬款。同時可以讓清欠小組清理長期不能回收的應收賬款。若存在多次清欠無效的應收賬款,則可以采用與經濟效益相關的清帳提成法;若為故意拖欠的債務人,則應考慮通過法律途徑保障自身利益。
(五)促進建筑業營業稅向增值稅轉化。國家應不斷加快與促進建筑業營業稅向增值稅轉化,以解決當前原材料進項稅無法相抵扣的問題,進而減輕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負擔。由于建筑施工企業會計人員整體業務水平與素質不高,導致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核算不真實,所以當前稅務機關對多數建筑業企業進行核定征收稅收的方式。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相關要求與規定,同時與實際工程成本項目的劃分與資料相結合,提高日常會計事務處理水平,盡量使得會計核算符合我國稅法要求,以營造一個良好的查賬征收環境。另一方面,稅務部門應基于國家出臺的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和會計法律法規下,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班,提高培訓水平,進而培養出一批高級會計人員隊伍,提高建設施工企業會計工作的有效性。
(六)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為了避免建設施工企業出現項目竣工驗收后財務決算工作遲遲未進行處理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建筑施工企業建設項目的財務決算工作監督力度,嚴格要求與規范建設單位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完成項目后期財務決算。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帶動了建筑工程建設的迅速發展。而當前我國建筑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嚴重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財務管理及內部控制,不斷優化資本結構,以達到降低資產負債率的目的,促進建筑施工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聶鐵良,王燦鋒.施工企業高負債運營成因及對策研究[J].財會通訊.2010,(05):77-78.
[2]駱謐思.淺析施工企業如何控制資產負債率[J].中國外資.2012,(13):44.
[3] 吳昊.淺析降低施工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