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幫月
摘 要:本文針對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公司債務重組會計問題,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公司;財務重組;會計問題;策略
一、公司債務重組概述
所謂的公司債務重組,就是指當債務人有財務困難或操作失敗情況出現,債權人由于協議或法院命令而進行讓步,依據債務人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債務重組的相關定義,主要是指債務人遇到資金暫時周轉不開,自己的債務無法償還。處于正常狀態下,資產清償在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發生,債務向資本轉變,債務發生變化。債務重組發生于其他方面,需要債權人能夠有一些讓步行為,以便安排好,使債務得以償還。
二、債務重組所帶來的會計問題
(一)會計準則中缺少明確的相關稅費規定。作為盈利公司的債權人,實行債務重組或者與相關企業進行債務重組,債權人的總利潤要減少,所得稅就少交;人力資本儲備與債務人重整收益,不增加企業利潤和所得稅,然而資本增加。所以,針對關聯企業避稅,可以隨機相互重組,就可使相關企業的資本增加并且所得稅也少繳。在通常情況下,只有兩個問題是債務重組雙方所考慮的,那就是所得稅的稅前扣除以及重組所得征稅,對于增值稅方面的問題一般不作考慮,這就很容易導致稅收風險產生。
(二)重組損益全部計入當期損益不符合原則。首先,其與權責發生制原則不符合。發生債務重組,其目的在于讓企業暫時走出負債過重的困境,贏得時機使正常的經營狀態能夠恢復,但債務重組的有效作用無法產生于比較短的時間內,而債務人必須有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受益過程;其次,營業外收入的計入,當期利潤也不增加,當期所得稅費用也能增加,但企業并未因這一收益而有現金流入產生,就能夠使企業資金發生短期內再度緊張問題;再次,由于債務人把重組的賬面價值與重組后的入賬價值和預計負債金額之和的差額在當期損益中計入,如此處理與權責發生制原則的配比原則相違背。
(三)市場基礎在運用公允價值中缺乏。市場法規的不健全導致公允價值沒有比較高的可靠性;因企業的管治就極易產生利潤操縱問題;尚且沒有達到標準化的的資產評估的流程以及需要加強的資產評估隊伍。
(四)與謹慎性原則相違背的固定資產抵債入賬。單純的以公允價值來作為計價基礎,就會與謹慎原則相違背,因債權人受讓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則就使由公允價值轉變成為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但其費用中不能計入債權人債務重組的損失,而是以資產價值計入,由此就易產生虛增資產問題,這就與謹慎性的原則相違背。
(五)債務重組成為上市公司從事不正當盈余管理的途徑。對上市公司來說,其作為債權人的關聯方開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則以債務重組損益的確認方法和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來進行,且盈余管理還以債務重組準則的其他條款開展,以此從事不正當的盈余管理。
三、對債務重組帶來會計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應沖減重組產生的相關費用。債務人應借助于債務重組對兩項交易進行確認,即:資產依照公允價值進行銷售和債務根據賬面價值進行清償,接著把債務重組所得確認為重組債務的計稅成本與抵償債務的公允價值的差額,對所得稅進行計征。
(二)應于會計期間分攤債務重組損益。由此在使利潤的虛增減少的同時,也可使企業由于利潤虛增而產生所得稅費用的負擔而降低,這對那些陷入財務危機的企業走出困境有利。
(三)在市場上合理運用公允價值。首先,應對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條件進行完善。其次,對公司治理結構進行完善。再次,要對資產評估流程進行規范。通過強化資產評估工作,促進監管資產評估機構環節。
(四)必須遵循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謹慎性原則。當債務人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比公允價值要高,就需要債權人對固定資產固定資產賬面價值適當增加,并將債權人的賬面價值減少。要將債務人債務重組的固定資產公允價值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按照增益或損失要在當期損益中計入。
(五)上市公司要加強監管機制的建設。一方面,應對公司上市后的監管強化力度,使會計信息的披露得到進一步規范,并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得到完善,進而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內在約束力得到強化。另一方面,必須盡快建立起上市公司的退出機制。企業若出現嚴重虧損和資不抵債,就應對其所經營業務要求全部或部分停止;出現上市公司失去持續經營能力,必須將其宣布退市。此外,還要對上市公司會計監管政策做調整,進行企業利潤操縱的規避。
總之,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過程中,資產流失不斷在企業出現,這對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造成嚴重影響。面對出現在債務重組過程中的問題,要通過準則和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措施,強化監管工作,規范納稅。要在債務重組的實踐中,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崔恩善,企業債務重組會計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2(2)。
[2] 周彩玲,債務重組會計問題研究[J],行政資產與財務,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