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兆偉+陳禮森
摘要:根據東臺市林地資源分布狀況,分析了其區域生態特點與資源現狀,提出了保護利用方向,以促進林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東臺市;林地;保護利用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03902
1引言
根據東臺市在全省的主體功能定位,結合江蘇林業區劃和東臺實際,依據生態脆弱性等級、林地生產力現狀及區域發展潛力,將東臺林地劃分為三個區域,即東部沿海防護林區、中部重點商品林區與西部里下河水源涵養林區,進而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整合區域優勢,更好地推進林地保護利用,保障林業持續健康發展。
2林地資源現狀
2.1東部沿海防護林區
東部沿海防護林區林地面積11042.83hm2,樹種以楊樹、水杉、刺槐為主,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65.54%。區內公益林地5014.88hm2,商品林地6027.95hm2,兩者比例為45.41%:54.59%,其中省級重點公益林地3833.77hm2,重點商品林地5981.87hm2;按地類劃分,喬木林地9476.79hm2,竹林地163.69hm2,灌木林地78.91hm2,未成林造林地775.62hm2,苗圃地2.55hm2,無立木林地41.29hm2,宜林地503.98hm2;全區森林面積9719.03hm2。
2.2中部重點商品林區
林地面積4638.14hm2,樹種以楊樹、銀杏、蠶桑為主,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27.53%。區內公益林地116.14hm2,商品林地4522.00hm2,兩者比例為2.50%:97.50%,其中公益林地均為縣級公益林地,重點商品林地3118.01hm2;按地類劃分,喬木林地3789.32hm2,竹林地5.39hm2,灌木林地291.45hm2,未成林造林地170.29hm2,苗圃地50.94hm2,無立木林地16.50hm2,宜林地314.25hm2。全區森林面積3854.42hm2。
2.3西部里下河水源涵養林區
林地面積1167.13hm2,樹種以楊樹為主,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6.93%。區內公益林地116.89hm2,商品林地1050.24hm2,兩者比例為10.02%:89.98%,其中公益林地均為縣級公益林地,重點商品林地815.45hm2。按地類劃分,喬木林地1013.40hm2,竹林地7.93hm2,灌木林地0.33hm2,未成林造林地127.76hm2,苗圃地7.00hm2,無立木林地2.13hm2,宜林地8.58hm2。
3區域生態特點
3.1東部沿海防護林區
東部沿海防護林區主要位于西潘堡河以東,主要包括市林場、弶港鎮、新曹、新曹農場、弶港農場、市堤閘處、沿海等7個林班,全區面積140882.27hm2,占全市總面積的44.36%。本區由于地處沿海前沿,常遭臺風、暴雨襲擊,風大雨多;土壤粉沙含量高,抗蝕性差,易引起水土流失;最東部主要為沿海灘涂,目前主要為未利用地,經改良后可適當栽植耐鹽樹種。
3.2中部重點商品林區
中部重點商品林區主要位于范公堤以東、西潘堡河以西,包括東臺鎮、開發區、海豐鎮、四灶鎮、頭灶鎮、曹丿鎮、梁垛鎮、安豐鎮、富安鎮、富東鎮、新街鎮、唐洋鎮、許河鎮、三倉鎮、南沈灶鎮等15個林班,全區面積139112.20hm2,占全市總面積的43.81%。本區海拔3~4m,地勢較高、水系不暢;多年農業面源污染,使得水、土壤環境質量下降;農田防護林體系不完善,常遭臺風、暴雨襲擊,風大雨多;土壤粉沙含量高,抗蝕性差,易引起水土流失;西北部低洼,有次生鹽漬化的隱患。
3.3西部里下河水源涵養林區
西部里下河水源涵養林區主要位于范公堤以西,包括廉貽鎮、開發區、五烈鎮、廣山鎮、臺南鎮、時堰鎮、后港鎮、溱東鎮等8個林班,全區面積37572.73hm2,占全市總面積的11.83%。本區為里下河水系,水源豐富,水質良好,泰東河、串場河貫穿境內,是東臺乃至鹽城飲用水源的上游,全區海拔1~3m,地勢低洼,易發生洪澇災害,農田防護林體系不完善,農田林網缺株斷帶,河堤圩堤等林地利用率不高,開墾種植較為嚴重。
4保護利用方向
4.1東部沿海防護林區
以生態建設為重點,優化林種結構,提高林分質量。重點保護市堤閘管理處沿海防護林海岸基干林帶、市林場(省級黃海森林公園)防風固沙林,建設東部沿海防護林體系,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資源、沿海自然生態環境,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安全,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
鞏固用材林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市植物園、三倉農場等國有單位為核心,加快沿海新林場建設;同時以新曹農場、弶港農場、弶港鎮為重點,大力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提高用材林分的單位面積蓄積量,提高林地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4.2中部重點商品林區
以集約經營方式,建設以楊樹、銀杏、蠶桑、女貞等為主的林、果、蠶、苗基地,搞好林產品開發和深加工,提高林地利用率、經濟產出率;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加大農田林網和綠色通道建設力度,完善區域農田防護林景觀結構,充分發揮森林減除環境污染的凈化功能;同時兼顧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提高森林蓄積量。
本區北部各林班,鞏固和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重點商品林體系,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木材供應,提高森林蓄積量和林地生產力。本區南部各林班,以發展特色經濟林為重點,以科技為先導,培育引進優質品種,提高果品質量;加強管理,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延長產業鏈,提高綜合經營效益。其中東南部林班適當發展特色花卉苗木培育示范基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各類園林、觀賞特色良種苗木培育力度;西南部林班,依托蠶桑行業,大力發展蠶桑等灌木經濟林,促進農民增收。
4.3西部里下河水源涵養林區
鞏固用材林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用材林分的單位面積蓄積量,提高林地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嚴格保護泰東河等河堤圩堤用材防護兼用林的水源涵養效能,加大農田防護林和農村公路綠化建設力度,縮小農田林網網格面積,提高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
參考文獻:
[1]東臺市林業局.東臺市森林資源清查二類調查成果報告[R].東臺:東臺市林業局,2009.
[2]東臺市林業局.東臺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年)[R].東臺:東臺市林業局,2012.
[3]東臺市多種經營管理局.東臺市分類經營區劃界定報告[R].東臺:東臺市多種經營管理局,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