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晰慧 唐麗茹
摘要: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國內涌現出大量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為中國創造出了不少的經濟利潤,增長了國內GDP總值,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歷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較小,企業設施不夠完善,管理還相對寬松,在會計處理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 經濟發展 會計問題 解決方法
中國經濟不斷的發展離不開中小型企業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發展中從無到有的作用,現在的中國,已經不能忽視中小型企業的存在,中小型企業在當今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小視的作用。正因為中小型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們才要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會計問題。作為一名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僅對該類問題進行淺入研究,提供些許參考意見。
一、關于中小企業的概念
中小企業,又稱中小型企業或中小企,它是與所處行業的大企業相比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經濟單位。我國主要行業的中小企業的標準做出了明確的界定,該標準是根據企業的職工人數,銷售額,資產總額等指標來進行規定的。工業企業中小型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0萬元以下。建筑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特點: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下。中型企業同時要滿足職工人數600人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上,其余為小型企業;交通運輸業中小型企業須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3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餐飲業中小型企業要符合以下條件:職工人數800人以下,或銷售額1500萬元以下。
二、中小企業存在的會計問題。
(一)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會計信息是否失真決定了經濟發展的好壞。中小企業會計信息造假的手段非常多,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的會計報告等等。最嚴重的就是虛構交易信息,虛構交易利潤。下面我們僅以利潤為前提,來分析中小企業利潤操縱的手段。
1、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
利用應收賬款調節利潤當期損益,然而,企業把本應當在當期確認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繼續“掛賬”,使得企業大幅度虛增利潤。另外,在我國,不少中小企業為了使得利潤表看起來“好看”,從而利用虛假銷售。提前確認銷售,或利用虛假賒銷從而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因為這些銷售都無法取得現金,就在會計記錄上表現為應收賬款的增加。
2、利用預付賬款調價利潤
我們都知道,企業在通過預付賬款購買貨物時,通常會作這樣的分錄:借“預付賬款”,貸“銀行存款”,等到貨物運輸到企業后,企業作分錄為借“材料采購”、“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貸“預付賬款”,這些分錄是在企業受到相應的憑證為前提下記錄的,當然企業對于對方不出具發票的業務,有時會故意不結轉“預付賬款”科目,其目的是使得企業虛增會計利潤。
3、提前確認收入
正確在合理地會計期間進行收入的確認對企業來說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模式。然而有一些企業為了能夠在年終的財務報表中能夠給報表使用者一個滿意的答復,吸引更多投資者對該企業進行投資,從而把屬于下一年度的收入提前到上一年度確認,使得虛增收入,虛增利潤。
(二)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
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中一種相當重要的職能,它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通常是由企業自行招聘會計人才,這些人員的薪資、福利往往會被企業左右,企業負責人為了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等不正當的目的,會計人員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徇私舞弊的現象,例如現實中虛報票據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有些企業冒著違法的風險,招攬“自己人”,不斷的偷稅漏稅,使得內部監督的結果假上加假。外部監督亦是如此。外部監督是指企業通過聘請注冊會計師等專業審計人員審核企業出具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各種企業財務報表,使得報表使用者增強對企業自身的信任度,擴大對企業的柚子份額。由于有些注冊會計師在事務所長期掛名但是并沒有太多審計經驗,而且很多經驗豐富的注冊會計師已經熟稔各種惡性競爭,使得在外部監督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形式主義,使得監督結果失真。
(三)財會管理缺乏專業人才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闡述。其中一個方面是中小企業的崗位缺失精英人才,企業招聘的在會計方面有很大造詣的人才偏少,甚至有些企業會計人員數量不夠,有些崗位都沒有招滿,出現一個會計人員負責多個崗位,崗位空缺等現象,導致企業中崗位與崗位之間不能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長此以往會影響到企業經濟的運轉和管理的運營。第二個方面就是企業的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能力不高,有些企業甚至為了降低企業自身成本招聘一些“兼職人員”,這些人員通常都沒有過多的工作經驗,往往為了暫時的生計來應聘這些“兼職”的會計崗位,導致企業浪費不必要的機會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再者,企業的財會人員老齡化嚴重,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現在大多數企業已經引用金蝶系統或者用友軟件這些先進的會計系統操作設備實行會計電算化管理,對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進行記錄、核算,但是由于中小企業財會人員老齡化人數較多,使得這項先進的核算方法無法全面落實,降低了企業的辦事效率,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四)會計賬簿不規范
很多中小企業為了逃稅、偷稅、漏稅抱著以此獲得不正當的收入的目的,常常準備兩本甚至多本帳薄,一本是針對外部為工商局檢查和一些相關人員使用的,面子工程;另一本反映企業真實的交易情況和財務狀況,這就是所謂的“小金庫”。甚至有些企業以票代帳不設賬本,在會計核算方面,把一些科目故意記錯,賬目混亂,涂改不規范,提前結賬或者延遲結賬,例如提前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不按照規定轉銷壞賬,將應收賬款記到營業收入中等等。這些行為都是違法的,誘導了行業不正之風的出現。
三、解決我國中小企業會計問題的措施。
針對我國中小企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總結出以下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中小企業應該跟上其他企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在會計核算方面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手工記賬,ERP系統不斷在企業中興起,對于一些年齡過大的老會計應該免費組織培訓,確保每一位員工都能快速掌握操作要領,早些將先進設備和技術引入企業,使得企業的發展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二)政府應對企業在個別方面加大獎懲力度
對于會計監督方面,尤其是內部會計監督,政府部門可以對多家企業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內部監督考核評比制度。對內部監督完善的企業,可以實行定期的多家企業評比制度,考評評比結果較好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獎勵政策,例如稅收優惠政策,評選先進優秀企業等。相反,對于那些內部監督不是很完善的企業,建議采取不定期的考核評比制度,如果檢查的結果不符合標準規定,政府則應該加大懲罰力度,比如增加罰款,下發警告通知書等。另外,對于外部監督,國家必須規定企業聘請具有一定經驗的注冊會計合理公正、公開的審計企業的所有會計資料,若發現有違法情況,對這些違法行為就要在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加大懲罰力度,并將注冊會計師和被審計企業單位掛名警告,通過這種方法遏制住審計行業間的不良之風。
(三)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管理
企業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應該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例如國家要求企業必須只設立一個帳薄,做到不私藏自己的“小金庫”。同時,企業要做到不做假賬,不漏賬,必須保證仔細認真的記錄每一個經濟業務的發生,做好每一張憑證,記錄好每一個分錄,填制號每一份報表。再者,企業不能為了節約自身經營成本而向社會招聘一些“兼職人員”,這些人員大都沒有經驗,不會站在企業的角度為企業考慮問題。最后,企業自身應該正視自己的會計失真問題,完善自身的監督系統,細化部門之間的分配,竭力做到一項業務要通過多個部門的核準方可實行,避免會計失真問題再次出現。
(四)企業應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
企業在招攬會計人員之前必須對會計上崗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崗前教育。崗前培訓的目的是使得即將上崗的會計人員懂得企業工作的運作流程和企業財務目標,爭取做到每個人能在培訓后掌握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方法,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做到實事求是,遵守會計法律,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效率。為了避免出現會計人員違反財經法規的現象出現,企業也應當對這些即將上崗的會計人員進行崗前教育,包括下發會計人員道德修養手冊,培訓會計職業道德等等。使得相關人員能夠嚴格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準則,做到在其工作中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四、結束語
當今我國中小企業的會計問題還比較多,會計信息失真,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財會管理缺乏專業人才,會計帳薄不規范等這些問題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不相適應,隨著經濟的不停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對這些會計問題的治理已經迫在眉睫,這不僅需要國家政府部門提高對這些問題的重視程度,而且更需要企業自身對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遵守和不斷完善內部建設體系,以及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也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李柳茵.淺析中小企業的會計問題[J].經濟管理者,2005.01
[2]時發奇,盧永華.我國中小企業會計標準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
[3]陳海冰,李惠.中小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
[4]陳淑娟,王治安.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5]王明鵬.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因素系統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