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舟+黃程遠+潘冠好+覃德文



摘要:指出了蘇木屬蘇木科常綠喬木,為熱帶、亞熱帶珍貴鄉土樹種,具有生長迅速、生長量大、適應性強、改良林地土壤等生物學特性。對蘇木的生物學特性、育苗造林技術、樹種的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狀況進行了綜述。提出了今后蘇木良種選育、生長規律、木材材性及林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方向,為進一步挖掘該樹種的潛力,為主產區造林工作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蘇木;生物學特性;綜合利用;技術指導
中圖分類號:S72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06804
1引言
廣西作為我國林業大省,區內森林覆蓋面積達到了55.2%,其中人工林達到了2000多萬畝,同時近年來桉樹人工林由于其速生性和經濟效益可觀,在廣西得到廣泛栽培。然而,桉樹人工林經營所帶來的生物多樣性降低、土地肥力下降、病蟲害等問題嚴重威脅著桉樹人工林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蘇木具有豆科植物固氮的作用,對于改良土地肥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蘇木不僅具有培育桉樹人工林林地肥力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而且還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蘇木的生長特性研究意義巨大。目前國內外對蘇木的研究范圍較窄,直接導致其開發力度不夠,難以體現其實際應用價值。本文通過對蘇木的生物學特性及綜合利用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進一步挖掘其開發利用潛力提供參考。
2生物學特性
蘇木(Caesalpinia sappan L.)為蘇木科蘇木屬植物, 落葉喬木。樹干有刺、幼枝細,有鐵銹色短絨毛,葉為二回偶數羽狀復葉,小葉10~20對,平滑無毛。小喬木,高達6m,具疏刺,除老枝、葉下面和莢果外,多少被細柔毛;枝上的皮孔密而顯著。種子3~4顆,長圓形,稍扁,淡褐色。花期5~10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1]。蘇木屬熱帶亞熱帶樹種[2],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福建和臺灣等地區。本區主要在百色和南寧地區左、右江之間,玉林、梧州地區亦有零星分布。廣西主要分布于河池、百色等石灰巖地區。蘇木適應性較強、抗性較強,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廣,在石灰巖土或紅、黃壤上都能生長。在肥沃的山麓沖溝兩側生長良好,在較貧瘠土地與高山上也能生長,但長勢差。具有耐旱、耐干燥、耐陰等特性,但不宜生長于低洼、積水地區,多生長在山谷、下坡疏林中或石山圓洼地里,是一個喜肥潤、能耐一定蔭蔽的陽性樹種。
3研究動態
目前,國內外關于蘇木苗木生長及生理生態方面的研究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化學成分和藥用價值研究兩個方面;在蘇木科樹種生長規律方面,僅僅有格木、油楠等蘇木科樹種的栽培技術研究。而對蘇木苗木的生長習性和生長規律,特別是在干旱、低光、除草劑脅迫下的抗逆性機理尚未作系統研究。根據報道,蘇木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3],若在臨床應用上能取代或減少CsA的用量,則可能成為臨床上一種經濟、有效、安全的抗器官移植排斥藥物。20世紀70年代,日本學者[4]發現蘇木水提取物在體外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后,國內外才開始關注蘇木藥用價值的開發,從而掀起了研究蘇木的熱潮。許多國家特別是日本和中國相繼對蘇木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進行了不斷深入的研究。在隨后的10余年里,國外學者[5]先后發現并從蘇木中分離出50多種化合物。國內學者報道蘇木具有抗癌作用,并對此做了一系列研究[6]。楊鋒等[7]人在研究中發現,蘇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很強。隨著人們對蘇木原材料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對蘇木生長習性展開了探討。根據廣西林科院和南寧醫療站對10年生蘇木展開研究[8],總結得出蘇木前期生長速度迅猛,平均每年增高1.03m,第8年以后直徑增長稍有下降的趨勢,表明蘇木具有生長快速的特性,適合高效高產林業模式的種植,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4育苗造林技術研究
4.1種子采集
果實于2~3月成熟,在果實變黃時,選擇生長健壯、干形通直、生長旺盛、無病蟲害、樹齡在20~30年之間的優良植株作為采種母樹。即時采收,如晚至果實變黑時采收,則種子多遭蟲蛀。用木棒或竹竿敲落果實,待果皮曬干,敲開果實取出種子,注意保存,防蟲蛀,以待播種。
4.2育苗繁育
蘇木樹干、枝具刺,為少占農地,可選園地、地邊、住宅圍墻邊或村邊栽種,亦可起到一定的防牲畜作用。由于蘇木種子含有營養物質較多,在種子發芽期,需對種子及牙床進行消毒。唐德英[9]等人研究得出,蘇木種子適合高溫、中光萌發,結合其研究數據如表1,得出蘇木種子適合在濃硫酸浸種15min后播種,蘇木種子萌發率高達98.67%。另外,在余棟華等人對格木栽培研究中[10],格木芽苗主根明顯,須根不發達,移苗過程要注意保護根系。由于蘇木和格木同屬蘇木科,具有相似的生長習性,表明了蘇木科植物的根系都較為不發達,因此,在做蘇木苗木試驗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根的保護。
4.3造林技術
造林地以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土層較厚、空氣濕潤的谷底或中下坡為宜。一般在造林上年的冬季進行煉山整地,挖明穴,造林密度按株行距2 m×2m、穴規格40 cm×40 cm×30 cm進行。造林前1個月回土一半并每穴施入0.3kg左右的復合肥,拌勻,繼續回土。選擇春季雨水較豐沛時植苗,以確保高成活率,植后半年適當進行鏟草撫育。間伐期一般選擇在2~3年左右為宜,具體視林分生長情況而定。此外,蘇木適合與桉樹、柳杉、降香黃檀、望天樹等樹種混交,可根據造林目的,選擇合理的造林模式營造混交林,這對低產林改造、改善林地立地環境具有明顯的效果。
5開發利用
5.1蘇木化學染料開發
蘇木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紅色系染料,蘇木的顏色比茜草鮮艷,制作方法比紅花簡單。自古以來就作為染料廣泛使用,稱為“蘇枋色”。蘇木可以對天然的毛麻絲棉等進行染色,尤其在絲綢上可以呈現出鮮艷的大紅色。通過對加入蘇木染料造成絲綢色差變化狀況試驗得出[11],不同濃度條件和處理時間的不同,加入蘇木染料造成的色差均比不加入蘇木染料的低,表明蘇木能夠有效地降低染料侵染絲綢過程的色差值(圖1、圖2)。endprint
5.2套種蘇木技術研究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2008年,廣西生產木材約1.5億m3;目前,林業用地面積2.26億畝,全區森林面積1.93億畝,森林覆蓋率達54.2%;人工林、速豐林、經濟林總面積均居全國第一位[12]。發展桉樹地下套種蘇木是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建立起了多層次、多序列、多功能、高產出的高效、持續穩定的生產系統。它突破了傳統農、林業產品單一的生產方式。而蘇木具有豆科植物固氮的作用,可以改良桉樹林地肥力,促進桉樹生長。廣西樹木園通過桉樹套種蘇木經營模式與傳統種植蘇木模式進行比較[13],得出了套種復合經營模式成熟其單株材積量較傳統經營模式提升0.24m3,心材含量高達57.39%,直接經濟效益明顯(表2、表3)。
5.3石山地區開發利用研究
廣西西南地區屬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地區,其巖溶山區占全區山地面積50%,該地區自然條件極為惡劣,植被稀少,石漠化快,生態脆弱,災害嚴重,嚴重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然而,蘇木根系發達,穿透力強,萌芽更生迅速,適應性廣,可在山洼石縫中生長,不與農耕爭地,種植蘇木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提高石山地區植被覆蓋率,起到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達到石漠化治理的效果[14]。因此,針對廣西該地區情況因地制宜,開發蘇木人工栽培技術。據百色市廣電網絡報道,田陽縣那滿鎮通過種植蘇木對石漠化進行治理,從2007~2014年,石漠化地區森林覆蓋率提升了15.63%(圖3),人均年蘇木年收入達到了790元。
5.4木材開發利用研究
蘇木屬熱帶、亞熱帶樹種,適應性強,能夠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是我國南方珍貴的鄉土樹種之一。其心材入藥,為清血劑,有祛痰、止痛、活血、散風之功效[15]。同時具有耐旱、耐瘠薄等特性,其材積數量成熟期一般在5年左右,適合我國華南地區套種人工林,打造復合立體林業的經營模式。另外,相對其他樹種,蘇木木材也具有巨大經濟效益(表4),不僅經濟價格高于其他用材樹種,同時,蘇木用途較為廣泛,具有養生健康的功效,其木材用途使用性強,木材發展前景巨大。
另外蘇木林木分化具有顯著的差異性,預示著該樹種在林木遺傳改良方面潛力巨大。 ?而且對蘇木生態群落結構、生物多樣性及木材材性的研究也僅限于木材纖維指標的測定,這直接導致當前社會對該樹種認識程度的不足。
6結語
蘇木適應性強,具有耐旱、耐瘠薄、改良土地肥力等特性,在發展林下經濟、石漠化改制等方面具有很大利用價值。并且,蘇木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制造染料價值。而目前國內蘇木的育苗、營造林技術已趨于成熟,但在良種選育方面尚未展開系統的研究,因此,今后應加強對蘇木良種選育、子代測定、優良無性系培育及木材材性改善等方面的研究,充分挖掘這一珍貴鄉土樹種的開發利用潛力,為改變當前廣西等地造林樹種單一的局面、加快退耕還林項目、林下經濟的經濟效能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征鎰,洪德元.中國植物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
[2]鄭萬鈞.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497.
[3]周亞濱,李天發,關振中.蘇木對大鼠同種異位心臟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00(1).
[4]任連生,湯瑩,張赟.幾種常用中藥抗癌研究概述[J].腫瘤研究與臨床,1996,8(2):123~124.
[5]佚名.幾種熱帶蘇木科觀賞植物的引種觀察[J].江蘇農業科學,2009(5):193~195.
[6]任連生,徐建國,馬俊英.蘇木抗癌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5):50~51.
[7]樊良卿,楊鋒,胡利平.20味活血化淤藥對免疫活性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J].浙江中醫雜志,1992(3):123~125 .
[8]尹國平.廣西珍貴樹種名錄(連載)[J].廣西林業,2011(6):44~45.
[9]郝海坤,莫雅芳,李文付.不同預處理方法對蘇木種子萌發的影響[J].種子,2013,32(2):27~31.
[10]余正國,羅建華.格木育苗技術研究[J] ,廣東林業科技,2007,23(5)95~97.
[11]盧聲.固色和鐵媒染對蘇木染色絲織物顏色穩定性的影響[J].紡織學報,2013,34(10):96~100.
[12]李文付.石山地區蘇木的栽培[J] ,林業實用技術,2011(12):20~21.
[13]陸海燕,張建平.良江雛鳳的華麗蛻變[J].廣西林業,2011(3):30~31.
[14]張佰順.林下經濟植物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15]程立巖.新巴爾虎右旗貝爾蘇木封沙育林建設項目作業設計[J].中國科技博覽,2011(16):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