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潔
摘要:在發展生態林業背景下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尤其是突出生態、綠色、健康的林業和新農村綜合發展模式,更是發展的重點。因此要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林業建設相結合,并利用生態林業的建設渠道,達到更好建設新農村的目的。本文將對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從幾個方面探討了在新農村建設中如何搞好林業生態建設,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林業生態建設的和諧發展,并提出如何進行農林業生態建設一體化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生態林業
現代社會大規模的發展離不開建設新的生態林業和農業,特別是在整個建設過程中,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生態模式,把生態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生態林業重點是建設的良好生態環境,對新農村建設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建設生態林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1、生態林業建設是建設現代新農村的重要途徑
在新農村建設中重點抓生態林業建設,加強管理、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立林業自然和諧的發展道路,加強基礎林業的管理。各種因素包括樹種植技術保護措施都能促進生態林業建設發展和林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從而形成了現代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促進力量。尤其在建設過程中注重的是加強農業產業和林業產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將生態林業建設和現代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和流通是結合起來共同發展,并依托土地資源聚集效應的實際應用,突出調整林業和農業的產業結構,加快整個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從而實現新農村的建設。
2、生態林業建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通過發展建設生態林業,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在這方面,社會和諧及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過程中,特別是當結合新農村建設時,需要有一批受過良好教育的、具有熟練的操作能力,善于管理的新型農民,這也是現代農林業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通過農林業信息技術更新,打造新農林業管理技術的變化和市場信息的交流學習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科學的農林業生產管理,建設新型生態林業,并有助于農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形成對接鏈,為增加農民收入和農林業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了有利條件。引導農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并有意識地改變農林業的傳統生產觀念,自覺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思想和能力,可以更好的實現整個農民群體收入的提高。
二、探討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林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1、 缺乏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生態林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意識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發展生態林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但由于經濟發展和歷史等方面發展的原因,從整體和全球的角度來看,農民的文化水平不夠,如相對落后的林業生態建設觀念和整體知識質量較低下,導致生態林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缺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傳統意義上的觀念保守和建設生態林業的意識薄弱,導致農民接受新知識的積極性不高。由于不擅長使用新型的互聯網平臺,也不能充分了解農林業信息,更不能充分利用現代通信網絡的信息傳播方式交易農林業產品,不能滿足通過使用現代網絡平臺搜索農林業市場信息的需求,削弱了林業信息化建設者的積極性,不能有效打造農林產品信息交流交易平臺。農民掌握的基本的生態林業建設知識不足,對農村地區的網絡硬件設施的投資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這種信息技術學習的基本條件的缺乏不利于整個生態林業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全面發展。
2、目前農村林業整體建設的生態質量不高
存在生態林業管理不完善、林業生態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質量不高的現象。例如,物種單一,造林只有單純人工造林,養護只靠封山育林等等。森林樹種結構分配不合理,單純林如針葉林、闊葉林多,混交林則少得多。同時,缺少林木綠化的質量控制措施,重量輕管理,有一些地區樹種的選擇和造林技術不科學。這些因素,導致造林效率低下,存活率低,生態效益不明顯,從而導致新農村建設發展緩慢。生態環境保護要有利于林農業的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從而更好促進新農村建設發展。
三、探討構建新農村建設中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舉措
1、統籌規劃,提升生態林業建設力度
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結合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要深入思考整個農村發展規劃和城鄉發展規劃的整體藍圖,進行細致的分析,包括如何建設才能促進林業樹木生長、改善整體的綠色生態模式,怎樣恢復和理順生態林業建設各個方面的關系,如何適當的調整林業產業發展,根據當地條件,構建自然、和諧的科學協調的林業產業發展結構,等等各個方面問題都要綜合考慮。并通過特定的集成規劃和生態建設,突出整體適應性,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的目標,可有效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結構多樣性,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實現生物多樣性,建立或恢復生態系統功能,并提高物種保護和生產的結合,把環境治理與文化結合,從而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工作。
2、基礎先行,優化產業結構調整
新農村建設發展中基礎設施的全面性建設和持續性建設不能分離,要在促進基礎設施改進的同時,整合產業結構、調整生態主體,把周圍的村莊道路網絡實現全面聯通,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科學規劃,并積極推動“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模式,以實現村莊和產業對接的目的,一個村莊一個產品,建立工業發展的整體規劃,比如具體分析那里的條件可以種植什么品種林農產品,比如還可以擴大有機茶種植,拓展思路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種植產品多樣化,可以大力發展諸如有機茶、棗、金銀花、蘑菇、真菌、竹子等種植類產品,養殖也可以有畜牧水產品和其他方面的發展。
3、優化服務,提升生態林業管理機制
生態林業建設要以滿足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條件、具體內容和技術要求水平為目的,同時通過傳統媒體手段宣傳突出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管理,結合林業技術培訓,延伸到各種各樣的各個家庭單位。生態林業管理機制要面向群眾服務,要解決群眾的問題和建立服務支持系統,形成協調機制。建成由主管領導、林業、水利、農業辦公室、技術、廣播和其他服務部門成員協同管理的組織,幫助農戶加強種植養殖、經營經銷、病蟲害防治、森林生態環境、市場分析和其他市場信息的溝通聯動工作。
4、把生態林業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結合生態建設的新農村建設,特別是把現代林業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技術要應用到新農村建設中,要把生態環保的現代林業發展模式和現代林業管理技術應用到新農村建設管理中,充分發揮優勢,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世忠,岳玉蘭,朱玉芹.我國現代林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林業信息,2009年.
[2] 張春花,廣東林業信息化現狀及對策建議,廣東林業科技,2005年04期.