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天佑



摘要:對川滇榿木漂浮育苗材料及準備工作、播種時間、遮蔭、煉苗、穴盤選擇、成本對比等進行了試驗,探討了川滇榿木漂浮育苗技術中一些關鍵問題,為川滇榿木更廣泛的推廣應用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川滇榿木;漂浮育苗;效益
中圖分類號:S792.1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05502
1引言
川滇榿木(Alnus Ferdinandi-coburgii Schneid)屬樺木科榿木屬植物,落葉喬木,主要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中高海拔地區。因其速生、適應性強、材質優良等優點得到廣泛地推廣應用。目前,川滇榿木育苗多采用小拱棚旱育秧和營養袋假植的常規育苗方式。與傳統育苗法相比漂浮育苗技術則具有省工省時,成本低,管理方便,節省用地,出苗率高,苗木裝卸運輸方便等優點。筆者結合該區實際情況,對漂浮育苗技術應用于川滇榿木育苗進行了實驗研究,為川滇榿木工廠化、集約化育苗探討出新方法。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2.1.1育苗地
試驗地位于富林中心苗圃,地勢平坦開闊,四周無高大遮蔭物且背風向陽,交通和水源方便。
2.1.2漂浮池
漂浮池長700cm,寬140 cm ,共4個。
2.1.3育苗容器
選用聚苯乙烯泡沫育苗盤,其規格有128,162、200孔三種。三種漂盤長、寬、厚均為67cm、34cm、6cm。
2.1.4基質
基質采用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輕便少菌的烤煙漂浮育苗專用基質。
(1)基質裝填要求。裝填基質好壞直接影響漂浮育苗的效果,特別是裝填數量和均勻程度,是促進營養供應均勻、苗木大小一致的重要條件。
在裝基質前灑水濕潤基質,保持基質含水量在60%左右,達到握之成團、觸之即散的狀態。
(2)裝填方法。將基質輕撒在盤面上,然后將其趕入穴中,基質鋪滿全部孔穴后用手輕拍盤側3次,再鋪上基質,用手刮去盤面上多余的基質即可。
2.1.5池水
采用干凈無有害物質的自來水作為育苗用水。漂浮池水不可過深過淺,過淺肥料濃度大,過深浪費肥料,育苗期隨時觀察水位,保持在10~15cm為宜。
2.1.6肥料
施肥以專用營養液為主,也可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作為主要肥料,不單獨使用一種肥料。使用復合肥時,也必須先稀釋再使用。
2.1.7種子
種子購于云南省林木種苗總站,凈度達到95%以上。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浸種崔芽,浸種時間12h。浸種后,用多菌靈粉劑對種子進行拌種消毒。采取點播,每穴點播4~6粒種子。播種深度0.2~0.5cm。
2.2方法
采用對比試驗,設播種時間、遮蔭、煉苗與否、育苗盤穴孔數、育苗成本6個因素。
3結果與分析
3.1播種時間對比試驗
育苗播種時間試驗設三個處理,即冬季播種(11月上旬)、春季播種(3月中旬)、夏季播種(6月下旬)。由表1可得,川滇榿木出苗時間以冬季最長,夏季最短。這與不同季節氣溫和土壤溫度的差異相關。川滇榿木漂浮育苗的出圃時間三個季節長短不同,以春季育苗最短,夏季育苗次之,冬季育苗最長。這與苗木出苗時的氣溫、土溫以及生長期的環境溫有關。這與其生長速度對溫度環境的反映剛好相符。總體而言,三個時期的育苗周期均在3~4個月左右。
3.2遮蔭對比試驗
試驗對幼苗遮蔭設三個處理(Z1、Z2、Z3),一個對照(Z0),研究遮蔭對幼苗保存率的影響。結果如表2。由試驗數據可得出:沒有遮蔭的幼苗保存率最低,死亡幼株達40%左右,隨著遮蔭度的提高,保存率得到提高。但遮蔭率達90%以上時,幼苗死亡率比遮蔭度在65%時還高,說明川滇榿木漂浮育苗幼苗在日照下易受日灼、干旱影響導致死亡,遮蔭在65%時能有效避免日灼,較好平衡苗株水分的蒸發和供給。但隨著遮陰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降低,生長受阻,紫外光減少,苗木抵抗率下降,病害增加,從而導致幼苗死亡率增加。
3.3煉苗對造林成活率影響對比試驗
采用隨機區組試驗,每個試驗小區6670m2。設兩個處理,一個對照,即煉過的苗(L)、未煉苗(W)、普通容器苗(R)。試驗結果如表3。 通過對比可得出:經煉過的苗成活率最高,沒煉過的苗成活率最低。普通容器苗成活率也能達83.6%,說明煉苗是影響漂浮育苗造林成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3.4育苗盤穴孔數試驗
以10盤幼苗為一個試驗小區,設3個處理,即128孔(K1)、162孔(K2)、200孔(K3)。經過試驗,結果如表4。由表4可得出,K1處理苗木保存率最高;K2孔和K3孔差不多。但K3、K2在基質用量、裝填用工、種子播種和使用量上均比K1多很多。從產出比看,K1處理更經濟。這是因為育苗密度大的K2孔和K3在苗木生長到一定時期后,密度大,單株光合效能反而越來越低,苗木間的光照競爭,以及因密度大導致通風不良而產生病蟲害等因素,使部分植株逐漸枯死。
3.5育苗成本對比分析
通過對漂浮育苗和營養袋育苗每年的用工、材料費及育苗周期、單株綜合成本進行對比,如表5。由此得出,漂浮育苗在初次育苗時投入較大, 但因其單位面積出苗量大且每年可育三茬苗,在每畝年產量上比營養袋育苗高出15倍之多,因此其單株綜合成本反而比營養袋育苗低6倍。川滇榿木漂浮育苗即使每年和營養袋育苗一樣只進行一次育苗,其成本也僅是營養袋育苗的一半。
4結論
(1)川滇榿木播種時間以春夏兩季最佳。春季氣溫上升和初夏較高溫度均有利于川滇榿木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夏季造林用苗宜于2~3月播種,秋冬造林宜于6~7月播種,春季造林則應于頭年11月播種,必須采取保護地育苗。漂浮育苗苗木出圃周期在3~4個月左右,這為實現一年三茬育苗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使川滇榿木實現苗木周年供應創造了條件。
(2)川滇榿木漂浮苗在幼苗期易受日灼,必須進行遮陽,以免日灼燒苗,從而降低苗木受害率,提高保存率和出圃率。在所采用的遮蔭措施中,宜選用65%左右的遮蔭設施。
(3)煉苗是漂浮苗造林成活率提高的關鍵。通過煉苗,增加苗木的抗逆性,增加木質化程度,使苗木由保護地內到實際造林有個過渡,增加了苗木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從而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縮短了苗木還苗時間。
(4)在漂浮育苗中,穴盤是育苗的載體,決定著育苗的密度和基質的多少。通過試驗,可以得出,育苗效果以128孔保存率最佳,費效比最高,故生產中應采用128孔育苗盤進行育苗。
(5)通過試驗,漂浮育苗具有一次性投入較大、生長周期短、土地利用率高、單株育苗成本低的特點。該技術較適宜川滇榿木大規模育苗和工廠化育苗。
參考文獻:
[1]劉永安,楊易.安寧河流域川滇榿木育苗試驗研究[J]. 四川林堪設計,2004(6).
[2]馬云秀.云南松漂浮育苗技術及造林實施效果分析[J],農林科技,2014(10).
[3]趙總,張兆國.川滇榿木育苗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4).
[4]陳緒榮,趙秋芳.漂浮式育苗技術要點[J].西北園藝,2012(3).
[5]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